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琦官式訪澳確是具有重要意義 王郁琦官式訪澳確是具有重要意義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藉著澳門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更名兩周年之機,昨日專程來澳門視察館務,並對澳門特區進行正式的官方訪問活動,拜會了澳門特首崔世安,雙方以官銜互稱。這標誌著澳台關係已正式轉入官式化及規範化,下一步就是特首崔世安官式訪問台灣。這充分體現了澳門特區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事業中所起到的垂範作用。

王郁琦昨日在澳門的活動,分為兩大板塊。其一是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更名兩週年之際,視察館務;其二是會見特首崔世安,並就進一步加強澳台關係交換意見。前者是「戲台」,後者是「上演大戲」。兩者結合得十分巧妙,也渾然功成。

在前者而言,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更名,不單止是更改一個名字那麼簡單,具有頗為豐富的內涵。其一、當年台灣「外交部」在澳門設處,是以葡文「澳門經貿旅遊商社」的名義設立的,並在澳門政府商業登記局進行了商業註冊。而時任處長的李梅章藉著葡國公權力機關尚未宣佈中文也是澳門官方語言之機,按照台灣「外交部」在世界各地「非邦交國」的半官方派駐機構的規範,將其中文名稱翻譯為「臺北經貿旅遊辦事處」。結果引起軒然大波,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在訪問澳門時就發炮猛轟,批評前澳葡政府,為何會同意「澳門經貿旅遊商社」將其中文譯名翻譯為「臺北經貿旅遊辦事處」。前澳葡政府則以中文不是澳門的官方語言為由,認為自己管不著,也無權要求其改名。在葡國外交部宣佈中文也是澳門的官方語言之後,北京持續施加「改名」壓力,並揚言在回歸後就不能繼續留存。因此,「臺北經貿旅遊辦事處」在澳門回歸當日,改為採用不具官方色彩的「臺北經濟文化中心」稱謂。但壓力依然存在,當該機構要求在澳門直接受理入台證申請手續時,就要求該機構按照「臺北經濟文化中心」的稱謂,更改在商業登記局的註冊資料。到了兩年前,鑑於兩岸關係緩和,北京同意該機構更名為帶有半官方色彩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台灣派駐各「非邦交國」的「總領事館」同一名稱規範,而澳門特區政府也在臺北設立相對應機構。但澳台之間卻仍然未能進行正式的官方接觸,雖然澳門特區政府決定由特首辦主任譚俊榮負責對台關係,但特區政府的各位司局長,即使是由台灣學成歸來者,及其所領導的機關部門,仍然「不敢」與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公開接觸。而昨日特首崔世安會見王郁琦,雙方是以正式職銜互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盧長水也予陪同,等於是正式承認了其官方的地位。這個態勢,對於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應能起到正面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二、隨著地位的確定,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今後的業務範疇,可能也將會有所擴升,功能更為顯著。如果有需要,或可提供更多的服務項目。或許,除了現在的派駐機構外,將會按照業務所需,有更多的部會派出人員,就地提供服務。比如,實施學歷認可的「教育部」官員,推動兩地觀光業的「交通部」觀光局官員,推動兩地文創產業交流的「文化部」官員等。對於澳台兩地的官方接觸,及向居澳台灣居民、澳門居民,以及旅澳大陸人士、外國人等所提供的服務,更為廣泛。既然特首都已與王郁琦、盧長水會見,日後在有業務需要時,澳門特區政府的各位司局長及各職能部門,應可公開進行接觸並洽談。

其三、既然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地位已經得到確認,今後該機構也應能享受相應的禮遇,如館舍不可侵犯,非經負責人同意,不得入內;財產免於搜索、扣押、執行及徵收;檔案文件不可侵犯;免於民事、刑事及行政管轄;電信及郵件免除檢查,並得以密碼方式行之;稅捐徵免;公務用品進出口便利;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居澳證件問題;……等,都應能夠得到解決或保障。

當然,按照「對等」及「比例」原則,台灣方面也應向在臺北的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提供同樣的禮遇及保障。

對後者來說,由於王郁琦首次訪問澳門就獲得官方禮遇,除了是由澳門特區政府派出車輛接載,由主管澳台關係事務的特首辦主任譚俊榮前往機場接機並安排通關禮遇,還陪同特首崔世安會見,完全都是官式的禮賓待遇,因而標誌著澳台關係已經官式化及規範化。特首崔世安的官式回訪台灣,已是指日可待。說不好,以王郁琦是馬英九親信的便利,崔世安還能與馬英九會面。而隨著澳台關係的「升溫」,以往蘊釀多時的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澳門大專學歷的認可等,即將會盡快得到妥適的解決。

當然,由於按照「錢七條」規定,澳台關係中涉及官方的部份,是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的職權,或由中央人民政府授權澳門特區政府處理,政策性甚強,因而必須既要追求效率,又要注意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及中央與特區關係的位階。相信,這次王郁琦的訪澳,就是得到中央政府的同意。既然已經有了開頭,今後就會「陸續有來」。

實際上,雖然過去「陸委會」的正副負責人,甚至是「扁朝」時的陳明通,都有來過澳門訪問,但都是非官式的,甚至是不公開的。而王郁琦在就任不到一年,就能以官式規格訪澳,這就折射了北京對澳台關係的重視,及反映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因此,王郁琦的這次訪澳,雖然是屬於澳台關係的範疇,但其意義可能會超逾澳台關係,而與兩岸關係互為呼應。此前,「陸委會」前任主委賴幸媛,現任主委王郁琦與國台辦前任主任王毅,現任主任張志軍,都有互訪及會面的意願,但仍在政治及技術上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難,尤其是在職銜方面。實際上,當年賴幸媛與海協會長陳雲林會面,及馬英九會見陳雲林時,都迴避了台方帶有「國家主權」性質的職銜。或許,在北京提出理論創新及實踐創新的新概念之後,昨日「崔王會」互稱職銜的範式,能為王郁琦與張志軍會面的技術安排,提供有參考價值的經驗。更進一步延伸之,對於馬英九明年出席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於習近平的「世紀會面」,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因此,王郁琦昨日所說的此次訪澳「意義重大」,恰如其分。

隨著王郁琦訪澳,澳台關係與港臺關係的「瑜亮情結」,可能又要浮上臺面。實際上,過去長期以來,澳台關係的發展優於港臺關係;但在年前香港與台灣分別成立推動兩地經貿聯繫發展的機構,並以此作為平臺進行多方面交往交流合作之後,港臺關係「爬頭」到澳台關係的前面。現在,澳台關係再次「超車」,而且是以實質性突破的姿態,發展到官式的高層次。但這是良性競爭,具有互相促進的意涵,期盼澳台關係與港臺歌星能夠互相激勵,齊頭併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