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中全會人事變化解讀中央委員

10月23日,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結束。因未觸及周永康案,外界猜疑中共高層“意見未統一”。

但也有分析人士稱,根據中共黨章,中央全會的職權是對違紀中委、候補中委進行處理,周永康為上屆元老,案發時已退休,如今只是中共普通黨員身份,中紀委完成對其調查作出開除黨籍的決定,不必經中央全會批准,只需中央政治局批准後公佈,故四中全會不議周案亦有理據。

此外,周永康自今年7月29日被宣告接受中紀委調查,至今不足三個月。要查清其錯綜複雜的內幕及案情,三個月時間遠遠不夠。

據《中國新聞週刊》梳理,近20年來被查處的三名在任政治局委員接受黨內調查,均花費半年以上時間才告結案。北京前市委書記陳希同於1995年接受審查,1997年被開除黨籍,歷時整整兩年時間;上海前市委書記陳良宇被中紀委調查超過一年;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從落馬到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間隔半年。

上述人士稱,以案件複雜性及級別乃至影響而言,周永康集團案與上述三宗貪腐案不可同日而語,故作出結論要審慎得多。

楊金山落馬成人事議題亮點

會議公報稱,遞補中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建堂、王作安、毛萬春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馬建堂現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作安現任國家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毛萬春,現任陝西省委委員、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此三人的遞補均屬中共中央委員會遞補規制之內,幾無懸念。

但此前從未見諸違紀報道的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楊金山在本屆四中全會被宣佈落馬,開創了在中央全會上確認將現役軍方中央委員開除黨籍的先例。

回溯中共歷史,從未出現在中央全會上開除黨籍的先例,即使在1959年八屆八中全會(即廬山會議)曾撤銷彭德懷、黃克誠分別擔任的國防部長、總參謀長職務,但依然保留了他們的中央委員職務,更沒有開除黨籍。

在之後的歷次中央全會上,都沒有涉及到處理軍隊現役中央委員的內容。“9‧13”事件後,對林彪集團黃永勝、邱會作等人開除黨籍,是由中央政治局決定的,而非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

公開資料顯示,楊金山一直在成都軍區部隊任職。在第14集團軍服役30年,先後擔任過14集團軍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參謀長、軍區裝備部部長等職務。2009年晉升西藏軍區司令員,躋身副大軍區級。2011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2012年11月,楊當選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次年“八一”前夕,楊出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悠久的部隊之一。現在的建制於1985年編成,隸屬成都軍區,軍部駐地為雲南省昆明市,該部隊由中共元老薄一波親自組建。

2012年2月,《重慶日報》披露,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率重慶市黨政代表團,參觀了駐滇某集團軍軍史陳列室,緬懷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隨後在3月15日,薄熙來落馬。

今年4月至6月,中央軍委巡視組對成都軍區進行巡視。7月11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許其亮明確要求,對發現的問題線索按有關規定儘快移交、嚴肅認真查處。之後,楊在公眾視野中消失。

楊金山最後一次見諸公開報道可以追溯到今年7月。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上將在2014年7月2日赴坦桑尼亞和南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楊金山隨同出訪。

據成都軍區消息人士說,楊金山因涉嫌腐敗被扣查,扣查前,他的多名軍中同僚相繼被捕。由此,楊金山成為十八大後落馬的解放軍現役軍銜最高的將領(中將)。

不願具名的軍方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軍內反腐依然是習近平整軍的重點。“可以理解為是在為下一步軍隊改革掃清障礙。”該人士說,儘管穀俊山、徐才厚等軍內“大老虎”已被關進籠子,但軍內仍存“虎患”。

十八大因軍方中央委員增加“新面孔”較多而受到關注,此番在中央全會上作出懲處處理意見,足見習近平治軍之策略和魄力。

上述軍方人士解釋說,此舉對41名軍方中央委員而言,無疑是一種震懾。此外,藉由本屆全會做出處理意見,“也是對近年來一些軍方人員與地方不正常關係給予警示”。

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委“成分”有講究

中共中央委員會由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組成,《黨章》規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的名額,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決定。關於中央委員會的具體人數,黨章並沒有做出硬性規定,從中共歷史看,歷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的名額是逐屆穩步增加的。

中共九大舉行第三次全體大會,經過無記名的等額選舉,選出中央委員170人、候補中央委員109人組成的第九屆中央委員會。此後,歷屆中央委員會也都大致在此規模,並略有小幅增加。如十大選舉中央委員195人,候補中央委員124人。至十七大,選舉了中央委員204人,候補中央委員167人。

