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蘇貞昌領導下的民進黨因未能隨著客觀形勢變化作出相應調整,多次在重大議題中失焦,連帶讓蘇式領導風格在黨內外備受質疑。與此同時,黨內圍繞明年党主席選舉及2016年“大選”提名不斷上演合縱連橫的戲碼,派系割據局面不斷強化,呈現出路線之爭與權力鬥爭相伴隨的特點,進一步削弱蘇貞昌的領導權威。隨著民進黨內務實派、中生代乃至理性支持者的不滿情緒持續發酵,“向開明政黨轉型”的呼聲或將促成民進党路線的改變。
緩和環境不利對抗
民進党主席蘇貞昌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受挫以後,自去年年底以來回歸民進党傳統路線以凝聚力量。然而,隨著國際政治從選舉前的不安走向平靜,兩岸關系持續全面深入向前發展以及馬當局新“內閣”擺出理性溝通架勢,以狹隘心態宣揚強硬對抗的蘇武路線缺乏施展的空間。
自2012年11月初以來,攸關台海地區安全的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先後完成領導人換屆,選前因政黨競爭需要而大肆渲染的民族主義與領土、主權爭議也逐漸從“高燒。中降溫,同時,大陸先後順利召開十八大與“兩會”,確定了新一屆對台領導班子以及持續穩步推進兩岸關系全面深入發展的政策思路,從而確保台灣地區擁有緩和、安全與穩定的外在環境,客觀上限制了民進黨所擅長的操弄民粹的空間。
自2012年初馬英九實現連任後,島內政局進入沒有大型選舉的空窗期。朝野攻防圍繞“証所稅”、“油電雙漲”、 “美牛”解禁、年金改革、“核四”停建等事關經濟、民生的議題漸次展開。今年年初,長期研究協商武民主的學者型官員江宜樺接替陳沖組成新一屆“內閣”,調整馬當局應對民生議題的方式,不斷加強對內溝通與對外宣導,在民進黨極力抨擊的“核四”停建議題上,採取順應民意交付“公投”的方式,擺出理性溝通姿態讓民進黨難以批判。
“領而不導”不合時宣
蘇貞昌擔任黨魁後,不僅未能在民進党的發展戰略上提出適應客觀形勢變化的主張,在重大議題的具體處理上也未能表現出應有的擔當,導致民進黨失去突破發展瓶頸的契機,蘇個人“領”主席之位而不“導”全黨發展的風格也受到廣泛批評。
蘇貞昌在戰略思想上缺乏開疆拓上的宏大立意,表現在兩岸政策方面就是缺乏開拓進取的精神。兩岸政策被視為民進黨距離“大選”勝出的“最後一哩路”,蘇貞昌在出任党主席後一度希望加強兩岸政策論述,先是恢復成立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接著承諾設立具有建設性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党內也一度掀起一股兩岸熱。然而,隨著以遊錫為代表的“獨”派勢力反彈加劇,蘇貞昌保守的政治特性展露無疑。他先是利用反媒體壟斷議題定調“中資是毒藥”,向“獨”派交心,又在訪日時不顧釣魚島主權爭議而向日本提議籌組以“包圍中國”為核心的民主同盟,對大陸釋出惡意,“中國事務委員會”更是長期無法成立。蘇貞昌在兩岸政策上的反復立場受到主流輿論的一致批評。
在具體議題的處理上,蘇貞昌也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缺乏應有的格局和擔當。以“美牛”案為例,民進黨起先選擇癱瘓議事,臨時會時態度卻明顯軟化。面對明顯的立場轉變,蘇貞昌始終沒有出面說明黨中央的決策考量是什麼,僅將一切責任丟給“立院黨團”承擔,不願站在第一線面對爭議,引發黨內不滿。在“核四”停建問題上,蘇貞昌罔顧黨內長期關注“核四”議題的林濁水“發動續建‘核四公投’連署”的建議,不願落下改變民進黨“環保”傳統的罵名,最終使得民進黨在“核四公投”議題上反倒被反核團體邊緣化。蘇貞昌在內政攻肪上的無所作為引發黨內對其領導能力的質疑。
在黨內派系的整合上,蘇貞昌幾乎毫無進展。在陳水扁、蔡英文執掌民進黨的時代,黨內基本實現了整合。陳水扁在執政前通過描繪執政圖景、許諾 “論功行賞”實現了凝聚,執政後更是大量釋出執政資源拉攏主要派系頭目,並能夠在執政後期強力推行解散派系:蔡英文雖然沒有執政資源,但她廣泛使用各派系人才,尤其是中生代政治精英,其缺乏派系背景的劣勢反倒給予各派系分享執政權的希望,變成吸引各派系加入的優勢。與陳水扁、蔡英文積極吸納各派系的做法不同,蘇貞昌採取相對消極的方式應對派系整合,凡是有派系強烈反對或者可能引發派系爭端的政策,他都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應對,也因此,派系割據局面反倒被強化。
