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少數民族電影展在臺舉辦

【新華社台北10月21日電】“2012年大陸少數民族系列電影展”21日在台北舉行開幕式,兩岸少數民族藝術界人士歡聚一堂。主辦方表示,希望影展凝聚文化、觸發溝通,帶給台灣民眾更多啟迪。

按計劃,影展將在台北、新竹、高雄、台中等地陸續上映以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侗族、維吾爾族等11個少數民族生活為主題的大陸電影,其中包括《額吉》《天上草原》《唐卡》《鮮花》《幸福的向日葵》等影片。

台灣海鵬影業總經理姚經玉告訴記者,此次來臺的影片故事感人、畫面優美,給人以“驚豔”之感。當日早上,在新竹提前放映的《額吉》就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場面感人。

大陸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工作委員會會長馬維幹出席了影展開幕式。他說,此次來臺的少數民族電影多取材於少數民族神話傳說、歷史事件和人物,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人文地貌,可以讓台灣觀眾更好地了解他們。

馬維幹還表示自己也喜歡台灣電影,尤其是《賽德克•巴萊》等影片在大陸反響熱烈。他希望此次展演能促進兩岸少數民族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流。

兩岸專家探討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新華社廈門10月21日電】21日,海峽兩岸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在廈門理工學院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近200位民族學、人類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海峽兩岸民族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向。

據介紹,會議聚焦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集學術研討與文化考察於一體,既有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研究與實證研究成果的探討與交流,也有對民間信仰與文化產業項目的實地考察。

本次研討會還特邀兩岸民間文化遺產傳承人——台灣苗栗縣民間學者廖賢德、福建屏南縣漈頭村民俗博物館館長張書岩等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專題報告。

廈門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林志成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搭建起兩岸學術交流的平臺,整合兩岸學術力量,開拓學術視野,共同促進民族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希望通過此次學術交流,讓兩岸更多中青年學者能夠脫穎而出。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是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遺產高峰論壇暨廈門市第三屆社會科學年會項目之一。會議由廈門理工學院、廈門市社科聯、廈門市科技局等聯合主辦。

海基會教育團首發 11月登陸

【中央社昆山21日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訪陸「精進之旅」落幕。海基會今天表示,11月將組教育參訪團訪陸,考察台商子女教育問題,這是海基會首次舉辦以教育為主題的參訪團。

林中森16日起帶團首度訪問大陸,期間走訪北京、湖北、上海,最後一站抵達昆山。

林中森上午與昆山台商座談時,昆山台協婦慈會會長艾和媛提出,台商子女面臨兵役、回台申請大學、回台就業等問題,盼海基會協助解決。

她指出,台灣學生在台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可以拿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但在大陸的台生,無法拿著「港澳台聯招」的高考(大陸的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回台申請大學。她強調,港澳台聯招「再怎麼樣也是個合法的考試」,具公信力,盼海基會協助解決。

艾和媛也說,就業輔導機制方面,盼政府協助,讓在大陸念書的台灣孩子能有管道認識台灣就業市場,進而提高回台就業意願,「有一條路可以回去」。

對此,隨團的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回應,台商在大陸除了事業,最關心的就是子女教育以及健康照顧問題;海基會預計下個月組教育參訪團,走訪位於上海、昆山及東莞的台商子女學校,“教育部”官員將隨團參訪,盼深入溝通、給予台商滿意答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張顯耀則說,依據大學法24條等相關規定,目前只有僑生、外籍生可回台灣就讀大專院校,台生在大陸無法以「港澳台聯招」成績申請。

他表示,“教育部”和“陸委會”已經注意到前述問題,未來必須透過修法,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增加台商子弟回台就讀的特殊規定,相關部會正研擬中。

談訪陸 林中森:以後我會常來

【中央社昆山21日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登陸參訪今天畫下句點。離開大陸前,他對台商強調,一定會認真,「以後我會常常來」。

他以閩南語表示,前往海基會上班沒幾天,「我沒法度像江董事長,很有經驗,伊(他)財經(經驗)豐富,我會學習,我發願,會比他更認真、更打拚、更固力(勤奮)。」

林中森16日啟程訪問大陸,行經北京、湖北、上海,最後一站是江蘇昆山。他與昆山台商座談時,做上述表示。

不少與會台商說,在大陸面臨技術問題、風險控管、資金來源、自創品牌、製造業服務化等瓶頸,力促政府協助台資企業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林中森回應,這趟旅程所到之處,都向當地官員說明台商面臨國際經濟不景氣、環保意識抬頭、工資上漲、原物料上漲等問題。

他強調,已向大陸中央、地方官員表達「一定要好好照顧台商」,因為照顧台商就是照顧大陸民眾的就業機會,同時也照顧大陸的稅收,更是照顧大陸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幫助大陸經濟發展。

現場台商踴躍提出各種問題,林中森總結回應說,台商的「娘家」、「婆家」(指海基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一定會針對通案問題溝通,「需要簽協議的就簽協議」,需要政府幫忙解決,「我擔任過行政院秘書長,各部會都很熟悉,我很願意協調各部會。」

他說,兩岸應該把對方視為至親好友,對等、互惠、尊嚴的交流,重申「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原則。

此外,他表示,投保協議應該落實,目前台灣已有「9個案子送過去(大陸)」,希望追蹤列管、圓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