在中央委員會的結構方面,基本上是按條塊分配名額,主要包括來自地方、軍隊、中央機關及其直屬單位等系統的黨員,黨齡五年以上。資格主體是省部級和大軍區級領導骨幹,也有地市級和軍隊軍級領導幹部及各方面優秀人才。這一組成結構大體保持了不變。

不過,依照不同歷史時期領導人治國理念的不同,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委“成分”頗有講究。

在十八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的名單中,能夠看出一些常識性和規律性的選舉規則。簡言之,中委成員黨政軍比較多,而候補中委來源相對多樣化。

按照慣例,中央委員通常來源是黨、政府部門和軍隊系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黨政軍。此外還有一些重要崗位的央企老總。他們組成了名單中最核心的部分。黨系統主要是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社會團體以及省市自治區的黨委書記等;政府部門主要是國務院部委一把手和各省省長;軍隊系統則包括軍委高層和各大軍區軍政主官。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這一屆205名中央委員中,來自國務院系統的中央委員人數最多,達65人,約占全部中央委員的30.7%。其次是地方領導群體,共計55人,占到總數的27%。而來自解放軍、武警部隊的中央委員共有41名,占到總數的20%。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的央企老總共有5名,較上屆的1名數量進步已屬巨大,且均屬位高權重型人物,比如中航工業集團老總林左鳴,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等。

候補中央委員主要成員則是中央部委的副部長,地方的省(市、自治區)委常委,特別是任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省委組織部長、省會城市市委書記的常委為主,每個省大概有2-3名中央候補委員。

此外還有一些企業家、勞模、學術帶頭人、少數民族等。比如萬立駿博士,是著名化學家;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和清華黨委書記胡和平;而鞍鋼工人郭明義和海爾集團老總張瑞敏當選候補中委,更是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從制度設計上來說,候補委員是作為最高決策層的“戰略備份”,一旦中央委員因故不能履職出現缺位,有充足人選可以立馬補上。從幹部提拔通道來說,候補委員往往是後備幹部向上躍升的重要節點。能否轉正、以何種方式轉正,往往備受矚目。

據公開報道顯示,候補委員獲選票高,未必對今後的仕途發展有決定影響。但遞補上來的委員,仕途整體看好。《中國新聞週刊》梳理出十四屆五中全會至十七屆七中全會遞補為中央委員的共19人,其中有8人在下一屆連任中央委員,有的連任兩屆,穩步邁上一個臺階。但往更高臺階邁進,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序列的,僅有王正偉一人。他在2004年9月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時年47歲,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現在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2年當選的171名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有27名市委書記或市長(包括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其中9名地級市市委書記中,有4人是副省級;5名廳局級市委書記中,4人是少數民族;最年輕者是身為“70後”的時任新疆阿勒泰地委書記劉劍。

在上述27名市委書記或市長中,包括此次全會前被調查的廣州市原市委書記萬慶良和太原市原市委書記陳川平。

差額選舉成慣例

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均由當屆黨代會全體黨代表選出。每屆中央委員會從全體黨員中選出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需要經歷一個極為複雜耗時的過程。

首先是從全體黨員中選出參會的黨代表就極為耗時。全國有近8260萬中共黨員,選出的十八大代表有2200多名,再選出幾百人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一層層選舉一般要歷時一年。

1987年,十三大修改黨章,規定“黨內選舉實行差額選舉”,差額預選的方法沿用至今。中央委員會的產生亦不例外,差額比例由大會主席團決定。

大會主席團對於選舉中央委員會而言至關重要,新一屆總書記、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委員都由大會主席團審議然後交由大會表決、投票。

按照慣例,大會主席團人員構成由上屆中央委員會決定,一般由上屆元老、現任高層和新任總書記候選人,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委員組成。

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其作用是研究醞釀候選人過程中的有關重大問題,並向大會主席團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主持主席團全體會議和主席團日常工作,主持代表大會的選舉工作;聽取大會預選結果的彙報,按照大會選舉辦法規定,提出正式候選人的建議名單,提交大會主席團討論通過;根據大會正式選舉結果,分別提出黨委、紀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主持人建議名單,提交主席團討論通過;研究大會的有關重大問題,並提出意見提交大會主席團醞釀討論,做出決定。

從十八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41人名單不難發現,主席團常務委員會人員組成一般為上屆元老班子成員、本屆班子成員、新一屆班子成員。

十八大啟動黨代表選舉時,即已經開始對中央委員、候補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簡稱“兩委”)開始了預選。無論在省區市考察還是在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方面,由考察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