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應有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具體規劃

王希富

又到每年行政長官發佈新一年施政報告的時節,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各個界別、團體紛紛發表意見,行政長官亦一如既往積極展開與民間機構、團體互動,聽取各方面建議,力求在新的施政報告中整合體現各方訴求。其實,縱觀來自各方面的主流意見,提升居民生活素質已經是穩穩佔據首位,這也與往年幾乎一致。既是社會對政府希望,也是對政府更好貫徹“施政為民”原則的持續要求。而從細節上看,抗通脹、完善分配機制增加居民收入,以及其他多項經濟層面的惠民措施得到的支援依舊是最大。這些來自基層的聲音和訴求,從政府零散的消息來看,列入明年的施政報告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從施政為民、科學施政的角度來看,這些措施都將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內容,只是未明確提出而已。

幸福概念是大勢所趨

近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公佈的“2012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廣受關注。在上榜的100個城市中,本澳僅僅名列51位。而據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全國至少18個省市明確提出“幸福”概念;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幸福城市”。例如,湖南長沙提出建設“宜居城市、幸福家園,切實解決好群眾實際困難,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江蘇江陰構建了“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廣東2011年公佈《幸福廣東指標體系》,由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構成,前者包括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主觀測評包括個人發展、生活品質、精神生活、社會公平等。

今年中,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書面回覆議員陳明金早前提出有關澳門居民“幸福指數”的質詢表示,特區政府會透過以人為本、科學施政和落實社會發展藍圖三個方向,參考各界意見和研究結果,提升民生素質,完善社會保障,進一步促進廣大居民的幸福感,為社會爭取最大福祉。

劉本立在回覆中表示,回歸以來,政府在民生政策上採取各項政策措施,如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央積金制度,落實社會保障,提早應對老齡化,積極以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努力扶助弱勢社群、改善民生。目前澳門外匯儲備超過二千七百億澳門元;在全球仍受金融危機影響下,去年本地生產總值錄得實質增長率達百分之二十點七;失業率自2010年起維持在百分之三或以下低水準。去年第四季就業居民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一萬三千元,同比升幅達百分之二十。

此外,政府亦重視廣大市民意見,在政研和決策過程中,亦會吸納學術界和專業界的研究成果及專業知識,注重研究和規劃相結合的科學決策,密切監察社會運作、發展。政府對居民“幸福指數”等議題將保持開放態度,積極跟進學術單位或團體對此的各項探討,待日後條件更成熟時,將對相關議題展開深入研究。

在落實社會發展藍圖方面,政府現正落實並優化各項保障居民就業、居住、教育、醫療和養老等政策,努力提高民生綜合水準,講科學、促發展,力求更科學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努力促進廣大居民自強不息與成果分享相協調,增加居民幸福感,為社會謀求最大福祉。

居民幸福感中上 仍需針對性“幸福政策”

個人的幸福感,是人類一直追求的永恆價值。全球各地近期對幸福指數越來越重視,並日漸成為全球公眾輿論的焦點。澳門自博彩專營權開放後,所創造的經濟高速增長奇蹟令世人矚目,但是社會豐裕程度提高與澳門市民幸福指數之間是否存在正相關的闗係,已引起了澳門社會各界對經濟增長的目的反思。居民幸福是建設和諧澳門的重要依託,如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為人民創造幸福、提升幸福感,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之一。

早前,理工學院與澳門經濟學會公佈“澳門居民幸福指數研究”。結果顯示,受訪居民整體幸福感平均評價為六點九二分,屬中上水準。報告比較了澳門與香港居民的幸福指數。澳門整體加權評分為6.92分,換算百分制為69.2分,香港則為71.3分。去年相差0.2分,今年差距拉大至2.1分。

調查亦發現,女性主觀幸福感明顯高於男性;已婚或同居受訪者主觀幸福感明顯高於未婚受訪者,但已婚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較去年低,而未婚的受訪者卻高於去年,已婚有子女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也同樣較去年低,而沒有子女的受訪者卻高於去年。這反映了在目前澳門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日常生活成本和壓力亦隨之而增加;失業/待業人士幸福感明顯低於其他受訪者;經濟情況好轉的受訪者主觀幸福感顯著高於經濟情況變差的受訪者,可見收入的改變對居民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目前收入穩步提高對增加居民幸福感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居住在仔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最高,為 7.40 分,其次為居住在南區的受訪者,平均主觀幸福感為7.08 分;評價最低的是居住在北區的受訪者,平均主觀幸福感為6.82 分。另外,教育程度對主觀幸福感正負效應並存,正效應方面,具碩士研究生學歷或以上的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較本科生高;而負效應方面,本科生和高中程度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較初中程度的受訪者低。

綜合調查發現,受訪者對生活不同方面的評價對其主觀幸福感有著不同的影響,影響最大前五位依次是:居住環境滿意度,家庭經濟狀況滿意度,與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滿意度以及對目前工作滿意度。

因此,未來在提升居民幸福感上,首先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相關指標體系和進行調查,並定期公佈有關數據,積極研究和制定幸福政策。

其次,收入和財富是決定人們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收入與幸福感的聯繫方面,多數研究都證明瞭收入水準、甚至絕對收入水準的重要性,所以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手段。為此在完善福利政策的同時,更應當從人力資源的開發入手,提高勞動力要素素質,從而提高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進而獲得較高的勞動力價格,真正向上流動,才能提升大家的生活幸福感。

再次,家庭成員的關係對居民幸福感影響較大。而目前澳門較為繁忙的生活中,家庭成員往往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生活壓力的累積、期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產生不滿、埋怨或失望,漸漸破壞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為此,建議特區政府及相關社團,開展不同活動形式的講座、工作坊或家庭輔導等,促進家庭和諧,建立幸福的家庭生活,同時加強家庭抗逆力。

最後,在盡力滿足居民需求的同時,特區政府亦應推廣多元宗教哲學文化,幫助居民有效管理個人的期望或欲望。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在他的《經濟學》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幸福方程式:幸福 = 效用/欲望。這個公式簡明地指出幸福取決於兩個因素:效用與欲望。欲望無限大時,幸福便會趨於零。在如何幫助居民有效管理個人的期望的問題方面,宗教與哲學文化可起到橋樑的作用。因此,信推廣多元宗教哲學文化,豐富澳門居民心靈,會對目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部分澳門居民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