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1日電】“我馬上要去台灣,想去你們的茶園看看,實地感受一下什麼是‘原礦家農法’。”1日在山東(濟南)台灣名品博覽會上,濟南正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妍正與台灣鵬景集團農業部經理陳景祝交流“綠色有機”理念。
濟南正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現代農業技術,以有機、綠色、週年供應、四季有果有菜為特色,而台灣鵬景集團種植生產的茶葉經過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成為最早一批獲得大陸有機認證的台灣農產品。
據陳景祝介紹,台灣“原礦家農法”施用矽藻土和甲殼素等混合原料進行噴塗,在植物葉面形成物理保護層,以防止蚜蟲、線蟲、蟲等侵襲。按這樣的方法種植出的茶葉,不僅安全,而且品質高,在台灣深受歡迎。
“除了重視有機認證結果,更要重視有機農業生產標準的切實執行。有機農業比大陸起步早的台灣,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王妍說。
多次來大陸參加展覽會的陳景祝非常看好大陸的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在為期4天的展會期間,我們的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也有一些企業邀請我去參觀交流,這讓我更有信心。”陳景祝說。
“非常樂意將我們經驗介紹給立志改善土壤環境、進軍有機農業市場的大陸現代農業夥伴,實現合作共贏。”陳景祝告訴記者,今年他們計劃將“原礦家農法”推廣到河北,運用到葉菜、根莖類果實的種植中去。
兩岸保釣 需先要有互信基礎
【中央社臺北1日電】“外交部”今天說,兩岸合作須有互信基礎,若一味否定光復台灣的歷史貢獻與保護台灣漁民,恐難創造聯手保釣有利條件。
針對媒體民意論壇呼籲兩岸應聯手保釣,“外交部”提出說明,表示釣魚台列嶼是“中華民國”領土,台灣的屬島,“中華民國”對釣魚台列嶼一貫立場是「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
至於兩岸對於釣魚台列嶼主權至今難合作,“外交部”認為主要是兩岸合作須有互信基礎、再加上雙方解決爭議構想不同以及雙方對中日和約看法不同。
“外交部”強調,兩岸合作須有互信基礎,若一味否定“中華民國”在光復台灣(包括釣魚台列嶼)所作的歷史貢獻與保護台灣漁民所作的長期努力,恐難創造聯手保釣的有利條件。
其次在解決爭議作法方面,中國大陸並不贊成先解決漁權爭議的作法,因此反對「台日漁業協議」,但台灣漁民殷切希望先解決漁業爭議,“中華民國”政府認為如此較有利。
最後是雙方對1952年「中日和約」看法不同, 外交部指出,1895年日本取得釣魚台列嶼主權的唯一法律依據,就是「馬關條約」的割讓。百年來中國大陸視「馬關條約」為奇恥大辱。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對日宣戰,就已宣示廢止。
戰後用1952年的「中日和約」第4條正式廢止了「馬關條約」,並溯及1941年生效。這也是“中華民國”光復臺灣正式的法律依據。更是攸關國家主權、民族大義的歷史文獻。但中國大陸1972年與日本建交時,竟要求日本廢止「中日和約」,雙方看法大不相同。
第六屆兩岸電影展臺北開幕
【新華社臺北5月31日電】第六屆兩岸電影展31日晚在臺北開幕,之後6天,電影展除了在臺北展出,還將首次走進台南和高雄,觀影者有機會接觸大陸年輕導演和他們的最新作品。
此次影展的開幕電影是今年2月上映、票房過4億元人民幣的《北京愛情故事》,該片的演員陣容強大,包括劉嘉玲、梁家輝、斯琴高娃、餘男等。年輕導演陳思誠與演員佟麗婭也應邀來到臺北與觀眾見面交流。
影展期間,台灣觀眾還可以看到《爸爸去哪兒》、《前任攻略》、《員警日記》等大陸電影。
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著名導演李行表示,兩岸電影展自2009年首次舉辦就力圖將兩岸年輕導演及其作品介紹給對岸觀眾。從最初吃力推廣到去年6部影片場場爆滿,台灣觀眾一年比一年踴躍。
兩岸電影展還將從6月13日至19日在廈門、泰州、興化三地推出台灣影片。
率團來臺的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表示,近年來兩岸通過影展紮實搭建起兩岸青年導演交流互助的平臺。他希望未來通過籌集基金等方式,進一步推動兩岸青年導演、編劇展示創造力,讓兩岸電影越做越好。
《爸爸去哪兒》“登臺” 牽動“電視電影化”話題
【中新社臺北6月1日電】6月1日起,在大陸創造極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每週日晚在臺灣中天綜合台播出。正在臺北舉行的第六屆兩岸電影展上,也將放映同名電影。
此前,已備受臺灣媒體關注的《爸爸去哪兒》正式“登臺”,料將燃起一股親子節目收視熱潮。
而改編成電影的《爸爸去哪兒》,已在大陸市場收穫7億元人民幣票房。“當電視電影化,是趨勢?還是曇花一現?”,成為1日兩岸電影展一場座談的主題。
《爸爸去哪兒》總製片人、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認為,目前,電視劇改拍電影不新鮮,電視節目拍成電影還相對較少,要用包容的心態去接受新事物。
在龍丹妮看來,電影風格可以多元化,大陸電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想像力同樣如此。“電視劇或節目轉化成電影並非不好,而是現在做得太少。要去擁抱這個東西。”
中國電影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閻曉明也認為,電影的形態有不斷發展、豐富的過程,不可能一成不變。把電視節目轉換成電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不過,他表示,今後電影人還需要從電影本體出發,從電視改編只是一種途徑。
《痞子英雄》導演蔡嶽勳也認為,不是每部電視劇都適合拍成電影。但他不反對好的電視劇經過紮實挑選題材、培養觀眾,找到適當的路徑後拍成電影。
在多位新生代電影人討論過後,一輩子拍電影的臺灣知名導演李行也發表看法,他強烈質疑將電視節目改拍成電影的做法。他說:“電影商業化沒有錯,但還是應該從電影本體出發,認認真真地當電影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