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開幕日略顯冷清 中國外貿尋求突圍

【中新社廣州10月15日電】“受歐債危機影響,格力對歐出口情況不太好,去年的庫存量還有很大。”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格力電器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肖友元坦言。

肖友元是在當日開幕的第112屆廣交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態的,無獨有偶,作為中國另一家電巨頭,海爾電器同樣感受到來自歐洲市場的寒流,該公司海外市場運營總監李攀對記者介紹,海爾今年的對歐出口增幅亦出現了“明顯的回落”。

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市場成為外需不振的一個注腳。這一因素,與生產成本上升、國際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震盪加劇等因素相疊加,成為無數中國外貿企業揮之不去的麻煩。

“總體看,由於世界經濟仍趨於下行,今後幾個月外貿形勢仍然很嚴峻。”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劉建軍在14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

在當日開幕的廣交會上,記者觀察到,與一直以來摩肩擦踵的熱鬧景象相比,會場略顯冷清。對此,官方認為是受中日關係,中東政局,非洲和南美採購商與會季節性強等因素綜合影響。而對於本屆廣交會能夠吸引的採購商人數,劉建軍坦言,“並不樂觀”。

“之前客戶都是主動過來談,現在經濟形勢不好,他們也在壓縮經費,很多都不願來了。”人民電器集團總經理葉向宇對記者說。作為一家出口低壓電器為主的生產型企業,葉向宇的感覺是“出口量倒是穩中有升,利潤卻越來越薄,形勢並不是很樂觀”。

來自煙臺的節能燈具生產商紅壹佰照明總經理林利民亦表示,其所在處行業“形勢不好,做外貿風險越來越大”。

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9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八項政策措施;9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就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提出16條具體意見。業界期待,上述舉措的效果能在本屆廣交會上得以驗證。

“應該說,宏觀貿易政策方面已經做得很到位了。”葉向宇指出,他以所在的浙江省樂清市為例,稱本次促外貿政策在當地政府層面落實得非常快,當地官方已明確,第四季度針對出口企業的檢驗檢疫費全免,同時,出口退稅實施速度也顯著加快。

“在這樣利好的政策環境下,更重要的是要看企業自身能否實現提升。”葉向宇認為。

林利民同意上述觀點,他以所在的企業舉例稱,在當下整體大環境欠佳的前提下,該企業以客戶需求為指向,更加關注產品的創新和企業內部管理,成功開發出“紅色能量”、“好消息”等一系列工藝設計上別具匠心的節能燈具,使產品出口效益大幅逆勢增長。

“自助”的嘗試同樣發生在葉向宇的企業,在生產傳統低壓電器的同時,他們也開始開發高壓電器,同時,在產品安裝、指導運行等售後服務上做足功課。利用國家相關政策資金扶持,他們還開始在國外建電站,嘗試著邁出“走出去”的步伐。

“原來等客戶自己上門,現在我們主動出去。這對於我們企業的成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課。”葉向宇說。

商務部鼓勵企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

【新華社廣州10月15日電】第112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15日開幕。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致交易會的信件中表示,近期以來,國務院及時出臺了鼓勵和支持外貿發展的多項政策措施,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他同時表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複雜而嚴峻的形勢,外貿企業要把握趨勢,銳意調整出口產品結構。

廣交會被視為中國外貿的晴雨錶和風向標。本屆廣交會繼續保持三期展覽格局不變,展覽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展位總數59509個,境內外參展企業24840家,比上屆增加196家。本屆廣交會深入貫徹品牌戰略,開展了品牌企業評審和品牌展位數量、位置的重新安排工作。品牌展位總計11806個,比上屆增加827個,規模佔比提高至20%,共安排品牌企業2225家,比上屆增加321家。品牌展區的擴大有助於發揮示範和引導效應,為外貿“轉方式”服務。

開幕當天,出席交易會的企業對未來成交形勢判斷不一。大型品牌出口企業普遍展現較強信心,但相當部分中小企業則表示近期經營壓力很大。海爾集團電器產業有限公司中東非大區行銷總監張慶福說,今年上半年,儘管中國家電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下降明顯,但今年前8月該企業海外市場終端銷售額同比增幅達到28%;在本屆交易會上,企業推出了可以不用電線的廚電產品,受到海外客戶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