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言
現時社會都有共識及認為“九一五”立法會選舉是本澳史來最激烈的一次立法會選舉,其中直選方面,最後法定確認的二十個參選組別合共一百四十七名候選人共同競爭十四個直選名額,剛好每人都人接近十分之一的機會,但是介呼各組別與上幾屆參選情況,與本澳社會結構的狀態與選民的分佈情況來看,相信仍然會出現有絕大部分的組別屬於“陪太子讀書”的結果。對於已任的十來位繼續參選的直選議員來講,若按過去的經驗,他們只是練練兵而以,剩下的二或三個議席只是其他“黑馬”真正的競爭目標,這正是今屆立法會選舉熱鬧之理。
在今屆所參選的二十個組別當中均屬於是處於以民主派別、建制派別、商業派別、公務員派別及文化派別或是其他中間派別,為了薪火相傳及培養更多的各派別有利益而後續有人,他們有很多個組別都是以老帶新的模式出來迎戰,其中也包括傳統愛國社團代表的“同心”與“群力”,或是商業等社團派別都是如此。而最令人關注的就是民主派別的新澳門學社,今屆或許有上一屆由一分為二的成功,將再派出多一組別出來爭選,並且該組別的候選人都是八十後或九十後的年青人,更有意思的就是,該組別的票源是面向年青人選民的選票。由於新澳門學社的三組人馬出來競爭,使得其他組別的參選人或團體緊張不己,特別是在上一屆只取得一個議席的“群力”來講,該組別若想在今屆成功取得兩個直選議席,仍然是需要得到社會各方的支持來種票或拉票。從今屆“群力”的候選人組成的成份來看,幾呼該組別已經有所準備及很有信心去爭取多一個議席。可是,社會上近年來一直傳出一個問題就是,街總組織構架或人事之間較為複雜或出現不團結的情況,或許這正是“群力”在上一屆失利的原因之一。俗話有講,團結就是力量。筆者也相信“群力”有上一屆的教訓,今屆應有所準備及計畫。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建制派別“群力”的第二候選人是今年才浮出水面的,不像民主派別新澳門學社第三組別的第一、二候選人,他們在四年前已經開始工作,開始走出來向社會居民爭取利益或他們的暴光率極高。對於此方面,其實無論是“群力”或是“同心”都應有所學習之處,不應以為以老帶新的形式出來競爭,或會出現百分百的勝出機率。俗話也有講,驕者必敗或世上沒有常勝的將軍。再加上新增的年青選民的意向,他們是會隨著社會的轉變而變的。作為民主派別的新澳門學社今屆分為三個組別出來參選,這也正是作為建制派組別的一種警示,亦應從中學習到一些道理。
或許有很多關注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居民或學者都會想到一個問題,就是今屆立法會直選,對哪個參選組別會是最有利的?對很多個“以老帶新”的組別來講,面對今年激烈的競選情況,他們多數期望都夠穩定原有的席數,或再力所能及地力爭多一個議席,或可以講用“不他求,只願保持原有”,這或是他們的參選動向。這無疑對於新來的組別或社會團體有了一個很大的機會。剛才我也講了,到底哪個組別或團體是真正的贏家,二十多萬選民最終會更多的選擇那些組別或候選人。其實,我們都知道選舉也是一種文化競爭,也是一種政治上的較量。我們都知道新澳門學社由原來的一個組別變為兩個組別,再由兩個組別變為三個組別,在一個及兩個組別期間都能取得選民的支持,以及都能贏得三個直選議席,現時今屆走出了三個組別,相信並非是一時的衝動而派出的組別,也相信有一定的信心的,到底這三個組別如何配票或拉票,或許這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一件事情,學社在近年來得得確確為社會的發展爭取利益,或許有很大的部分政治人士很不服氣或不高興,但是這也正是很多基層居民的所願。這正是拉票或種票的原由,也正是在上一屆選舉中能成功爭取多一個席位的原因之一。
對於參與立法會直選的候選人或現任的直選議員來講,據瞭解,他們都有共同的心聲,就是一分辛苦一分收穫,他們能夠連任或成功再任,這是也他們平時的工作有關,當然也與他們所屬的社團支持有關。出來參選的團體或組別,他們會代表各階層的利益,他們為了某種利益或爭取更多的選票或選民的支援,每一屆都會出現不同的層次的互相打擊或抹黑的事件,或是透過網路或其他方式展開。雖然還有沒有法定的宣傳期,但是社會總是存在濃厚的選舉氣氛,團體或參選組別之間的競爭或抹黑事件,時而見到。例如,近期在CTM討論區就發現:1. 吳區團隊嚴厲反對+2+2+100增間選民主倒退政改諮詢,開罪了以騙小朋友簽名造假民意為首的相關利益團體及其支持者。2. 吳區團隊對墓地案窮追不捨,令由於過了追溯期而不能起訴的相關涉案人及其支持者不滿。 3. 因吳區團隊經常關注公屋興建,調控樓市及閒置土地收回問題,引來相關既得利益者,地產商及炒家的不滿。 4. 吳區團隊對澳基會在無監管下把大筆公帑批給特定利益團體,使部分受助者揮霍建超豪驛站,表達關注及不滿,激怒了相關團體及人士。5. 吳區團隊出版”愛瞞日報”諷刺時敝, 令部分被報導人士不滿。 6. 吳區團隊關注路環山體保育及桃花岡議題,損害了相關利益者利益。7. 吳區團隊支持立即全面禁煙,引來相關業界不滿。 8. 吳區團隊經常揭露官商勾結, 利益輸送問題, 觸及既得利益者利益。 9. 因吳區團隊冒險分拆參選,對某些利益團體構成壓力,引來別有用心者不滿,因而藉故抹黑試圖搶出一部份吳區鐵票。這些字字有句有實的文章。從字中的“吳區團隊”字眼來看,很明顯其中所指是哪個團體或組別。