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源10月11日電】來自海峽兩岸的高道大德、專家學者、社會賢達11日齊聚中國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參加“2012海峽兩岸(濟源•王屋山)道文化合作論壇”。中國國民黨兩位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分別題寫“弘揚道學”、“道氣長存”以示祝賀。
是次論壇的主題是“尊道重生•和諧共榮”,就“道教文化的歷史研究與應用”、“道教文化與現代社會”、“道教文化與養生”、“道教文化與企業經營、經濟發展”等主題進行交流探討,旨在提升兩岸同胞對中國道教文化的認知度,弘揚中華道教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濟台文化經貿旅遊合作。
臺灣中華道教總會副會長許昭男表示,在唐代著名高道司馬承禎“洞天福地”之說中,將中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王屋山為十大洞天之首,號“小有清虛之天”。“王屋山遺存的司馬承禎坐忘論說也為道教養生及後代學術研究留下一個重要的指標。”
中國道協常務副會長張繼禹表示,道教文化是海峽兩岸加深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通過兩岸道教界的互動,體會道教文化尊道光德、達致和諧的精神內涵,為兩岸搭起溝通情感與心靈的橋樑,更為兩岸同胞和平共處、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臺灣“行政院”通過修法將大陸來台就學學生納入健保
【中新社10月11日電】臺灣“行政院”院會11日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來台就學的大陸學生納入健保範圍。草案隨後將送“立法院”審議。
臺灣“行政院”院長陳沖表示,條例的修正將來台就學的大陸學生比照外生及僑生,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的範圍,為陸生創造友善的生活及學習環境,有助兩岸青年交流往來。
為早日完成“立法”,陳沖並請相關“部會”積極爭取“立委”支援,並請相關“部會”及早準備後續配套法規和行政作業,以利施行。
“陸委會”主任秘書張樹棣在“院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依台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外來人口參加全民健保,以在臺灣地區領有居留證明檔為要件。而目前大陸地區學生是以“停留”身分在台就學,未符合全民健保法的投保資格,為使就學的陸生,比照在台居留的僑、外生得加入全民健保,因此提出修正草案。
“行政院”院會當天通過的修正草案,將陸生來台就學期間的身分,由“停留”改為“居留”,並增列“撤銷或廢止許可事由”,只要陸生來台就學事由與時間終止,就可撤銷居留身分。
據悉,陳沖也指示,對於有利兩岸資金、人才流通等規定,“陸委會”應研究彈性鬆綁,讓兩岸經濟發展互利雙贏。
臺灣健保部門負責人:陸生納入健保不影響財務
【中新社10月11日電】臺北消息:臺灣健保部門負責人黃三桂11日表示,陸生納保對健保財務不會有影響,若納保,每人每月要繳749元(新臺幣,下同)健保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當局行政機構11日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赴台就學的大陸學生納入健保範圍,草案將送立法機構審議。
黃三桂表示,未來陸生納保將以第6類身分加保,每個月保費1249元,其中當局負擔500元,陸生自付749元,每年自付保費8988元。若以目前1800名在台就學的陸生計算,當局一年收到的健保費約2697萬元。
黃三桂指出,目前20歲至24歲年齡層,每人每年平均使用的醫療費用為9084元,外籍學生為6200元,僑生則是4000元,陸生納保對健保財務不會有影響。
臺灣教育部門負責人蔣偉甯當日表示,大陸赴台學生納入健保後,基於“平等互惠”原則,將爭取在大陸念書的台生比照同等待遇。
臺灣金融界建議大陸加速金融開放促兩岸金融合作深化
【中新社10月11日電】11日在青島舉行的魯台(青島)商務交流會上,臺灣金融界知名人士紛紛建議大陸加速金融開放,促兩岸金融合作進一步深化。
華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外貿協會董事王榮周表示,目前雖已有10家台資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但除華南金控旗下的華南銀行等少數銀行可處理台資企業人民幣授信業務外,大部分只能處理外幣業務,對大陸產業服務有限。證券業和保險業均尚無法提供針對大陸產業發展的直接金融服務。
王榮周表示,目前大陸對台資金融業進入仍有相關限制,導致台資金融業無法充分發揮支持大陸產業的功能。為協助產業發展並促進經濟社會繁榮,建議大陸加速對台資金融產業的開放,以落實對實體產業的支援。比如,中國大陸中小企業占整體企業的99%,兩岸金融業者可共同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中小企業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表示,目前大陸金融市場即將面臨或正在面臨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匯率市場化三大挑戰和轉變。他詳細介紹了臺灣在推動金融自由化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建議大陸借鑒臺灣推動金融自由化、存保制度建立、金融業跨業經營、風險防範與危機處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從而促進兩岸金融合作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