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行政院長”江宜樺

2月1日,馬當局宣佈“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接替陳沖出任“行政院長”。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江從一位在政治哲學方面頗有學術造詣的大學教授轉入仕途,從“研考會主委”到執掌“內政部”,變身“行政院副院長”,再到成為島內史上最年輕的“閣揆”,火箭般的升任速度讓外界不禁好奇,這位得益于馬英九賞識的本土政治精英到底有何能耐,能否將其政治思想轉化為拯救馬當局執政危局、推動台灣政經改革的行動,又或者如其前任般難逃“改革祭旗者”的劫數?從江的過往經歷中,大致可以對其人其政有所把握。

深厚的政治哲學功底

江宜樺,1960年11月18日出生於台灣省基隆市一個書香世家,性格沉靜、內斂,從小勤奮好學,高中時就讀於臺北建中,與現任新北市長朱立倫曾是同班同學。江考入台灣大學政治系後,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並因學習成績優異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1993年回台後,出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助理研究員,於1995年擔任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並于1999升任教授。2000年後,江先後成為英國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訪問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客座教授,並擔當《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的創刊主編。2003年,江出任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任教職期間,因為教學認真,曾獲頒台灣大學教學傑出獎與多次教學優良獎,在台大第一屆“經師與人師”楷模表彰中,也是全校十位獲獎者之一。

江的學術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以西方政治思想為主。早期研究領域為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政治思潮、自由主義、民主政治與國家認同等。其碩士論文題目是《政治,行動,與判斷--漢娜‧阿倫特政治思想之研究》,博士論文題目是《無須欄杆的思考:阿倫特審美式政治思想研究》,後來作品中也多處可見漢娜‧阿倫特的影響,被視為當代研究漢娜‧阿倫特政治思想的權威。江的代表作品有《自由民主的理路》、《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此二著作都曾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推薦,也已經在大陸出版簡體字版本,主要回顧政治學上自由主義的傳統,逐一探討西方近代學者洛克、康斯坦、托克維爾及密爾的自由主義思想,並研究國家認同與自由主義、民族主義之間的關系。其他重要著作包括《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社會科學通論》(合著)。近幾年開始著手中西方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具有公共知識分子的色彩,近期代表性文章及編撰書籍有《儒家思想與東亞公共哲學》、《公共領域中理性溝通的可能性》、《現代性與中國社會文化》、《華人世界的現代國家結構》、《公私領域新探--東亞與西方觀點之比較》等。由於著述頗豐,曾獲“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8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也曾多次應邀到大陸授課或進行短期講座。

推動偭制改革

2008年“大選”期間,江宜樺協助馬英九撰寫競選政見中的“民主政策白皮書”,並匯整“教育政策白皮書”。馬英九勝選後,本來要轉任台大教務長的江因時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推薦受邀擔任‘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轉而成為馬英九競選政見的管考者。上任後,江把馬英九的競選政見,包括“愛台12建設”等21項重大政策,歸納為414項“總統”政見具體內容,成立“總統”政見執行追?專案小組,進行專案管考,首創條例化,具體化落實馬競選政見白皮書的方式,讓馬當局政見“數’ 出來,給馬留下深刻印象。

“研考會主委”任內,時值劉兆玄真“內閣”推動延宕20餘年的“行政院組織改造”工作,江擔任“行政院組織改組推動小組”副召集人,成為實際執行者。由於“行政院組織改造”牽涉面廣泛,此前歷經8位“行政院長”6位“研考會主委”,4次函送“立法院”審議,都未能順利完成“三讀”。江接手後,多次展開部會協商及專家咨詢,重新檢討舊有“行政院組織法”相關法案,於2009年4月經“行政院脘會”通過,函送“立法院”審議,並最終於2010年初順利完成三讀,確立“14部8會3獨立機關”的組織架構。

2009年9月7日,劉兆玄“內閣”因“八八風災”救災不利辭職,江宜樺一同辭去“研考會主委”一職。9日,新任“行政院長”吳敦義宣佈掃:宜樺接掌“內政部”。上任後,江迅速針對台灣防災體系漏洞進行彌補,通過組織改造、“修法”、改革災害應變實務流程等,構建起--整套防災體系,為後來馬當局順利應對類似突發事件奠定基礎。緊接著,疆獨頭目熱比婭企圖入境台灣,掌管台灣入出境業務的江展現出維護兩岸和平的大局意識,堅拒熱比婭入境,獲得兩岸輿論好評。此後,江的主要工作放在推動民主政治的改革方面。是推動“合併選舉”,把原本分散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與村裏長等7種地方選舉集中到同二年同一日進行,以減少因選舉過於頻繁導致的社會成本消耗。二是推動“不在籍投票”。江提出“不在籍投票”有“通訊投票”、“代理投票”、“提前投票”、“轉移投票”等施行方式,並表示將先采行從戶籍地轉移到工作所在地”的移轉投票方式。雖然“不在籍投票”在,2012年“大選”中暫緩實施,但“不在籍投票”的正當性已得到充分論証,並確定成為未來改革方向,三是推動“政黨法”“立法”。江主導的“政黨法”草案中,禁止政黨進行盈利活動,政黨經費以黨費、政治獻金、政黨補助金為限,但因事涉國民黨黨產處理,其任內該法案並未獲得通過。

