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中產期望

【本報訊】有學者指今次施政報告對“中產”課題的回應是好的開始,相信有助中產階層的培育和成長,美中不足的只側重“樂業”,對“安居”回應不足。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會長馮家超認為,施政報告有較大篇幅與“中產”課題有關,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因為澳門經濟高速發展,產生了一批中等收入者,其並不等於中產階層,如何實現向中產階層過度對澳門發展至關重要。

他說,施政報告中提出短期鼓勵措施,鼓勵大學生是培養中產的重要措施。又通退稅紓緩中產階層壓力,從心理上肯定中產階層的重要,也促進其成長。中長期措施上,陸續開展專業認證是促進中產階層形成和成長的重中之重。

另外,減稅、提高貸款額等措施根本上回應了以中小企業主為代表的“老中產”對未來發展的要求。

馮家超強調,雖然該些措施從“樂業”角度回應了中產培育和成長的需求。但從“安居”角度回應則不足,未對中等收入人士置業開闢特別通道,回應其住房需求。

他認為,施政報告中的措施只算是培育中產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應該是實現向上流動。他相信本澳新興產業的出現,以及與橫琴、南沙等區域合作開發會為本澳中產向上流動帶來更多機會。他希望本澳中產階層多著重提升本身競爭力,以便更好把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