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0月19日電】第112屆廣交會一期19日閉幕。來自大會的數據顯示,本屆到會採購商比上屆下降11.4%。但有參展企業和商會表示,到會採購商採購意願增加,同時新興市場成交表現較好,創新、品牌產品成交實現逆勢增長。
統計顯示,本屆截至18日到會採購商總數為93529人,與上屆同期105616人相比,下降約11.4%;其中,日本採購商到會1423人,與上屆2015人相比,下降了29.4%。
第112屆廣交會一期以機電、五金、化工等產品為主。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調查,本屆採購商品質有所提升,逾八成採購商表示採購意願增加,不過下單也更趨謹慎。成交價格基本與去年持平,但波動性激增。歐洲市場成交額和佔比下滑較大,而拉美、非洲和中東等地區的市場佔比上升。
創新、品牌產品成交逆勢增長是本屆廣交會的一大亮點。據五礦化工商會調查,採購商對品牌展區精品較青睞,總成交3.71億美元,較上屆大幅上升21.58%。同時,高附加值商品是成交主力,化工展區中高附加值特色商品及展示性強的商品成交比例升高;日用化學品受經濟危機影響不大,出口平穩。
中國外貿正處於緩中企穩態勢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9日在北京表示,中國9月份的外貿資料呈現積極變化,反映出中國外貿正處於緩中企穩、穩中有增態勢。
中國海關總署此前發佈外貿進出口資料顯示,9月份當月,中國出口1863.5億美元,增長9.9%,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當月進出口總值為3450.3億美元,增長6.3%。而此前7、8兩月份的出口增幅僅為1%和2.7%。
沈丹陽表示,由於今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9月份的外貿資料呈現出一種積極變化,雖然僅憑單月資料還不能斷定中國外貿已企穩回升,但可以反映出中國外貿正處於緩中企穩、穩中有增的態勢。
鑒於今年來中國出口持續不彰,9月間,中國官方出臺《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中國商務部、海關、質檢、稅務等相關部門亦分別出臺落實措施,在出口信用保險、報關通關手續費用、檢驗檢疫費用和出口退稅等多方面予出口企業以便利。
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將繼續協調、推動穩定外貿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緊做好細化落實工作,力爭穩增長、多增長。他指出,“現在全年最主要的目標是要努力保持並提高中國對外貿易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由於外需嚴重不足,企業成本上升,貿易環境趨於嚴峻等原因,今年以來,中國的外貿形勢一直十分嚴峻,但前三季度中國外貿仍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積極成效。
沈丹陽指出,中國的出口增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不僅高於發達國家的主要貿易體,亦明顯超過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體。
他介紹,以1-8月外貿增長為例,中國外貿增長了6.2%,其中出口增長7.08%,進口增長5.33%。中國1-8月的出口增速比歐盟快6.65個百分點,比日本快6.09個百分點,比美國快了1.51個百分點。而俄羅斯、巴西、南非的出口增速分別是3.65%,-3.67和-8.07%,進口增速分別是0.84%,-1.2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