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6日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今天說,服貿協議簽署後能讓台資進入大陸市場率先「卡位」,也避免過去台商赴陸投資借用人頭產生的各種風險。
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今天親自主持例行背景說明會,針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的效益提出說明。
高孔廉說,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幫助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避免被邊緣化,也將兩岸服貿的餅做大;同時,台灣對大陸開放屬「低標開放」,開放項目採「正面表列」,即原則禁止、例外開放。
此外,部分項目有條件開放,如印刷廠只能入股不得控股、旅行社有家數限制、業務範圍限制。高孔廉也指出,過去沒開放時,台商赴陸要借人頭,風險很大。
他表示,服貿也沒有開放大陸勞工、沒有投資移民,自然人移動完全沒有開放、主管或技術人員來台也有人數限制。此外,來台的大陸人士第一年可持多次入出境證,第二年則要業績達一定標準才能換證。「服貿開放後,不只不會搶台灣人工作機會,還會增加就業機會」。
高孔廉說,服貿協議中,陸方開放80項都是「WTO Plus」,優於世界貿易組織入會承諾,包括電子商務、電影後製沖印、旅行社、印刷業、保險業、金融業等,都能從服貿協議中受惠。
不過,在受衝擊的產業方面,高孔廉說,由於服貿不像貨品貿易有量化分析標準,相關衝擊評估比較難以衡量,經濟部在下個立法院會期前,會提出更深入的衝擊評估報告。
針對立院要將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定,高孔廉表示,「談判就是give and take(有失有得)」,最終談出來的結果是整體性的,若刪改部分條文等於廢除協議。
他舉例,美國在和韓國談自由貿易協定(FTA)時,韓國怕美國的農產品、美國怕韓國的汽車業,2007年簽署時,雙方國會也為此爭論不休,到了2012年開始生效後,現在韓國銷往美國的產品已經開始排擠台灣對美國的出口。
「現在時間因素非常重要」,他說,台灣後續與其他國商談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都要待服貿展現成果才比較容易進行,也應避免國際上對台灣「簽署協議可能被推翻」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