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綺華副局長日前表示,澳門特區政府致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旅遊業也朝產品及市場多元化努力。同時市場預測,今年訪澳旅客將達三千萬人次。澳門在努力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過程中,應將發掘更多旅遊元素作為發展旅遊業的重要環節,同時必須考慮本澳城市的承受能力,特別是應緩和本澳一些旅遊景區的擁擠情況。
本澳已確定朝著“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發展,旅遊業作為重要產業之一,其發展首要應考慮本澳城市的實際承受能力,隨著訪澳旅客數量的不斷增多,本澳旅遊業是否有足夠承接能力,備受廣大市民關注。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旅客增多是促進了旅遊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出現消費的增加對物價水平刺激的事實。而據旅遊學院去年進行的“訪澳旅客滿意度指標”及“訪澳旅客分析報告”的資料顯示,去年上半年整體的訪澳旅客滿意度呈下降趨勢,報告也揭示本澳的旅遊接待能力已到達臨界點。目前特別是節假日期間,出入境口岸、酒店、景點等對旅客的容納量都近乎飽和,因而出現旅客過關難、交通堵塞、非法旅館屢禁不絕等問題。故此,發展旅遊業必須要顧及城市的實際承受能力,應根據本澳的實際發展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及調整旅遊發展政策,在出入境、交通、酒店及景點等管理方面也應同時作出相應的配合,否則會令旅遊業服務質素和旅客滿意度下降,直接影響旅遊業發展的進程。
另外,現時有不少市民反映,外地遊客多了,不單旅遊景點附近的道路經常出現擠擁情況,而且色情的宣傳單張也是隨地可見,市民享用公共設施的空間也不斷減少,例如搭巴士、搭的士難的問題在平日特別在節假日期間已司空見慣。此外,遊客數量不斷增多,也導致本澳治安狀況呈現下降的現象,不時有報章報導市民在旅遊區被扒竊、在街道被打劫等案件。政府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不能忽視會否影響市民生活質素,如何在兩者中取得平衡,是當局必須關注的問題,不應單純為發展旅遊業而以犧牲本澳市民生活素質為代價。
同時,每年不斷增長的旅客數量對本澳文化遺產的景點、建築物的保護構成相當大的威脅,應特別注意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有些地區及國家為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採取了限制遊客數量的方法,如廈門市從明年起,鼓浪嶼將實行遊客總量控制,限制上島遊客數量。限制人流數量只是保護文化遺產的一個方法,更重要的是當局對相關景點如何加強有效的管理,特別是對室外開放式的文化遺產如何進行保護,希望有關當局認真面對並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使本澳的文化遺產景點真正發揮其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立法議員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