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兩岸協商進入“先易後難”中“難”的階段

【新華社香港11月12日電】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12日在香港城市大學發表題為“兩岸關係發展與台灣經濟”的演講,講述參與8次兩岸兩會會談、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的難忘經歷,並展望未來兩會協商要點。

江丙坤坦言,兩岸兩會協商目前仍處於“先經後政”中“經”的部分,但已開始進入“先易後難”中“難”的階段。多項ECFA後續協議的磋商以及未來文化議題協商,需要兩岸雙方循序漸進推動,力求盡善盡美。

即將步入80歲高齡的江丙坤,從2008年5月26日起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今年9月下旬正式卸任。4年多裏,兩岸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中斷近10年的協商,先後成功舉辦8次會談,簽署18項協議,涉及兩岸直航、大陸遊客赴臺觀光、共同打擊犯罪、投資保護等。2010年6月,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重慶簽署ECFA,開啟了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新篇章。

江丙坤說,18項協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讓台灣得到參與國際活動、與其他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等“和平紅利”。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進入了60年來最穩定、最有希望的時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的兩岸協商,得到大多數台灣民眾的支持。

身為對ECFA瞭如指掌的“幕後推手”,江丙坤直言兩岸兩會即將面對的後續協商,議題眾多、項目繁瑣。“比如貨物貿易協議,在早期收穫清單以外兩岸各還有五六千個項目,需要進行關稅談判。還有原產地規定,還有服務貿易協議,還有兩岸產業合作……都需要聽取業者意見,一一展開磋商。”

儘管經貿協商逐漸切入縱深帶來一定難度,在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之前長年從事經濟事務工作的江丙坤認為,對於台灣這樣一個外向型經濟體而言,經濟一定是越早開放,付出的代價越小,獲得的效益也越高。因此,ECFA後續協商必須“加緊腳步”。

在兩岸經貿協商以外,江丙坤也提到了文化教育、新聞媒體等兩會會談尚未來得及觸碰的“中間地帶”議題。“經貿交流是手拉手,文化交流是心連心。”他說,“這些議題未來都要談,而且要力求盡善盡美。”

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期間,江丙坤多次往返兩岸,造訪大陸多個省區市。他說,大陸擁有土地、勞動力、市場和行政效率等相當有優勢的“硬實力”,台灣則在設計、運籌、經營管理、海外行銷等領域擁有“軟實力”。兩者一旦結合,必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果。

江丙坤是應香港亞太臺商聯合總會邀請,在該會主辦的第七屆兩岸論壇上發表這番主旨演講的。在港臺商代表、香港城市大學師生、以及傳媒界近400人到場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