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質疑道路維修機制成效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明金指道路失修,質疑道路維修機制是否有效。

【本報訊】治安警察局早前公佈本澳今年上半年共發生七千餘宗交通意外,同比增加4%,其中涉及交通意外死亡的有五宗,同比飆升五成。不少駕駛者反映,交通意外的頻繁發生,與本澳道路狀況不佳有一定的關係。

本澳機動車數量的逐年增加,道路負荷越來越大,道路損壞,需要當局及時作出修復或改善,以免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但不少駕駛者反映,受損的道路常常得不到及時修復,如友誼大馬路往友誼大橋方向路段,部分路面長期存在著不少窪洞或損壞的情況,有幾個窪洞已存在一年多,卻一直得不到修復,埋下不少交通隱患;另有九澳高頂馬路及偉龍馬路部分路段,可能因道路受損所致或鋪設問題,路面的部分渠蓋凹凸不平,甚至有凸出來的渠蓋超過路面達5公分之高,一旦行經的車輛速度快,險象環生,早前曾有駕駛者向本人投訴,行經九澳高頂馬路,車輛駛過該路段凸起的渠蓋彈起幾乎釀成交通意外,抱怨當局為何未能及時作出改善。有意見亦反映,一些受損的道路修復後,往往短時間內特別是大雨後又出現破損,如上述的友誼大馬路往友誼大橋方向路段,經常出現反復修補的情況,懷疑有關道路存在質量不濟等問題。諸如此類的情況,令人質疑當局道路維修機制是否行之有效?

陳明金質詢當局:

1、民政總署的道路處,承擔著推動、實施及監察馬路、街道、斜坡、橋樑等的修葺及保養工程的職責。該處如何保證及時有效履行上述職責?對於全澳的道路狀況,有無一套日常的巡查機制?內地部分城市建有道路維修預警機制,專門設立舉報電話,市民可以通過舉報及時將破損路面情況反映給有關部門,並通過市政設施監督檢查責任制度,明確規定被損道路的修復時限,實行定時維修、定期維護的責任制。對此,當局可否參考相關的經驗,完善本澳相關的道路維修機制,以保證受損的道路能得到及時有效修復,減少交通隱患?

2、本澳部分道路特別是一些主幹道反復出現損壞的情況,究竟是地質問題,還是工程質量問題,抑或本身早已不堪重負,當局有否深入作出評估?又有何相應的解決舉措?當局如何有效監管道路相關工程的質量?

3、據統計暨普查局相關資料顯示,至今年6月份,本澳機動車已逾21萬輛,道路行車線總長度為416公里,按此計算,假如全部車輛置於路面,就幾乎填滿了全澳的道路,顯示道路所承載的壓力之大。因應本澳日益趨增的道路壓力,當局對於道路建設有何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