代際更替潮來襲 中國家族企業探索“持續成長”傳承模式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佔據中國家電市場五分之一的美的集團近日宣佈,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董事長位置由方洪波接替,方同時擔任上市公司美的電器董事長和總裁。

方洪波是一位在“美的”成長起來的職業經理人,並非何氏家族成員。他的接班意味著這一家電巨頭正式全面邁入職業經理人掌控的時代。

此次“接班”將衝擊中國傳統的“父子相傳”“同族接班”的家族傳承模式,企業主們開始思考一種更為可續而合理的治理結構、代際傳承與持續成長模式。

統計顯示,中國共有790萬家民營企業,佔企業總數70%以上,其中大多數是家族企業。

經過改革開放“第一代”創業階段之後,中國家族企業累積钜額財富,是否走出“家族制”,如何改變“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並不只是少數大型民營企業面臨的問題。巨大的財富能否在經歷代際傳承後,能否依然紮根於中國經濟,謀求自身健康持續發展,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甚至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

中國家族企業的代際更替高峰已經到來。全國工商聯去年底發佈的首份《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家族企業主平均年齡為45.91歲,45歲及以上的企業主佔總樣本數的一半以上,其中50歲及以上的企業家佔調查總數的1/3。預計未來5至10年家族企業將迎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家族傳承潮。

業內人士指出,如何實現從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傳承模式,向現代企業轉變,打破父子傳承、祖孫傳承的模式,打造全球化的民營企業,是中國民營企業探索“持續成長”傳承模式中需要回答的最根本的問題。

“美的傳承模式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答案。”復旦大學區域經濟史博士鄭維寬認為。

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生老病死、新陳代謝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規律。在重視血緣關係的中國,大部分第一代創業者的想法是,從子女中選擇適當的接班人,以確保自己辛辛苦苦創造的钜額財富“不落入外人之手”。

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約44.3%的企業主目前沒有考慮交班問題。在已考慮的家族企業中,多數希望能由家族繼續保持對企業的控制權,約45.4%的企業主表示希望子女能直接管理本企業,還有19.33%的企業主打算讓子女繼承企業股權,“子承父業”的內部傳承模式仍是主流。

然而,相當一部分家族企業在傳給誰、如何傳的問題上依然缺乏明晰規劃,大多尚未形成清晰的傳承路徑。

“越來越多現代因素在影響‘接班’的順利進行。”鄭維寬指出,這些因素包括現代社會家庭成員的分散、導致家族凝聚力不強、“第二代”接班意願不強、能力不足等。

調查數據顯示,與父輩強烈的內部傳承意願不同,只有16%的企業主子女願意接班。此外,也有一部分企業主不願意交班。而將子女接班意願和父輩交班意願做契合度比較,近八成家族企業在交接班問題上並沒有達到統一。

中國傳統的“父輩創業”“兒孫享受”的觀念,使第一代創業者缺乏讓子孫“吃苦磨煉”的魄力,這導致在代際傳承中,家族接班者比第一代明顯缺乏應對市場的決斷力、領導力。

另一方面,兩代人之間在經營方式、創業守業過程中,存在著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增長模式的思維差距,這也是企業傳承中必須應對的難題。

這些因素讓中國家族企業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變得極其糾結。

“是以家族為大還是企業為大,是追求基業長青還是家業長青,是進行家族的傳承還是財富的接班,是做企業家族還是家族企業?”鄭維寬認為,家族企業傳承過程中應回答好這些問題,當然,“家族化”與“企業化”並非不可調和,雙方也可以在科學健康的發展中並行不悖。

《福布斯》中文版發佈的2011年“中國家族企業調查報告”顯示,滬深兩地證券市場的上市企業業績表現上看,中國上市家族企業的平均總資產回報率為6.66%,明顯優於國有上市企業的1.75%和民營上市非家族企業的2.82%,凈資產收益率也好於後兩者。

蘇州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曾凡貞說:“家族企業傳承要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定律,就一定要尋找好權力交接的平衡點,依據現代企業制度來選擇企業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