領導權威受到挑戰
民進黨在陷入對外失焦的境況之後,內部的派系鬥爭愈發凸顯,主要是蘇系、謝系、蔡英文勢力圍繞2014年党主席選舉與2016年“大選”提名兩個焦點展開角力。在蔡英文、謝長廷夾擊之下,黨內各派各自為陣的現象更加嚴重,蘇貞昌領導權威遭遇挑戰。
蔡英文通過加強基層建設、爭取派系支持彌補不足,並充分發揮自身擅長論述的特點,其認同度得到提升,人氣高過蘇貞昌。在親蔡組織建構上,蔡英文成立“小英基金會”,設組織、文宣、政策研究等部門,吸納整合黨外力量,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團隊。同時,她還在島內各地成立“小英之友會”,“小英同學會”,積極參加蔡氏宗親會。在提升認同度方面,蔡英文深入基層,幾乎每週都安排下鄉活動。為更好地與民眾互動,蔡英文注重提高閩南語、客家話的演說能力,每週有兩次客家話訓練,盡力擺脫客家妹不會說客家話的缺點。蔡英文還加強與各種民間團體的聯系,積極尋求企業家、科技界及社會賢達的認同。在議題操作策略上,蔡英文除了高調出訪印度、英國,美國、印尼等地以擴大影響力外,還頻頻就民生、經濟議題發聲,以理性溝通姿態示人。蔡英文在蘇貞昌發動“火大遊行”之際邀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台灣經濟把脈,在年金改革遭遇瓶頸時提出“國是會議”主張呼籲朝野溝通,都獲得輿論好評。“旺旺中時”最新民調顯示,43%的民眾認為看似理性的蔡英文是值得期待的領導者,而一味“沖沖沖”的蘇貞昌青睞度僅有2l%。
黨內另一大佬謝長廷則憑借兩岸論述佔據制高點,黨中央被邊緣化。謝長廷自去年10月登陸參訪後,獲得主流輿論的高度贊賞,其所提“憲法共識”也在綠營內部掀起一股兩岸熱潮。後來,謝長廷雖因“獨”派阻撓等因素未能出任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但他並未改變民共交流初衷,不斷通過綠色和平電台、謝系網軍宣揚自己的理念,在剛剛結束的平潭會議上也派出子弟兵出席,獲得民進党內郭正亮、吳子嘉、許信良以及陳淞山等交流派的聲援,從而憑借兩岸論述在民進黨派系爭鬥中佔據制高點。在佔據兩岸論述先機的基礎上,謝長廷憑借謝系組織嚴密、子弟兵眾多的優勢不斷厚植自身實力,試圖代表党內被壓抑的交流派,參選下屆民進党主席。為此,謝系頻頻與曾經有過過節、但理念相對開放的新系接觸,修補與新系關系,提出擔任下屆民進党主席者就不能參加2016年“大選”的主張。謝系以兩岸議題為武器,以党主席為目標,讓不敢輕易碰觸兩岸議題的蘇貞昌陷入尷尬境地。隨著派系格局的強化,蘇貞昌領導權威受損。蘇貞昌的既定規劃是先實現2014年党主席連任,再利用党主席平臺競爭2016年党內初選提名。為此,蘇貞昌在平衡派系之時,既要圍堵蔡英文,也要防止謝長廷,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此外,派系格局調整後,蘇貞昌的支持者有流失可能。號稱民進黨內最有戰鬥力、也最具基層實力的新系因派系元老吳乃仁、洪奇昌涉貪獲刑而陷入群龍無首的境況。雖然中生代“立委”段宜康等人早巳接班,但凝聚力大不如前。在此背景下,未來最有可能代表新系角逐“大選”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以政治生命為賭注,力保吳、洪二人清白,試圖將新系成員聚集在自己麾下。以前,新系內部有部分力量支援蔡英文,以所謂新系“北流”為主;也有部分力量支援蘇貞昌,以所謂新系“南流”為主,而賴清德是所謂“南流”的代表,如果按照綠營民調,“蔡賴配”角逐2016最有可能勝出,那麼挺蘇的新系支持者恐怕會大範圍流失。
隨著兩岸和平局面的進一步鞏固,受益於兩岸交流的綠營民意也在悄然變化。島內民眾早巳厭倦民進黨操弄民粹的動員模式,理性溝通以解決具體問題漸成主流思潮,加上民進黨中生代希望政黨發展以拓展個人政治空間的呼聲越來越高,民進黨抱殘守缺的做法勢將難以為繼。
(陳詠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