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社21日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自1991年成立,從原先的「爭取港澳民心」演變為兩岸僵局下的民間接觸管道之一,2008年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制度化,港澳協會仍持續為深化兩岸關係努力。
港澳之友協會前身為「港澳之友委員會」。前教育部部長杭立武發起成立的「支援香港居民之友運動委員會」,於1989年更名為「港澳之友委員會」,1991年以「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立案成為財團法人。
委員會設立之初,原意在因應香港、澳門形勢的變化。之後隨著兩岸情勢演變,港澳協會轉向為平台角色。
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張仕賢說,2000年政黨輪替後不久,兩岸官方交流幾乎停擺,但民間經濟、社會等交流卻開始熱絡;2002年後,時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翁松燃接任港澳之友協會第3屆會長,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接任秘書長後,轉變思維,專注於台港澳交流,讓港澳協會維繫「大兩岸關係」中的「小兩岸關係」
港澳協會也在2010年由前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出任會長一職、去年由張五岳接任會長,張仕賢出任第5、6屆秘書長至今。
當年,還在淡江大學念書的張仕賢,因張五岳推薦進入港澳協會,他說,進入港澳協會時正逢民進黨執政,台灣、大陸政府因官方不便往來,遇到必要商討的業務時,都以香港、澳門做為溝通協商的平台,那時的港澳協會,即便是處理台港澳交流,「做得更多的其實是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自2008年馬總統上台後局勢改變,也建立許多官方背景的管道;但同時,台灣與香港、澳門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進展,相繼成立辦事機構,來往更加頻繁,港澳協會的業務量也開始大增。
張仕賢說,兩岸關係特殊,且習慣多講人情,因此,在兩岸相關議題間處事,更需要專職、專責,經營也要深入長久,港澳協會歷經十數年的經營耕耘,可望在現在的港澳關係中,扮演協調、溝通、諮詢的角色,協助兩岸關係走得更平更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