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推動綠色出行

【本報訊】澳門空氣污染近年越來越嚴重,交通越來越擠塞,「澳門環保學生聯會」及「綠色未來」決定藉著九月二十二日 ”世界無車日”的契機,探討澳門車輛無限增長所衍生的問題,並就推動澳門綠色出行提出建議。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稱,根據統計局提供的2000-2012的環境統計數據,過去幾年澳門的土地面積及道路的增長率逐年下降,機動車輛增長率卻持續上升,澳門車輛密度2012年突破每平方公里500輛的大關,在2013年更進一步上升。分析機動車輛增長率變化時,兩會觀察到2004年開始機動車輛增長開始放緩,唯獨汽車的增長率自2010開始不降反升,加上近年政府的環保汽車稅務優惠及考車牌學習津貼(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更可能加大市民購車的意欲,令汽車增長問題更嚴重,結果完全違背澳門政府推動綠色出行的方針。

陳俊明稱,根據世界銀行的2010統計資料,澳門的汽車密度每公里道路209輛,密度是世界第三位(僅次於香港251輛及新加坡223輛)。澳門汽車不受控地增長最終導致空氣及噪音污染加劇、影響公交服務、窒礙旅客來訪意欲、增加交通意外機會及加劇城市熱島效應。

就這情況,「綠色未來」副會長袁嘉浩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在汽車方面,應盡快限制車輛增長,定訂限制發牌的制度,不應任因市民購買力提升無限量增加車輛,應按每公里道車輛數量作為指標,由政主導管理,適時調整。第二,政府應徹實推行綠色出行的軟硬件措施。於人行道路上方增加遮蓋設施,透過增加步行的舒適度吸引市民步行出行。為推動單車代步的樂活文化,兩會建議設立限時單車專道的方案,建議以西灣民國馬路作試點,於週末晚上(如九點後)實施單車專道,相信能有效營造單車出行的文化氛圍。另外,為推動市民於“世界無車日”綠色出行,建議政府借鑒內地,在當日推行免費公交,鼓勵市民放棄自駕、響應“世界無車日”。

袁嘉浩表示,推廣共乘文化有助減輕道路車輛承載量的壓力,尤其減小繁忙時段的交通壓力。澳門路窄車多,停車位是“一位難求”,車主或乘客可以透過共乘,減少泊車煩惱,同時降低交通成本。為推廣共乘文化,兩會擬合作推出兩個相關活動,分別是於“世界無車日”舉辦“共乘‘碳’世界”城市定向比賽,以及設立網絡共乘平台。前者將於明日下午舉行,已有二十名市民報名參與,參加的隊伍將於仔花城公園出發,以共乘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進行定向比賽,推動參加者及市民響應“世界無車日”。後者擬參考台灣及香港等地的實名網絡共乘平台,方便車主和乘客共乘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