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述評】一國追求實現復興的目標通常是其正當的權利和責任。然而,對於安倍晉三政府所謀求的“日本復興”,外界可要保持高度警惕了。
安倍晉三去年底重新就任日本首相後,發誓要領導日本重現往日輝煌,恢復強大興盛。那麼,安倍所言的“往日輝煌”和“強大興盛”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通過審視安倍上臺執政數月來一連串右傾化的言行舉止及其根深蒂固的錯誤史觀,人們不難發現:安倍所追求的日本復興目標,並不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跡那麼單純。
這就令人嚴重擔憂和高度警惕了——安倍的日本復興目標很可能是想要恢復二戰戰敗投降以前軍國主義支撐的世界霸強地位,即軍國主義的“復活”。
西方史學家們撰寫的史書也清晰記載,明治維新後不久,日本的日益強大就伴隨著對外侵略和擴張的瘋狂,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達到令人髮指的地步,給許多亞洲國家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災難和罄竹難書的屈辱。
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然而,安倍政府多名內閣成員不顧國際輿論強烈反對,於此敏感時間祭拜了供奉著14名日本甲級戰犯牌位,為二戰的罪魁禍首們招魂。
安倍15日出席了政府組織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他在致辭中隻字未提日本的加害者責任和道歉表示,也未重申“永不再戰誓言”,這是1995年以來日本歷屆政府的首次,其發出的信號令人憂慮。
1995年,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發表了著名的“村山談話”,反省了日本的殖民和侵略行為給亞洲各國帶來的災難,並對此表達了歉意。之後,歷屆政府首相均繼承了“村山談話”的內容。
再度就任首相後,安倍試圖重新詮釋二戰歷史,目的是顛覆戰後國際秩序,否定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的成果,使日本擺脫戰後體制,重新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並恢復歷史上的霸強地位。
安倍上臺後揚言,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村山談話”,而是要對其進行修改併發表其所謂“面向未來”的新的安倍談話,以徹底打破套在日本身上的戰敗投降恥辱和國際秩序枷鎖。
安倍15日的全國戰歿者追悼致辭,可以被視為其對村山談話的一次變相修改。而這也是安倍所頑固堅持的“歷史修正主義”的一次明確外在行動表現。
今年4月,安倍曾在國會妄言:“關於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其定義會因國與國關係中各國所處的立場而有所不同。”這是安倍否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行徑和戰爭罪惡的又一個具體表現。
“侵略定義未定論”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質疑和批評後,安倍竟然還大言不慚地詭辯稱,“聯合國關於侵略的定義是一種參考意見”。聯合國大會1974年通過決議,將“對他國主權、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行使武力”作為侵略的定義,併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和接受。
安倍還揚言要修改關於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稱找不到日軍強徵慰安婦的證據。1993年8月4日,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承認日軍直接參與在朝鮮半島、中國等地設置“慰安所”及強徵當地婦女充當“慰安婦”,並對此道歉和反省。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其外祖父岸信介是對安倍歷史觀和價值觀影響最大的人。岸信介是日本戰時內閣要員,東京審判將其列為甲級戰犯,但後來未予法辦,並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為日本首相。
安倍頑固堅持認為,外祖父岸信介是戰敗恥辱和美國強加給日本的戰後國際秩序的象徵,而戰後制定的日本“和平憲法”也是勝利者強加給日本的主要戰敗後果,也必須竭力予以破除。
伴隨參議院選舉的勝利,安倍推動修憲的野心進一步上漲。本週一,安倍聲稱“努力修改憲法是我的歷史使命”。安倍所言的修改憲法,主要目標是對“和平憲法”第九條的修改。然而,第九條的內容規定正是戰後國際秩序和世界反法西斯勝利成果的重要體現之一。
上周,日本為二戰後建造的最大戰艦——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舉行下水儀式,這實際上是一艘輕型航母,必要時可起降固定翼艦載機,而且“出雲”號的命名也極具挑釁性,它曾是侵華日軍旗艦的名稱。
除了軍事能力建設,安倍政府還試圖重建外交格局,聯合所謂價值觀相同的亞洲國家和東歐國家,形成“自由與繁榮之弧”,以此包圍封堵中國。
安倍政府深知,其軍事和外交的戰略實施必須以雄厚的經濟為基礎,於是祭出以鄰為壑的所謂“安倍經濟學”,不惜犧牲別國經貿利益,通過量化寬鬆使日元大幅競爭性貶值,以謀求擴大出口、刺激經濟增長,而毫不顧忌應有的國際經濟責任。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日本,不願承認侵略戰爭歷史的並非只是極右勢力,而是在政府官員、國會議員、知識分子、遺族等社會層面廣泛存在。可以判斷,一個不能正視和清算歷史的國家,是沒有資格談論“復興”的,正如韓國總統樸槿惠所言:“對歷史閉上眼睛者看不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