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三周年。「虎踞龍蟠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回顧六十三年來尤其是在中共「十六大」以來十年間的輝煌成就,令人心潮澎湃、蕩氣迴腸。在這六十三年間,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在前三十年,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在後三十三年,全國上下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上了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征程。自中共「十六大」之後,以胡錦濤為為書記的中共中央,率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奮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是「祖國好,澳門好;澳門好,祖國更好」,在中央政府施以「CEPA」、「個人遊」、優質價廉供應農副食品、「補淡壓鹹」無償供水等惠澳措施之下,澳門特區的經濟更繁榮,社會更穩定,居民的生活品質更得到保障。反過來,澳門特區政府和居民,也為內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公益,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面對著這一系列的輝煌成就,我們澳門各界別的居民,就應更為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大聲地說:我們熱愛澳門,我們更熱愛祖國!我們要維護澳門居民自身的利益,全面更應該「飲水思源」。祖國對澳門的關懷和幫助,就如母親對她最疼愛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呵護備至;因而我們對祖國,就也應像對自己的母親一樣,是一種無條件的熱愛。俗語有雲,「子不嫌母醜」,何況國家正在自我調整,修正錯誤,輕裝前進。這種愛國愛澳的精神,就是「中國心、澳門情」,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應當薪火相傳,並進一步促使愛國愛澳的力量不斷壯大,成為澳門社會的主導力量。澳門社會各界更加愛國愛澳、團結包容、守望相助、和衷共濟。從政府官員到普通市民,都應以主人翁精神建設家園,不同族群、不同信仰、不同界別之間和諧相處,社會融洽祥和。
愛澳與愛國,是相生相成的關係,並非是對立的關係,更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習近平副主席去年三月五日在在北京會見全國政協港澳委員時,就要求港澳居民正確認識「一國」和「兩制」之間關係,要尊重北京中央依法享有的權利,不能夠將「一國兩制」割裂。習近平又提出,在政治上要鞏固和擴大愛國愛港愛澳的力量,以便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持香港和澳門的政治穩定,有利落實「一國兩制」。
雖然澳門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利益多元、訴求多樣,但絕大多數澳門澳民眾都堅持愛國愛澳的立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為此,各界社團及人士,都必須高舉愛國愛澳的旗幟,增強自己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緊密地團結起來,積極促進一切有利於澳門同胞福祉和國家根本利益的事,堅決反對一切有損於澳門同胞福祉和國家根本利益的事。要秉持講大局、講團結、講包容的社會共識,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始終以澳門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理性溝通,求同存異,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共用發展成果。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各級政協委員及各方面代表人士和愛國團體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特殊作用,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澳門事務,促進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實際上,今日我們廣大「澳人」能夠當家作主,參與「澳人治澳」,首先就是堅持「一國」的結果,只有偉大祖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才結束了葡國人的殖民統治,才有「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實施,才使得公務員本地化、中文官語化和法律本地化得以落實。離開了「一國」這個主軸,「兩制」也就不再存在。因此,愛國愛澳,愛國是首先的,不能將之與愛澳割裂開來。本欄曾評析說,澳門應多凸顯「一國」,內地宜常強調「兩制」。要正確認識、全面把握「一國兩制」方針,就必須把「一國」與「兩制」有機地統一結合起來。講「一國」,就是堅持一個國家,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講「兩制」,就是在國家的主體制度實行社會主義的同時,通過中央的授權,在港澳地區以及未來的台灣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也就是說,這些地區實行高度自治的程度可以高到實行不同於內地的制度。「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是先與後、源與流的關係。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只講「兩制」,不講「一國」,高度自治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國務院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日前在香港的一番話——「進行國民教育就是天經地義,每一個公民都要接受國民教育,這樣他才會成為一個在家裏是一個好的成員,在社會上是一個好的公民。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國民教育,像美國會把獨立宣言、憲法等融入國民教育的課程當中,把學校作為國教的主要平臺,除了上課外,還透過課外活動推行。」就值得咀嚼回味。澳門各界社團、人士,一直都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和中華教育會等,也編寫了國情教育的教材。因此,在澳門,愛國教育是天經地義、理直氣壯的。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國家和每個國家的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因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也都有所不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雖然在每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和特點,但是也具有共同的內容和特點,這就是:艱苦奮鬥、辛勤勞動,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財富;反對民族分裂 和國家分裂,維護各民族的聯合、團結和國家的統一;在外敵入侵面前,團結對外,英勇抵抗,維護祖國的主權和獨立;同一切阻礙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和反動制度進行鬥爭,推動祖國的繁榮和進步。對澳門居民來說,不要求他們都贊成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不管他們信奉什麼政治觀點,採取什麼生活方式,只要他們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澳門的主權,不損害澳門的繁榮和穩定,就是愛國者,就要實現廣泛的團結。
其實,在我們澳門地區,就滲透著國家大事。從鄭觀應、孫中山、「四大寇」、到葉挺、冼星海、葉劍英、柯麟兄弟,還有沈亞米等,以及「望廈條約」簽署的石桌,無不與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史有著密切的關連。這些,都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澳門人應該大聲地說,就是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不過,值得警覺的是,受到香港近日所謂「撤科」的影響,澳門也有人鼓吹天主教學校不應推動國民教育。由此,各界社團,必須充分利用澳門在回歸前是「半個解放區」,回歸後愛國愛澳社團佔有主流優勢的有利條件,牢牢佔領愛澳愛澳教育陣地的制高點,不讓任何奇談怪論侵佔固有地盤。應當注意兩岸四地輿論市場的新現象,一是「先講先贏」,搶占輿論制高點,以造成「先入為主」的事實,頗有「一句頂一萬句」之勢;二是網絡等新媒體的流行,成了奪取輿論市場的重要工具,而澳門老一輩愛國愛澳人士在這方面就顯得力不從心。這些,都是必須予以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