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諮會議建行人天橋及巴士站合併分流安排

【本報訊】交通諮詢委員會(交諮會)兩專責小組召開聯合工作會議,討論“海洋花園大馬路行人天橋建造計劃”及“公共巴士路線及站點優化計劃”。多名委員認同兩計劃有利改善安全及巴士站候車秩序,希望在推行計劃時局方考慮周詳,減少天橋建造時對居民的影響,以及採取措施協助居民適應新安排。

冀速落實行人天橋計劃

會議分別由兩小組召集人高冠鵬及郭敬文主持芏,先後討論“海洋花園大馬路行人天橋建造計劃”及“公共巴士路線及站點優化計劃”。 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鄺偉卓介紹行人天橋建造計劃。他說,計劃人的天橋將連接海洋花園大馬路的仔衛生中心及利萊、利德海濱花園大廈,這位置現時設有斑馬線,但由於駛經海洋花園大馬路的車輛越來越多,且斑馬線側設有巴士站,車輛駛近時便會遮擋行人視線,為提升過馬路安全,必須在該處建造行人天橋,行人天橋將設自動手扶梯、升降機、話音提示系統、導盲磚等無障礙設施,方便長者及殘疾人士前往衛生中心。

有委員關注行人天橋的動工時間和施工安排,希望建設單能盡量縮短施工時間,減少對居民和交通的影響。委員同時建議一併優化鄰近巴士站設施,提供舒適步行環境吸引居民使用行人天橋。局方回應,該行人天橋現正作最後設計,完後將盡快轉交工務部門招標興建。行人天橋設計時已考慮對周邊交通的影響,天橋結構以鋼為主,配以鋁合金和不鏽鋼飾面,施工時間較短。在建造行人天橋時,將擴闊行人路,改善步行環境。

巴士站合併分流宣傳須加強

交通事務局代表在會上介紹到將於11月4日實施的多個巴士站合併和分流措施,當中沙梨頭海邊街的“水上街市/中銀站及“海邊新街站將合併為一個巴士站,沿用“海邊新街站名。“愛都酒店站及“昌明花園站作分流巴士用,“愛都酒店站更名為“塔石體育館站,重新使用位於舊愛都酒店前之巴士站,與現有站點分流不同路線的巴士,途經新馬路的2、4、7、18A及19路線會停靠重新使用的巴士站,其餘路線巴士繼續停靠原有站點;“昌明花園將分為兩個站,以澳門線和離島線劃分,新增站點設於大西洋銀行對出位置,停靠路線包括26、26A及33。

另外,還更改北區四個巴士站站名,把勞工事務局附近的“漁翁街/水塘”站及“漁翁街”站,重新命名為“漁翁街/勞工事務局”站及“水塘北角/勞工事務局”站,把北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附近之“高利亞海軍上將/黑沙環海邊”站及“黑沙環新街/建華”站,重新命名為“高利亞海軍上將/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站及“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站,讓乘客更清楚巴士站之位置。

交諮會委員認同巴士站合併分流措施可改善道路交通環境和乘客候車秩序,但認為局方加強宣傳,讓居民廣泛知悉,尤其措施實施初期,應在相關站點增設交通輔導員,指引乘客。亦有委員認為,本澳不少巴士站阻礙車輛通行,建議調整,改善道路通行環境。委員其後參觀了交通事務局的電話服務中心,瞭解交通事務專線的日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