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近300人中顧委:曾遇重重阻力

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簡稱中顧委,成立於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是鄧小平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解決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而設立的一個獨特機構。這是一個過渡性組織,但因其是諸多重量級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存在到1992年,包括鄧在內的開國一代中共領導人們,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線,完成了執政黨中央機構的年輕化。

如今,中顧委已撤銷了二十餘年。雖然機構不存,但這些威名赫赫的党內老人們,卻依然發揮著隱隱的力量。據人民網統計,兩屆近300人的原中顧委委員,在世者已不足30人。

“要服老,還有用”

1983年7月初,中顧委曾發生這樣一件事情:我們党的老革命家廖承志同志因病於6月10;日逝世,由於有關部門的疏忽,沒有通知某些中顧委常委參加廖承志同志的追悼會,從而引起強烈反應。他們打電話給中顧委辦公室責問此事,還有幾位常委家屬跑到中南海,提出中顧委常委在政治上究竟是什麼待遇,為什麼不通知他們參加,要求薄老向中央反映。薄老從中做了不少說服工作,並隨即要中顧委辦公室將常委和家屬們的反映整理出一份書面材料。

7月3日一大早,薄老就給胡耀邦同志寫信,說:“茲送上中顧委辦公室整理的關於幾位中顧委常委對參加廖公追悼會安排不當的意見,請閱。幾位老同志特別是家屬表示很激動,來電話或派人來中顧委反映。此種不滿情緒過去就有,我做了些工作,效果還好,安定下來了。這次如何平息,看來主要問題是把中顧委常委擺在什麼地位上,具體是:(1)閱讀文件範圍;(2)參加會議(列席政治局會議,大家都感到滿意),特別是較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的會議,如何擺,以及是否可以見報的問題。請你給個原則指示,會就好開些。”

上午,耀邦同志在薄老的信上批:“一波同志轉交仲勛、啟立、喬石、野蘋同志:廖公追悼會對中顧委常委安排不當,責任全在我們。我沒有注意把關,也是一次失職。中顧委常委的政治、物質待遇完全按政治局委員同等,這是中央定的,誰也無權獨自變更。特別是黨和國家的紅白喜事,更要安排這些老同志像政治局委員一樣地出面,以後誰違反,就追究誰的責任。”7月6日下午,薄老主持召開第五次常委會議,匯報了這件事的處理過程,傳達了耀邦同志的批示。

中頤委成立一年後,即1983年10月16日,薄一波在中顧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老同志在退居二線、三線以後,生活要求要適可而止,說話做事要慎思而行。不要過於計較生活、政治待遇,不要幹預過去領導過的地方和部門的工作,使新上來的同志為難”。在談到老同志如何看待自己的作用時,薄一波語重心長地強調“要服老,還有用”六個字。

“體面一些,我們主動提出撤銷”

從十三大以後,薄一波韌分咐下去,要逐步減少中顧委的活動。1989年9月,鄧小平明確提出十四大以後不再設立顧問委員會。1991年上半年,陳丕顯同志在上海看望了陳雲同志。陳雲要陳丕顯同志回京後向薄一波、宋任窮同志轉達他的意見。陳雲同志說:“我十四大以後不再幹了,我考慮了,決定了。至於-波、任窮同志幹不幹,中顧委以後還設立不設立,請他們研究。”薄一波和宋任窮聽了陳雲的意見後,共同表示,他們兩人也都要退下來,十四大以後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並把意見向陳雲同志作了報告。

十四大召開前夕,薄一波讓中顧委辦公廳起草中顧委向十四大的工作報告。報告除了總結五年來的工作外,還根據薄一波的指示,在報告中寫了這樣一段話:“鑒於黨的幹部離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並正在順利執行,實現新老幹部的合作與交替已取得預期的進展;鑒於中顧委已歷時兩屆,委員們的年事都很高了,已基本上完成了作為一種過渡性組織的任務,為此我們建議,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可以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

到會的144人對中顧委五年來的工作沒有提出異議,但對十四大以後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則反應強烈。多數委員主張中顧委再保留一段時間。第二天上午繼續討論,意見仍不統一。

於是,在10月8日下午舉行的全體會議上,薄一波作了一個頗具說服力的講話。關於十四大以後不再設立中顧委的問題,他說:這是我要講的最重要的問題。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考慮這件事不是現在,而是兩年前。當時,他從北戴河回來,請尚昆同志通知我:一波,你要考慮十四大取消中顧委,有什麼意見?我表示,我沒有意見。中央和小平同志怎樣考慮決定,我就怎樣執行。出於遵守紀律,沒有對別人講。我估計,尚昆同志不只對我,也對中央常委講過小平同志的意見,直到十四大前,小平同志又嚴肅地講:中顧委必須撤銷。

