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許多學者專家都慣用的以博彩商人為主體的工商團體、傳統愛國基層社團、「泛民主派」三大板塊「劃分法」為標準,在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中呈現出來的板塊力量,就是以博彩商人為主體的工商團體佔百分之四十七點六八,「泛民主派」佔百分之二十八點二,傳統愛國基層社團佔百分之十八點九七,餘下的百分之五多一點則是定位不明的參選團體。其中,以博彩商人為主體的工商團體幾乎佔了一半比例,倘再加上傳統愛國基層社團的百分之十八點九七所組成的「建制派」隊伍,就更是佔了全澳已投票選民的百分之六十八點六十,亦即三分之二,可以說是「大多數」。如果要將某些被視為「定位不明」的組別也歸納為「建制派」,如「公民監察」的第一候選人林玉鳳,是河北省政協委員,應當是屬於「建制派」,那麼,「建制派」的實力就更壯大。他們的政治主張及對澳門特區發展的願景,就構成了澳門特區的主流民意。
雖然「泛民主派」也佔有百分之二十八點二的比例,按照民主制度的原理,他們的聲音也是多元訴求中的重要一元,但要像他們在「政制發展」過程中,將自己的政治主張詡稱為「主流民意」,那就未免是極度自我膨脹了。請看,今次立法會選舉的實績,就無情地戳破了他們自我吹脹的「氣球」。可能正因為是他們在「政制發展」中所表現的種種強姦民意的惡劣作風,使得不少原來對他們執著地追求普世價值的言行還頗為欣賞的市民,終於看清了其打著「民主」的羊頭,販賣「為自己私利挪火煮食」的狗肉的真面目,以手中的選票狠狠地將之教訓了一頓,使其不但沒有分享到「政制發展」增加兩個議席的成果,相反還流失了四千多票,喪失了一個議席。
誠然,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的點票結果公佈後,也有若干網友對「建制派」實力尤其是商人團體所獲議席的增加,而滋生某種情緒,甚至認為澳門特區將是「商人治澳」。其實,按《澳門基本法》關於澳門特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規定來看,這並不是甚麼壞事,因為既然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就是資產階級在作為立法機關和民意機構的立法會中佔主導地位。何況,在間選議員和行政長官委任議員中,也並非是以資本家為主,還有僱員,也有專業人士,還可均衡參與。
這種體現「一國兩制」方針的議員結構及比例,既是保持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特質,也容納了部份「泛民主派」議員的參與,證實澳門特區居民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尤其是其中屬於核心價值的透過選舉參政的權利,及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等,都得到了充份的保障。
這個事實也證明,「建制派」議員及將他們拱進立法會的選民,其關於保持和發展澳門特區的繁榮穩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予以監督等的主張,才是澳門特區的主流民意,起碼也代表了大多數市民的意願。別看他們在平時默不作聲,「冷眼向洋看世界」,任由「泛民主派」叫喊得震天價響,他們也是沉默以對,因而是「沉默的大多數」,但當要展現其力量者,就井噴般湧現了出來,例如今次立法會選舉。
對比之下,「泛民主派」中的某些人,似乎聲音很「龐大」,也似乎可以攪出種種貌似小聰明的小動作以助「聲勢」,表面上「力量」很大,就自稱為代表著「主流民意」,不可一世。尤其是在經過「政制發展」的今次立法會選舉,增加了兩個議席,也增加了將近三萬名選民,就以為鴻鵠已到,即使是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選民自動將選票送上門來,也可以「坐三望四爭五」。但實績如何?卻是流失了四千多票,喪失了一個議席,變成了「坐三得二」。這就是錯誤判斷自己「代表主流民意」之故。
在去年「政制發展」進行時,有人不是以為自己就是「主流民意」,因而信心滿滿地主張,以進行「熊貓命名式」的一人一票,來決定「政制發展」的方案嗎?在這裡,且不說在《澳門基本法》中,並無「公民投票」的制度設計,也不說以「熊貓命名方式」來決定「政制發展」方案並不嚴謹,因為它不象立法會選舉那樣有著嚴格的制度和機制,規定一名選民只可行使一次投票權,而非「熊貓命名」那樣可以重複投票,而且連尚未懂得辨別政治是非的小童也可參與活動了,就說是真的啟動「公民投票」的話,以「建制派」團體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全員動員起來的態勢看,其投票結果就將會像今次選舉那樣,以大比數否決「泛民主派」提出的方案。
有人不是老是在高唱「實行立法會普選」的高調嗎?這裡且不說,無論是《澳門基本法》還是《中葡聯合聲明》,都沒有「普選立法會」的制度設計和未來發展空間了,就說是真的實行立法會普選,就必然會像其他地區那樣,實行「單一選區」選制,亦即是按照各街區的選民人數,將全澳劃分為若干個選區,每一選區安排一個應選名額。以本澳人口政治認同態度的比例,是「建制派」百分之六十六比「泛民主派」百分之二十八點二計算,「泛民主派」在每一個選區都有可能會碰釘子,屆時就連現時的四個議席,可能都保不住。
有人不是老在嘮嘮叨叨地叫喊要實行「普選特首」嗎?在這裡且不說在去年「正制發展」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澳門基本法》附件一作出的「解釋」中,並未對澳門何時實行普選特首設定「時間表」了,就當作是有那麼的一天吧,以今次立法會選舉的結果計算,「泛民主派」只有四分之一強的能力,怎麼也輪不到「泛民主派」所鍾愛的人選當選。
這就是現實。全民直選並非是壞事,相反還是個「好東西」。但也得將這個普選價值與澳門特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而從今次立法會選舉的結果看,代表主流民意的,其實是「沉默的大多數」,而非平時高唱高調的一小部分人。其實,「沉默的大多數」也開始「不沉默」了。就以今次立法會選舉為例,過去在歷屆立法會選舉尤其是第三任特首選舉期間的互聯網互動討論區上,基本上是由「泛民主派」網民所佔據,而且來勢洶洶,拋出了不少似是而非的「黑材料」;但今次立法會選舉,原本不參加討論或「潛水」的網友,卻紛紛「出聲」了,迅速佔據了輿論陣地,基本上都是批評「泛民主派」候選人的聲音。因此,「沉默的大多數」,可說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充分展現其實力和衝擊力。
由此,似乎是吳國昌也參悟透了,在一個視頻中,聲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大意如此)。因此,「泛民主派」的朋友們,還是多做實事,少說不著邊際的空話。實幹興「社」,空談誤已。今次就很明顯,雖然在「反對派事業」上是與「新澳社」同一陣線,但卻以「幹實事」為主的「新希望」,其所獲得的選戰成果就要亮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