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新佈局軟頂民進黨呈現重國際輕兩岸

在民進黨黨團與台聯黨黨團於前日聯手拋出「倒閣案」後,馬英九昨日隨即對「內閣」進行局部調整。表面上看,似是面對「倒閣案」的應對措施,被動地部份接受民進黨「改組內閣」的訴求,來換取減輕「更換內閣」的壓力,以求穩住陣腳。但仔細分析,卻不盡然。因為馬英九並沒有按照民進黨黨團寫好的劇本--即使達不到「倒閣」,炒掉陳沖之目的,也要馬英九更換財經部會首長--起舞,相反是財經部會首長一個也不動,而是在「國家安全」領域亦即是由馬英九直接掌控的部份部會機構進行調整。這等於是告誡民進黨,你要我往東,我偏要向西,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對此,陳沖應當吃下定心丸,因為馬英九不但是以此方式來「軟頂」民進黨黨團的「倒閣」行動,而且還下達指令,要求國民黨籍「立委」在週六表決時全部進場投票並投下反對票,並計劃拉攏親民黨、無盟等黨籍「立委」站在同一陣線,爭取將反對票衝到最高,以壯聲威。

更令民進黨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的「倒閣」行為,反倒是助推了馬英九原本計劃但又未能付諸實施的「國安」系統人事調整。實際上,本來在今年 一月十四日 「總統」和「立委」選後,馬英九是打算分兩波進行人事調整的。其中第一波的「行政院」以財經部會首長為主的改組,已經選後立即進行。當時就有傳說,在「五二零」馬英九就職時,進行第二波主要是針對「國安」系統包括與「外交」、「國防」和大陸政策相關的部會與機構的調整。但在「五‧二零」後,馬英九並未付諸實施,當時外間的議論頗為不利馬英九,認為他無法突破或擺脫某些利益掣肘。但意想不到的是,當民進黨拋出「倒閣案」後,反倒是促成了馬英九下定決心改組「國安」系統。看來,馬英九還得感謝民進黨。

昨日此間不少人說,馬英九此次人事調整,是不按牌理出牌。也確實是有著這樣的影子。尤其是民進黨黨團在「倒閣」時,並未點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必須撤換,倒是國民黨黨團前日召開會議時,除了附和民進黨黨團點名了幾位必須下臺的財經部會首長之外,也特別將矛頭指向了賴幸媛,說的話還很不好聽。這可以理解,因為四年多前馬英九宣佈委任賴幸媛任「陸委會」主委時,藍軍內部就炸開了鍋。這除了因為賴幸媛曾任台聯黨不分區「立委」,並在「立委」任上發動毛巾業者抗議大陸毛巾輸台「傾銷」,從而對她形成了「李登輝愛將」的固定「第一印象」之外,還因為藍軍內部認為,好不容易才為馬英九打贏了這一仗,本來是準備獲得論功行賞的,而「陸委會」主委就是不少藍軍戰將志在必得的位子,但意想不到卻是由綠營的人來「鵲巢鳩占」。於是,就有了馬英九委任賴幸媛,是要以她來為可能會發展得太快的兩岸關係「踏剎車」之說,折射了藍軍內部的不服氣情緒。而前日國民黨黨團有人又提出要「趕走」她,似是這種情緒的總爆發。

其實,這些人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賴幸媛。她為了避開紛擾,已經早就宣佈退出台聯黨,並盡量避免與李登輝同台。在「陸委會」主委的四年多任內,她積極配合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使得八次「陳江會」簽署十八項協議尤其是「ECFA」、「兩岸投保協議」等。而且,她甫上任,就依其本身的中間偏左意識形態,關懷大陸配偶,廢除了民進黨時期許多不道德、不人道的規例。她經常親自或指令「陸委會」高中層人員,到南部宣講兩岸關係,還創作了「厝開門」的創意文宣。不是說,馬英九的成功連任,是「九二共識」的勝利,也是馬政府發展兩岸關係的成果嗎?也不是說,如果不是有兩岸關係的成績在支撐,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將會跌得更低嗎?居間協調推動的賴幸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當然,賴幸媛也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但兩者相抵,仍是功大於過。

現在,馬英九換上「國安會」諮詢委員王郁琦任「陸委會」主委,國民黨秘書長林中森任海基會董事長,有人說是「不按牌理出牌」,因為兩人並不太熟悉兩岸事務,也不是財經專業出身,尤其是換掉了「北京不太滿意」的賴幸媛。因而由此而推理,馬英九是要藉此開拓兩岸關係新路,進行兩岸政治對話。

這可能又是受到表面現象迷惑而形成的錯覺。其實,從這一波人事調整中,可以看到馬英九要加強「開拓國際活動空間」的強烈企圖心,這是對他在今年「五二零」講話中,刪去四年前同一講話的「進行兩岸政治對話」,而突出「開拓國際活動空間」的呼應。實際上,賴幸媛調任駐「WTO」代表,並非是表達對她的不滿意,反而是要重用她,要充分發揮她在國際經貿方面理論學術及實務的專長。她在出任「台經院」國際處長時,就促使李登輝重視「APEC」 的平臺,並開展與新加坡的「TFA」談判。馬英九將 她調任駐「WTO」代表,就可清晰看到,馬英九是要強化在「WTO」、「APEC」等國際經貿組織的活動,並尋求與「WTO」各會員國洽簽「FTA」。

而馬英九將自己的頭號親信金溥聰調任駐美代表,就是要促進與美國復談「FITA」,及台灣參與「TPP」;馬英九將駐歐盟代表林永樂調回出任「外交部長」,而原「外交部長」楊進添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原駐美代表袁健生接任「國安會」秘書長,都是要藉著他們的豐富國際經驗,開拓國際活動空間。而相比之下,「陸委會」主委王鬱琦的「份量」就較輕,為此有人擔心,「陸委會」的三名副主委劉德勛、高長、張顯耀,資歷都比他深得多,他將如何領導協調?因此,在未來的日子裡,兩岸關係並非是馬英九的主攻方向。

而江丙坤的辭職獲準,就更凸顯了馬英九「重國際,輕兩岸」的取向。實際上,在國民黨內,連戰、吳伯雄、江丙坤的兩岸思維是眾所周知的。就江丙坤而言, 二零零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民進黨發起百萬人上街抗議「反分裂法」的遊行活動,而江丙坤則冒著被扣上「賣台」帽子的風險,於翌日率團前往大陸訪問。就是在這次訪問過程中,促成了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進行「破冰之旅」,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翻開兩岸及國共關係的新一頁。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江丙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進行了八次「陳江會」,簽署十八項協議,勞苦功高。

但樹大招風惹人妒忌,即使是在藍軍自己內部,也不斷傳出江丙坤兒子在上海經商受到國台辦照顧,及他本人在為台商奔走解困時收受「謝金」傳聞的困擾,這使他早就有意求去。而隨著連戰、吳伯雄、江丙坤這些「親中(是中國而不是中共,下同)不反共」的國民黨元老的式微,「親中反共」的新一代當家,所謂馬英九的人事新佈局「將會籌劃兩岸政治談判」之說,也就失去支持理據。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