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鄧小平文選》是如何編輯出版的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中共中央決定,除繼續編輯出版毛澤東的著作外,還要編輯出版其他老一輩革命家的著作,於是,將“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改組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央文獻研究室建立後,選編和彙編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召開以前的黨的重要文獻,開始了對鄧小平講話、談話和文章的收集工作。其中,《選編》收錄鄧小平文獻16篇,《彙編》收錄24篇,為編輯出版《鄧小平文選》準備了基礎。1981年3月7日,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給中央領導的報告中提出,計劃由近及遠,先編輯鄧小平近年的著作。9月5日,山東平陰鋁廠的新聞幹事王允恭寫信給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的王任重,轉中共中央和胡耀邦,建議黨中央儘快編輯出版《鄧小平文選》(以下簡稱《鄧選》)。9月20日,王任重致函胡耀邦,認為這一建議“有道理”,“採取什麼形式可以考慮,如先出內部發行的文選,也是一種辦法。如你同意,望提交常委研究決定”。9月2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作出批示:“請力群(筆者注:鄧力群當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主任)同志指定人開始編輯和加工,等到有了一個眉目,再請示小平同志並中央常委作決定。”隨後,鄧力群批示:“已經得到小平同志同意,初步提出選目,準備討論。”

1982年3月上旬,鄧小平批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關於編輯出版<鄧小平文選>的報告》後,同意按照《報告》中的原則進行文稿的整理工作,並表示文稿整理好後,再予審閱。《報告》提出《鄧選》以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的名義出版,內部發行,還提出:文稿力求精選精編,使之與《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精神保持一致。1982年4月21日,胡耀邦又批轉了中央辦公廳信訪局摘報的一封要求出《鄧選》的群眾來信,請胡喬木、王任重、鄧力群考慮。4月22日,鄧力群將信批轉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的李琦,李琦在此件上批示:“即送龔、逄閱後轉綜合組同志閱。”據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的龔育之回憶:“我們閱後建議:把要求出鄧選的來信,集中起來,摘編一個綜合材料,在文獻室的內部刊物《文獻與研究》上登載。這個過程說明,中央和群眾想到一塊了。”就這樣,黨中央把編輯出版1975年以來的《鄧選》的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198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第二十一次會議決定:同意胡喬木意見,《鄧選》(1975-1982年)由原定的內部發行改為公開出版發行。1983年2月18日,鄧小平就審閱《鄧選》書稿一事,讓秘書轉告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胡喬木:“書稿喬木同志已看過,我不看了。”3月4日,鄧小平聽取胡喬木彙報《鄧選》編輯過程中對一些文稿的重要的修改意見,表示完全同意。1983年7月1日,《鄧選》(1975-1982年)正式出版發行。這本《鄧選》,收入了鄧小平從1975年至1982年黨的十二大期間的重要講話、談話,共47篇,其中39篇是過去沒有公開發表過的。為何選擇從1975年編起呢?據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逄先知回憶:“從1975年編起,一個重要考慮就是這個時期鄧的許多講話,反映了他領導全面整頓的一系列正確主張。這對於理解後來他指導全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有重要意義。小平同志就曾說過:‘其實,撥亂反正在1975年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