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艦導彈第一大國

最近,中國龐大的反艦導彈家族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有媒體在列舉了中國一系列反艦導彈之後得出結論,中國巳然成為冷戰後世界第一反艦導彈大國。從目前公開的型號數量上看,這一稱呼很可能是當之無愧的。不過,對於擁有雄厚資金、相當技術基礎的中國來說,做一個反艦導彈大國不准,但問題是,中國應該如何做好反艦導彈強國?

出口型漸成體系

中國的反艦導彈大國地位,從近幾年的珠海航展和北京航展上可見一斑。以2012年珠海航展為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一口氣推出了C-701、C-704、C-705、C-802A、C-602等型號的反艦導彈,這些導彈射程由近及遠,分別為25公里、38公里、140公里、180公里和280公里,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和“火力無縫銜接”,適合從直升機到巡邏艇,從導彈艇到大型驅逐艦在內的一系列平臺裝載。同時,幾乎每個型號都預備了雷達、電視和紅僕成像導引頭供用戶選擇。

從現場的模型看,C-701與C-704無論是外形還是制導方式都非常相似。兩者的不;同在於尺寸。C-701的個頭小,全重只有117公斤,還沒有C-704的戰鬥部重。C-704的戰鬥部重約130公斤,最大射程達到了C-801的水準,為38公里,可以說這個射程在視距內已經足夠了。C-705的大小與C-704相當.但射程達140公里,甚至超過了早期型號C-802。達到這種射程的秘訣除了其噴氣動力外,無疑是類似C-602的位於彈體中部的兩個彈翼,提高了導彈的升阻比。C-802A則是C-802的發展型,其射程從120公里增至180公里。全彈重為802公斤(艦載型),戰鬥部達190公斤。

如果說C80X系列是中國的“飛魚”,那麼C602無疑是中國的“俱樂部”。該導彈射程280公里,戰鬥部重約300公斤,其體積、外形、射程都與俄羅斯“俱樂部”反艦系統的3M54E1反艦導彈相似。按照使用說明書上的介紹,C-602“一發命中即可摧毀5000噸級驅逐艦”。這個數字可能還是比較保守的:在空射型CM-602的介紹中,該彈最大射程290公里(和空中發射有關),戰鬥部重達480公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射程更遠。

由於中國企業在技術轉讓方面的靈活策略、相對較低的價格,加上上述導彈性能不錯,因而都獲得了不錯的出口成績。C-705反艦導彈總師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透露,該型導彈已經實現了出口。《簡氏防務週刊》也撰文稱,伊朗就是中國反艦導彈的一個大客戶。多型導彈都在伊朗落戶生根,包括早期的C-801和C-802,甚至稱C-70X系列反艦導彈最早是中國為伊朗海軍量身定做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也有報道稱,伊朗國防工業組織(DIO)研製的代號為“勝利–1”的反艦導彈,其實就是C-704的伊朗版。《漢和防務評論》就此分析,C-70X系列的銷售市場主要是伊朗、委內瑞拉等近岸海軍國家,而C-802、C-602系列導彈則主要向中東和非洲產油大國推銷,並稱C-802導彈已落戶阿爾及利亞海軍,C-602也引起一些北非產油國的極大興趣,”這兩種導彈價格相當昂貴”。

誰是航母殺手?

相較出口型反艦導彈,中國海軍自己使用的反艦導彈要簡化得多。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海軍通用反艦導彈以“鷹擊-81”為主,也就是C-801的自用型號。最近幾年,開始裝備“鷹擊-83″和更大型的“鷹擊-62”,而早期的“海鷹”“上游”系列退出歷史舞臺:“鷹擊-81”與“鷹擊-83″當屬同一系列,是在相同彈體的基礎上研發而成。這種相對簡化的體系對於後勤保障大有裨益,也是西方採用的主要方式。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海軍採用了C-701、C-704以及C-705。其實,不裝備C-704、C-705也在常理之中,因為它們與“鷹擊-81”“鷹擊-83”存在某種程度的重疊。至於不採用C-701就讓人頗有點費解。因為直升機攜帶這種導彈是對付導彈艇、巡防艇的有效手段,其射程要大於絕大多數自衛點防禦防空系統的射程,非常有利於對付南海某些國家的小型艦艇。

即便如此,中國海軍的反艦導彈型譜仍要比西方略微龐大一些,因為中國面對的威脅也更為複雜多樣。中國必須既能對付小型艦艇,也要做好與“超大型水面艦艇”對抗的准備。同時,中國也不會像美國那樣,把一些低端的小型反艦導彈研製讓位別國,然後花錢采購(反艦導彈不是美國武器出口的重頭,基本上是和艦艇、飛機“捆綁銷售”)。

但現役的導彈恐怕還無法滿足中國海軍更高端的需求--對“超大型水面艦艇”實施攻擊。美國的“宙斯盾”系統,當年就是為了對付蘇聯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而研製的。

另一個問題,如果進攻航母,在艦載機的攔截下,攻擊一方大都很難靠近敵方艦隊。即便是用C-602來反航母,憑借其不足300公里的射程,也有點尷尬。戰時,艦艇很難逼近到航母300公里內。而如此大型的導彈,如果發展空射型,則基本只能由轟-6攜帶,然而轟-6的突防能力同樣令人擔憂。

由是觀之,中國海軍需要更大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前不久,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據說是中國反艦導彈的局部照片。從照片看,該導彈採用了矩形進氣道,很顯然是一種採用了沖壓發動機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盡管沒有對比物,但從矩形進氣道看,其技術很可能是比Kh-3l和“日炙”先進一代的固體沖壓發動機,

無需更多但須更強

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反艦導彈,表明中國在反艦導彈的研製上已達到相當水準,這是科技實力與經濟實力雙重作用使然。然而,並非品種越多就越好。在這方面,美蘇的做法迴異。蘇聯人的導彈及反艦導彈都是花樣繁多,型號繁雜,形成多代導彈十餘種型號共同裝備的局面。這無疑是對科研資源的浪費,也給後勤保障帶來巨大壓力。而美國長期以來只裝備一種反艦導彈--“魚叉”。

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多了好打架”--在戰場上,你能反制我這種導彈,未必能反制那種導彈,你能反制那種導彈,未必能同時對付兩種導彈。實際上,一個國家同一代反艦導彈的水準,取決於性能最高的那種。因此,同代產品機理相似的不宜研製過多。而且在競爭激烈的出口市場上,型號過多,反而容易出現內部競爭。比如,中國推出的C-704和C-705在個頭上要小於C-801和早期的C-802,但射程卻相差無幾,甚至更高,它們之間顯然存在競爭。所以,“孩子多了”並不一定“好打架”,不如像西方那樣重點推出少量型號“一彈打遍天下”。出就是說,中國要做一個反艦導彈強國,要出高端精品。

目前,在高瑞反艦導彈領域,相信速度制勝論的俄羅斯仍然在定超音速的路子,而西方則更傾向於隱身。當然,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不妨都發展。如今,中國已擁有兩種隱身戰機和至少一種隱身無入機,因此研製一款隱身反艦導彈並沒有技術上的困難。盡管相關技術掌握在航空工業集團,而目前的反艦導彈則由航太科工集團研發,但是這並不妨礙兩者的合作。以往的經驗也表明,一旦某一項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就能迅速在國內各種產品上得到廣泛應用。有理由相信:中國完全可以研製一種能躋身世界先進水準的隱身遠程反艦導彈,而這個時間不會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