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交接班部署將因「鍘王」而破局

馬英九手法粗糙「鍘王」引發的負面後果,正在逐步顯現。在臺北地方法院裁決批准王金平「假處分」聲請,王金平可在確認黨籍存在訴訟定讞之前保留國民黨黨籍,因而王金平仍然可以擔任「立法院長」,馬英九重重摔了一跤,「跛腳鴨」的「跛情」加劇之後,還將面臨更大的政治危機,那就是他的「二零一六年交接班計劃」,被全盤打破。嚴重的是由於國民黨南部選票大量流失,可能會導致民進黨再次上臺,國民黨長期執政的願景破滅;輕的是即使國民黨能夠繼續執政,但屆時代表國民黨的,恐怕並不是他精心部署的「接班人」吳敦義和江宜樺,而是他所要極力阻攔的「反馬四大家族」成員之一的朱立倫,甚至是他的死對頭王金平。

實際上,台灣政壇上早就有傳說,馬英九之所以在二零一二年「總統」選舉中放棄本來是要助借其經濟長才的蕭萬長,而找來時任「行政院長」的吳敦義,就是要讓其在四年的「副總統」任內,積蓄養望,以作為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而在「行政院」改組中,讓「小馬英九」江宜樺出任「行政院長」,是要培養其作為「副總統」候選人,而非原意的臺北市長候選人,以促成「吳江配」,作為自己可以託負的「接班組合」。

但在「鍘王事件」發生後,江宜樺一句「沒有打算更上一層樓,參加選舉的任何打算」,等於是宣佈今後不會參加任何比「行政院長」職位更高的選舉活動。這首先就讓馬英九的「吳江配」破局一半。

至於「吳江配」佈局的另一半,即吳敦義方面,在「鍘王事件」過程中,顯見他並不與馬英九同調。不少民眾都從馬英九宣佈「鍘王」的記者會電視畫面中發現,在江宜樺咬牙切齒地痛斥王金平的同時,吳敦義卻臉色陰沉,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因而猜測他並不同意馬英九的做法。

後來陸續有消息傳出,確是如此。在馬英九宣佈「鍘王」前的「小圈子會議」中,參與者只有馬英九、吳敦義、江宜樺、羅智強等人。其中江宜樺和羅智強堅決附和馬英九的「鍘王」決定,而吳敦義則是有所保留,希望能以較為柔性的方式處理。但當即遭到馬英九痛斥,吳敦義只好收聲,不再表示意見。

依馬英九的性格,吳敦義此舉,已被視為「不忠誠」,日後再難以得到「祝福」,甚至是將會找尋他的某些失誤而去除之。不過,依「憲法」規定,「副總統」有任期保障,不能說「炒」就炒,因而馬英九只得被迫忍受他繼續呆在「總統府」,但勢必會更改自己的「交接班大計」。

然而,被喻為「沒有朋友」的馬英九,在國民黨內已經找不到可以信任,又具有相當資歷的人了。倘果如此,即使國民黨能夠在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中再次獲勝,當選者也將不會是他所屬意的人。

馬英九陷於孤家寡人的另一個跡象,是是羅智強的「跳船」。盡管羅智強在辭職後,仍在為馬英九說話,但按政界人士私底下的分析,是為了避嫌,免得馬英九將他也納入「不忠誠」、「背叛」的「黑名單」而已。真實原因可能是,他從「小圈子決策」中發現自己處於「伴君如伴虎」的險境之中,馬英九難以「服侍」,不如及早脫離這個「危險地帶」。

雖然馬英九無法推出自己所屬意的人,國民黨卻不能因此而缺席「二零一六」。在黨內呼聲較高的朱立倫,就將會脫穎而出。其實,如果不以領導人的個人喜惡為標準,而是以國民黨最有機會勝選,最有利於國民黨的政治發展前景作衡量,朱立倫確是一位最佳的人選,年齡、資歷、政績、形象等要素均佔優先位置。雖然他是外省人的後代,但其岳父高育仁卻是本省人團體的領袖,可以為他化解省籍局限。但馬英九基於其只信任「小圈子」及「尋找小馬英九」的心態,卻不喜歡朱立倫,並要把他鎖牢在新北市。在「鍘王案」引致反效果,並導致「吳江配」破局之後,國民黨內可能會產生某種逆反心理,支持並非是馬英九所喜愛,但卻有益於國民黨的人選,而朱立倫就有可能是這種逆反心理的得益者。

還有一個重大變數,就是倘國民黨在二零一四年的「七合一」選舉遭受重大挫折,本來已經強烈不滿馬英九作風及作為的國民黨員,可能會來個不滿情緒總爆發,向其「逼宮」,要求他為敗選負責,辭去黨主席之職,令他失去支配「總統」候選人的權力。或許,部份黨員既是為了補償王金平,也是為了勝選考量,尤其是在國民黨已經因馬英九的種種作為失去大量支持者之下,必須鞏固及補強在南台灣的票源,而寄望於王金平。倘此,朱立倫與王金平搭配的機率,就將會升高。這一結果,可能是馬英九最不願意見到的,但「無可奈何花落去」,不願接受也得接受。

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倘是國民黨候選人勝出,即使這個候選人是朱正倫或王金平,馬英九盡管不會受到尊崇,但也將能安渡餘生。最擔心的是,由於馬英九的所作所為,導致國民黨的分裂,並使得曾經支持馬英九的中間選民後悔,不再支持國民黨,而讓民進黨有機可乘,再次變天,那麼,馬英九的日子就將會很難過,可能會被民進黨政府抓住其某些瑕疵,也像他對待王金平那樣,來個無限擴大,送交司法處理,從而為陳水扁「報仇」。實際上,民進黨內已經醞釀,在贏取「二零一六」之後,首項要務就是特赦陳水扁。與之相對應的,當然就是為陳水扁「報仇」,讓馬英九也來嚐嚐吃官司甚至是蹲牢房的滋味,以求心理平衡及補償。盡管馬英九有政治和法律潔癖,但處理錯綜複雜政務,難免會有失誤以至是無意觸法之處,身上怎麼也會有「辮子」。實際上,在「特支費案」中,盡管馬英九本人潔身自愛,但其身邊工作人員卻為他惹了麻煩,盡管是無心之失,但也觸犯了法律,盡管最後是由余文作了替罪羊。而在國際上,卸任領導人遭到司法追殺,並非稀罕之事。在周邊國家,就有韓國、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等案例。說不好,與這些國家政治同質性甚高的台灣地區,也會跟隨此一「規律」。陳水扁的身陷囹圄固然是他本人貪賄所致,而馬英九倘有此等遭遇,那就將會是「復仇行動」,只要有那麼一丁點錯失,就將逃不了厄運。

倘果真有此事發生,也只能是咎由自取。其實,即使不是發生「鍘王事件」,此前馬英九的許多作為,包括剛上臺時的任命台聯黨骨幹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就已傷透了支持者的心。後來的種種作為,都令曾經的支持者心冷。這一惡果,雖然是由馬英九自己吞下,但卻令國民黨的長期執政願景,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都為其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