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十九日,澳門特區海關與廣東省公安邊防五支隊在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進行交付儀式;二十日淩晨零時,廣東省公安邊防五支隊警員從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的北門撤出,今後只在澳大新校區的圍牆外執勤。這標誌著澳大橫琴新校區已經移交給澳門特區政府,並實施澳門特區法律,正式執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授權澳門特區對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橫琴新校區現了祖國對澳門高等教育事業的支持。實際上,澳門特區在貫徹執行國家「十二五」規劃所賦予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定位和任務,及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缺乏各學科的高端人才;但澳門大學卻因受困於小小的觀音岩而難以施展,澳門特區更是因為土地資源匱缺而無法滿足澳大發展的需要。中央政府及時給予了寶貴的支持,除了是批准澳門特區以租賃方式使用橫琴的一點零九二六平方公里土地,以興建澳大的新校區之外,使得彈丸小城的澳門足足增加了三十分之一的土地。還創造性地決定在本來實施內地政治、法律、社會制度的橫琴新校區,實施澳門特區的政治、法律、社會制度,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昇華為「一島兩制」,使得澳大新校區成了澳門特區的「飛地」。
盡管在澳大新校區的興建過程中,面臨了一些困難,也遇到了一些意外,更遭到了一些挑戰,連設計圖紙也被大學內的教師揶揄一番。但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終於如期順利建成。「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由於橫琴新校區是在一片荒土上興建,這就給校園的佈局安排和細部設計,可以自由發揮,任意馳騁,描繪最新最美的圖畫。現在,具有南歐與嶺南建築風格的十五個組團、六十二棟單體建築主體工程已經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一座國際化、現代化、智慧化的綠色校園與隔岸金碧輝煌的大型酒店互相輝映,澳大新校區可說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校園之一。
中央曾多次要求,澳門大學在有了新校區之後,應對建成一流的大學。現在,澳大新校區環境的「硬件」具備了,所欠缺的就是「軟件」了。這個「軟件」的概念,既包括了澳大的學科及制式設置,也包括了澳大的教學及學術研究水準,亦包括了澳大的師資素質,缺一不可。而這些,都正是澳大現在所欠缺的。
實際上,由於受種種主客觀條件限制,從昔日的東亞大學,到後來的澳門大學,上述幾個項目的「軟件」都差強人意。由於基礎淺薄,也由於缺乏知名度,更由於待遇欠佳,招攬不到國際上具有名望的教授任教。這又反過來影響澳大的教學及學術研究水平,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澳大的學術水平一直提升不起來。不要說是「一流大學」,連與鄰近「未入流」的高等學校相比,也是差距尚遠。
這其中,師資始終是一項關鍵的因素。在早期的東亞大學時期,所能招攬到的師資,除了個別「有料」的之外,大多是在外國修讀到博士學位,卻因水平欠佳而無法得到香港各公私立大學聘用,只得「被迫」到東亞大學棲身覓食的香港居民。當時,中英談判正在進行,澳門前途問題也因鄧小平先後會見澳門各界同胞國慶三十五周年大閱兵觀禮團成員和中華總商會會長馬萬祺等的談話,而被提上了桌面。因此,「澳門前途」已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一些媒體專訪東亞大學的這些教授,而這幾位「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教授,卻以適用於獨立主權國家的理論來回應,引起社會一片嘩然。無它,他們只是死背書,不懂得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根本不存在主權問題,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也已將澳門剔除出「殖民地清單」,中葡建交時葡方也已確定了這一點。他們倘是在授課中,以書本上適用於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國際法理論來對澳門定位,只能是誤導和貽害學生。
二十多年過去,澳大教師中的「牆上蘆葦」和「山間竹筍」現象,卻又以另一種極端出現。就是有極為個別的教授,雖然講授的是政治和公共行政課程,卻在學生中宣揚無政府主義的理論,鼓勵學生反政府反體制;而且還身體力行,不是在課堂中認真教書解惑授業,而是跑到社會上,扮演著政治流氓的角色,到處「踢館」「撩架打」,敗壞斯文形象。由這樣的教授充斥澳大,讓澳大距離「一流大學」更加遙遠。
大學教授不是不能關心社會政治,相反還應當關心社會政治;但應是從學術上參與討論,以至是對政府政策提出批評,而不是做「肢體行動派」,到處撩事鬥非,與那些文化水平低下的流氓無產階級鬥狠比勇。
什麼是「一流大學」?牛津大學校長科林‧盧卡斯曾指出,要建設一流大學需要四個條件:一是長期的資金投入。二是優秀的教師。只有先有了好的教師,才能保證教學質量。三是選擇大學。四是好好教育學生。盧卡斯坦言,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很難的,他也只能努力為此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也認為,「世界一流大學」主要有三個標準:一是有從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國際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響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三是培養出一大批為人類文明作出很大貢獻的優秀學生。胡錦濤先生也曾專門指示,希望澳門大學建成一所具有一流設施、一流師資、一流人才、一流成果的世界一流大學,為澳門特區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因此,澳門大學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單是有橫琴新校區這個「硬件」,還是不足夠的。關鍵的是在於「軟件」,除了是胡錦濤所指的「一流師資」、「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之外,還應有「一流制度」、「一流學術科研環境」。當然,「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因素。為了吸引學有專長的師資,提高澳大的學術水平,澳大必須徹底改革目前的引「資」政策。除了是必須將一些不專心教學,只顧在社會上「出風頭」的教學人員拒於大學門外之外,更應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國際上那些學有專才,有較佳教學及學術研究水準的師資來澳教學。而以目前的薪酬標準,是不足夠的。
即使是暫時吸引不到外籍國的知名師資,也可在海歸人員身上想辦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內地有大量人員公費或自費到歐美國家留學,其中不乏佼佼者,可讓他們來澳任教,為「一國兩制」效力。另外,在學課設計上,也應教學與基礎研究並重,爭取出可以登上國際知名刊物的科研成果。只有如此,才能向「一流大學」逐步接近,無負中央和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