但是所列出的這些“罪名”,也無疑間表揚了“吳區團隊”,讓更多的選民得知“吳區團隊”在這幾年的工作,或會起到反效果,其實,對於“吳區團隊”不應擔心。同時,對於任何的一個參選組別來講,並不擔心自己被人抹黑或打擊,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二十個參選組別來看,其中很多個組別的票源都是年青選民的選票,都期望能夠爭取到更多八十後或九十後選民的支持。我們也知道年輕人的選票會占絕對的一部分,這部分的選民一定會更加左右選情。長期以來,澳門市民被形容為“政治冷感”,這與歷史原因形成的政治氛圍有關,葡治時期,華人參與政治事務空間狹小,市民參與社會政治的熱情並不高。回歸後,澳門人“當家作主”、“一國兩制、澳人治澳”促使普通民眾政治參與熱情有所提升,但受制於社團政治、精英政治的現狀困擾,民眾的主人翁地位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尊重。筆者認為,值得注意的就是,在1980年代後出生的青年,他們所經歷的葡國殖民時期,較為開明、開放,經濟增長較高、市民生活改善較快的一個特殊階段。由於當時葡國政權的刻意隱瞞、淡化,80年代後出生的青年,對葡國政權較早期的暴政和劣績所知甚少,故必然生成了一種扭曲的、不全面的良好印象;此乃“80後”的個性特點之另一方面,他們是教育水準較高的選民,一般更加重視候選人的政綱,重視其理念、說理能力和思考水準,更加認同一些知識型的民意領袖。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影響。對“80後”而言,流覽網際網路,透過社交軟體和網路討論區結識朋友、與人交流,根本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成長的一部分,網際網路文化對“80後”的影響自然較深,也間接塑造了“80後”與前代人不同的個性。 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人,他們很早便懂得透過網際網路結交不同的朋友,其社交圈子必然較“80前”更加廣闊;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很輕易便能在網上找到合適的平臺發表意見,是故,一般“80後”會較上一代的人更熱衷於思想交流,所接觸到的思想與資訊更闊更多,也更加容易連結志同道合的網友。此外,一個很壞的情況是,網上討論區的資訊總是負面消息較多,正面較少;批評較多,讚賞較少;消極多,積極少。筆者認為,這種負面文化對青年的個性有一定影響,需要好好研究。 為適應新形勢,愛國愛澳陣營必須在工作範式上有所調整,努力提升議政論政和政策研究的水準,積極利用網際網路與“80後”溝通、瞭解民情和建立形象,除繼續鞏固擴大組織票外,也要積極介入公民社會運動,擔起輿論領袖和群眾領袖的角色,鮮明地站在最大多數群眾的一邊,爭取最多的遊離票。
對於今屆立法會的選舉,有學者會認為,“2+2”的方案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一種姿態上的“微調”,因為這樣的方案固然不能對現有政治生態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可是“鯰魚效應”將不容小覷,能否攪動澳門這潭春水,繼而產生社會正能量,無疑將決定今後更進一步的民主建設的路徑方向。有社會學認為,政治議題的終極目的就是解決社會衝突。毋庸諱言,在本澳快速的社會發展中,政治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傳統社團政治催生的精英政治、階級固化,以及由此給社會成員造成的挫敗感,已接近社會容忍的閥值。正因為如此,近年來,經濟上的飆升推動了巨大的社會轉型後,澳門社團政治,尤其是傳統社團飽遭輿論詬病,遭遇的挑戰也由此伸發,要求社團政治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政制發展的最大動力,也是最大的目的,正是回應本澳民眾對民主的訴求,在不影響政治生態的前提下,帶有探索性質的梯次推進,在有限度維護既得利益的同時,孕育新生動力的雙軌推進,利用增量改革的辦法,來避免社會生態和政治結構的撕裂和對抗。政制發展的主要設想也是第五屆立會選舉需要得到驗證的理想結果,澳門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地方,但淳樸的民風卻使得大多數民眾甘做“沉默的螺旋”,輕易不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因此四年一度的立會選舉,作為制度化的政治參與平臺,為社會提供了反映民意的最好機會。在這場民意大考中,那些真正願意為民請願、為民發聲的參選者是否能當選,從而為本澳政治系統帶來廣泛的民生力量,提高立法機關的民眾認受性,並使本澳的民主建設進程有所裨益,將決定第五屆立會選舉是否會成為一座分水嶺。
其實,現在的選舉越來越講究“選術”,候選團隊不是落區服務民眾,而是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精確的算計上,比如根據改良漢狄法的弊端,有針對性地進行組別拆分配票,以盡可能地多贏一席,至於發動選戰、告急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