薄一波接著講述了陳雲同志托陳丕顯同志帶話給他和宋任窮,以及他們的表態等情況。然後薄一波語重心長地說:“小平同志講了話,陳雲同志講了話,他們兩位先後是十二屆、十三屆的中顧委主任,中央又作了決定。面對這個嚴肅的問題,我和任窮同志只有執行,不可能有別的想法。”薄一波提出:“為了把這個問題解決得好一些,體面一些,我們還是主動提出撤銷中顧委為好。”對薄一波的講話,大家鼓掌表示贊同。薄一波接著說:“聽到大家的掌聲,表示大家同意,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1992年10月9日,薄一波主持第九次也是最後二次中顧委全體會議。會上一致通過了中顧委向十四大的工作報告。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同意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至此,由鄧小平、陳雲同志領導,薄一波同志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在經歷了兩屆;10年之後,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原委員們的“二線”政治

中顧委在1992年的十四大結束使命撤銷,絕大多數老人完全隱退。

但也有例外。在十四大,兩屆中顧委委員劉華清以76歲高齡當選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成為江澤民的軍事助手,直至1998年卸任。近幾年隨著中國製造航母的消息頻現報端,這位“中國航母之父”再次受到國內外關注。

一些老人被安排進入政治性團體,以“半官方”或“非官方”身份繼續活躍在政治舞臺。原上海市長汪道涵1991年11月出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首任會長,直至2005年12月去世。他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置酒言詠武的會談方式,成為絕響。

絕大多數人因年齡、身體或其他特殊因素,深居簡出,但仍保持對政治和時局的高度關注。上將張愛萍自1987年退休之後,幾乎不再參力嘻方組織的任何政治性活動,喜歡談詩論賦。他的兒子張勝在2008年出版的《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中提到,1989年之後,張愛萍在報紙上看到重走集體化道路的河南南街村,創造“沒有腐敗”、“共同富裕”等奇跡,便給《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寫信,《人民日報}刊登了他的來信,中央電視台卻沒有播出,於是執拗的張愛萍自己去了南街村考察。

張勝回憶說,父親還給中央相關同志直接通了電話,但對方“沒有明確的態度”。兒子跟他也有分歧:“你這樣起勁地為它(南街村)奔走,難道它真的是今後的方向嗎?”張勝寫道,“我覺得父親真的已情況。然後薄一波語重心長地說:“小平同志講了話,陳雲同志講了話,他們兩位先後是十二屆、十三屆的中顧委主任,中央又作了決定。面對這個嚴肅的問題,我和任窮同志只有執行,不可能有別的想法。”薄一波提出:“為了把這個問題解決得好一些,體面一些,我們還是主動提出撤銷中顧委為好。”對薄-波的講話,大家鼓掌表示贊同。薄一波接著說:“聽到大家的掌聲,表示大家同意,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1992年10月9日,薄一波主持第九次也是最後一次中顧委全體會議。會上一致通過了中顧委向十四大的工作報告。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同意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至此,由鄧小平、陳雲同志領導,薄一波同志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在經歷了兩屆、10年之後,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原委員們的“二線”政治

中顧委在1992年的十四大結束使命撤銷,絕大多數老人完全隱退。

但也有例外。在十四大,兩屆中頤委委員劉華清以76歲高齡當選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成為江澤民的軍事助手,直至1998年卸任。近幾年隨著中國製造航母的消息頻現報端,這位“中國航母之父”再次受到國內外關注。

一些老人被安排進入政治性團體,以“半官方”或“非官方”身份繼續活躍在政治舞臺。原上海市長汪道涵1991年11月出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首任會長,直至2005年12月去世。他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置酒言詠式的會談方式,成為絕響。

絕大多數人因年齡、身體或其他特殊因素,深居簡出,但仍保持對政治和時局的高度關注。上將張愛萍自1987年退休之後,幾乎不再參加官方組織的任何政治性活動,喜歡談詩論賦。他的兒子張勝在2008年出版的《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中提到,1989年之後,張愛萍在報紙上看到重走集體化道路的河南南街村,創造“沒有腐敗”、“共同富裕”等奇跡,便給《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寫信,《人民日報》刊登了他的來信,中央電視台卻沒有播出,於是執拗的張愛萍自己去了南街村考察。

張勝回憶說,父親還給中央相關同志直接通了電話,但對方“沒有明確的態度”。兒子跟他也有分歧:“你這樣起勁地為它(南街村)奔走,難道它真的是今後的方向嗎?”張勝寫道,“我覺得父親真的已經老了,他已經不能敏銳取洞察周圍的政治氣候了,他顯得是那樣固執,那樣的天真,那樣的不合潮流。

老幹部們也時常會受邀到地方“考察指導”,這使得他們的晚年活動在局部被公開。

95歲的原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