踐行福利政策

江宜樺家中有一個自閉兒,江多所照顧,並勤於公益,也因此姻緣際會嫻熟八大社福領域。在江宜樺從政經歷中,尤其是兩年多“內政部長”任內,能與其不遺餘力推動民主政治改革相提並論的是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商度重視。為解決台灣可持續發展問題,充分體現分配正義,江提出多項社福措施,竭力爭取福利預算。以2012罕“內政部”編列的社會福利預算為例,共計951.7億元(新台幣,下同),較上年增加121.6億元,增幅14.66%。政策方面,江也端出多項具體舉措,包括:針對台灣的少子化現象,江提出青年成家及育兒方案。大幅提高“青年安心成家’專案預算至24億,增幅達到50%。為減輕父母負擔,江爭取設立“育兒津貼”井獲得通過,凡家庭年收入所得113萬兒以下,父母任何一人在家照顧0至2歲幼兒的,可獲發給2500元到500元的育兒津貼。江海放寬申請托育補助條件,落實登記保姆制度,增加專業保姆人數。

針對台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問題,江規劃老年長期照顧政策。江致力於“在地老化”,廣泛設立日間照顧中心,讓老人白天在照顧中心接受照顧服務,晚上回家,以協助上班族照顧失能父母;,並帶動長期照顧產業的發展。同時,提高中低收入戶老人重病看護的補助,推展老人的福利服務。

針對經濟不景氣及通貨膨脹導致的實際貧窮人口大量增加,江推動修正“社會救助法”,重新定義“貧窮線”,納入“新貧”及“近貧”的概念,確立每年重新檢討最低生活費的機制。新制實施後,新增59萬人受益,總計照顧86萬名低收入戶。

江推出的十系;列福利政策大都收到好的社會效果,不少措施成為馬英九爭取連任的政績亮點,也;因此更加獲得馬的信任。

真正考驗剛剛開始

2012年;1月,馬英九成功連任。有望更上層樓但同時借調期滿的江宜樺若要再度“入閣”,就形同放棄台大教職,這對於多次表示“自己生乘就是教書餉人”、“宴重返學術界”的江宜樺而言,必須作出人生抉擇。在馬英九與其深談之後,江與家人也進行一番爭論。“如果要放棄當老師,除非在別的地方找到更大意義”。作為漢娜.p可倫特“積極參與、實踐政治理論”中張的信奉者和佈道者,書生氣濃厚的江最終決定放棄教學志業,從政服務更多人。2月6口,江宜樺在新一屆陳沖“內閣”中山任“行政院副院長”,僅僅1年之後,江又接替陳沖負責“組閣”。如果說,熟稔憲政制度的江推動民主政治改革是幹老本行,而踐行福利政策也以幕後工作為主,二者都未曾給其足夠壓力的話,那麼江出任“行政院長”一職便意味著其個人從政經歷的真正挑戰剛剛開始。

首先,江能否處理好招惹民怨的年金改革議題。一方面,與發福利截然相反的是,江作為年金改革主導者,為了維持年金的可持續發放,必須承擔砍掉大多數人福利所必然面對的怨恨與不滿,制定更細致妥當的改革方案,需要極大的耐心與韌性。民進党智庫副執行長游盈隆曾握過江宜樺的“粗手”,驚訝其“完全不像是書生的幹”,據說是因為長期照顧家中自閉兒,多年來勤做家務打磨出來的結果。江本人也稱,“我真的培養出連自己都不敢置信的耐心”。從江上任後面對記者提問或是民進黨“立委”質疑時,不慍不火、有理有據的回應可以看出,江的確不缺乏這方面的特質。但另一方面,如何宣講政策、溝通問題,在避免重蹈前任覆轍上還需謹慎。江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曾任穩定物價小組召集人,在馬當局宣佈“油電雙漲”後,民生物資一起上漲,而國際原材料價格卻不斷下跌,連帶讓物價穩定小組挨批。雖然江後來通過密切監控等措施有效防止漲價潮蔓延,但宣導、溝通不足的批評還是無法避免。

其次,江如何面對個人政治前景抉擇的議題。長期以來,江走的是政務官路線,並不參與國民黨內派系爭鬥。自去年10月入黨以後,江被視為參加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的熱門人選,捲入政治漩渦已無從避免。如今,江被外界視為是馬英九的接班人選,但其本人在國民黨內卻缺乏基層支持,在馬當局民望低下,國民黨內中生代各有算盤、蠢蠢欲動之際,江無疑允當著馬前卒的角色。如何推動改革、捍衛政策的同時爭取民意,在政治道路上層現出自己的特點,無疑將給政治學理論深厚的江宜樺帶去更多的思索。

(陳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