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全會冷清是否暴雨前的低氣壓?

台灣地區的兩個最大政黨——中國國民黨和民進黨目前的處境,似乎是一對難兄難弟。民進黨內各「天王」各派系在對謝長廷「登陸」一事上眾說紛紜,甚至已出現「獨派」實力圍攻謝長廷的情況,倒是符合民進黨「百家爭鳴,炮聲隆隆」的傳統,不足為怪;而國民黨內在馬政府政績欠佳導致士氣低沉,及面對「七合一」選舉佈局的既沉悶又暗湧翻騰的怪異氣氛,則令人擔心國民黨能否跨過「七合一」選舉這道難關,且是否會給二零一六年「總統」選戰帶來陰影?

實際上,上週六的中國國民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就開得頗為沉悶冷清,有將近四成的中央委員沒有出席,成為近年來出席率最低的一次中全會;就連近日引起「丐幫」話題爭議的連勝文,也以「不屑」對態度對待這次全會,跑到外國去了,扔下一堆話題在持續發酵。國民黨中央對連勝文的「輕佻話題」先是打壓,後來可能是感覺到將會失去本來就因連勝文「白挨一槍」而有所不滿的基層民心,又連忙予以降溫處理。

這次中央全會冷清,估計主要是出於兩個原因。其一是此次國民黨中委會和中評會並沒有特別的議題,只不過是黨章規定每年都要召開一次會議,必須依章行事而已,顯得是「為開會而開會」,因而引不起中央委員們的興趣,還不如趁著週六去好好地休息一下。因此,就有接近四成的中央委員缺席。即使是出席者,也顯得並不積極,如周守訓、高思博、陳傑等黨內精英雖然有到場,但都沒有像以往那樣登記發言。

其二是中央委員們早就對黨主席馬英九的「自我感覺良好」作風頗不以為然,感到說了等於白說,不如不說。當然,還是有人仍然抓住這個能夠在馬主席面前發言的機會,說上幾句話的。但仍是怨言連連,既有埋怨馬政府與媒體溝通不足,導致政論節目都在批評馬政府的,也有批評黨中央疏於南部地方經營的,還有人指出台灣的經濟處已處於懸崖邊,必須處理好水電調漲等經濟議題。但馬英九似乎將問題都推給了政務官們,好像是與自己完全無關。這就應了部分中央委員「說了等於白說」的預感。

當然,中央委員們情緒低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台灣經濟持續低迷,無論是馬英九還是馬政府的民調滿意度到掉到穀底,甚至馬英九本人的民調滿意度竟然低落至與當年被揭發身陷貪賄案時的陳水扁差不多。盡管很不公平,也不對稱,但也可想而知「民怨」是多麼的積重,因而使得國民黨鬥志低落。本來,經濟差,「拼經濟」就應是中全會最好的討論議題,但或是黨中央投鼠忌器,或是馬英九「自我感覺良好」,而不願放手讓中委們建言獻策。另外,

並非是選戰時期,因而鬥志鬆懈,落得個清靜。

但其中也暗流湧起,臺北市長選戰已經提前開打。曾經多次在國民黨初選中落敗的丁守中,或許是認為這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決定「先講先贏」,在中全會翌日就站來第一個宣佈參選。但卻是向民進黨「學舌」,提出停建「核四」的議題,並建議利用「核四」廠改以天然氣發電。這可讓也正在緊盯住「臺北市長」的黨內同志及「立委」同僚蔡正元的嘲笑,以一句「臺北市長一定要懂得事實」,來暗示丁守中根本沒有資格參選臺北市長。確實,按照蔡正元所指,臺北市百分之七十五的用電來自核電廠,百分之二十五的用電來自天然氣電廠。倘臺北市要全部放棄核電,改用天然氣發電,臺北市民的用電成本會從每度一點四五元漲到四元,上漲三倍,營業用電會漲更多。這是不符合臺北市民的利益的。何況,「核四」電廠並不是設在臺北市,臺北市長也無權就其經營問題說三道四,丁守中顯然是「撈過了界」。既然有此較好的概念,倒不如去參選新北市長,因為「核四」設在新北市。

雖然中委會氣氛低沉,但同一天上午召開的中評會,氣氛卻有點「活躍」。榮譽主席吳伯雄借用批評外面的反應,暗示馬英九「用人圈子小,同質性太高,排他性很強」。他還呼籲出席會議同志牢記《總理紀念歌》的歌詞「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希望大家要互相勉勵。這真是神來之筆。因為國民黨在二零零零年「總統」敗選後舉行的首次「全代會」,就是全體與會者起立合唱《總理紀念歌》,當唱到「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之時,與會者包括連戰等人,都紅了眼睛,淚水奪眶而出。吳伯雄重提此事,似是委婉地警告馬英九,不要重蹈十二年前的覆轍,讓國民黨再次丟失政權。

馬英九似是領悟到吳伯雄的良苦用心,在致辭時再提未來三年兩岸政策的三大重點,分別是「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及「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報告經濟景氣已經展現逐漸復甦的情勢。馬英九提出的「三大重點」,其實是復述一遍其在「雙十講話」的內容而已,沒有什麼新意。好處是彰顯政策穩定,「始終如一」;但單是依賴這「三大重點」,卻未能為其建立「歷史定位」,只是一個庸碌無為的「總統」,不能把握最後三年多的機會,為自己也為台灣創造更大的成就。由此看來,在餘下的任期內,馬英九不會再有開創性的作為。

為此,現在不少人都在擔心,明年國民黨主席競選時,是否會引爆內訌。馬英九當然是義不容辭,繼續要兼任黨主席,以此來控制黨權,尤其是「五都」市長的提名權,以及對「立法院」黨團的控制權。而在後者來說,尚可以馬英九是希望能當政同步,及政令能提出得了「總統府」來理解,尚是屬於出於公心;但在前者而言,則仍是「小圈子用人」的擴大版,希望「七合一」選舉的五個直轄市市長的提名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獲提名的人都是自己所喜歡的人。直到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的候選人,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從目前情況看,盡管民進黨那邊也存在許多困難和變數,包括倘若蘇貞昌、蔡英文都參加「五都」選舉,就可能會擔心倘輸了,就失去參選「總統」的正當性;贏了,就將會被綁在直轄市長的位置,無法參選「二零一六」,因而仍有可能會遇到戰將難求的問題;但國民黨的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台中市可能會失陷,新北市倘是朱立倫出任「行政院長」,也存在著接棒人能力不足的問題。若「七合一」選舉丟失了這兩座重鎮,黨內的「反馬」勢力是否會藉機以「對輸選負責」為由,將馬英九轟下臺?

按此看來,雖然目前國民黨內的氣氛是沉悶冷清,但卻是「山雨欲來」前夕的氣壓低沉,一旦氣壓「爆煲」,那場風暴就將來得十分猛烈,以馬英九平時的不善於廣結善緣,或許將會沒有多少忠心之士「救駕」,就將會難以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