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運中的網絡戰

2014年以來,圍繞《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下稱“服貿”)的話題在臺灣島內持續發酵,除了傳統的藍綠政治對立,突然間又冒出莘莘學子的民意團隊。

據島內公民團體沃草團隊建立的監督平臺“國會無雙:一天一分鐘、國會大小事” 3月17日披露,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慶忠在“立法院”採取突襲方式宣佈服貿協議的審查通過,引爆長年監督服貿審議進程的島內公民團體與政黨不滿,緊接著發生了學生與公民團體闖入“立法院”事件。以此為起點,島內出現名為“太陽花”的學生運動,這讓原本低估民意的馬英九當局在島內外媒體關注與社會團體直接抗議的雙重壓力下,被迫同意重新審查服貿。

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運用社群網絡情報以及電腦、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等信息產品,通過WIMAX無線寬帶規劃行動區域,分配人力與物資的特殊社會鬥爭模式是太陽花運動給人們帶來的新思考。甚至有人用時髦的軍事信息戰術語將太陽花運動的網絡行動手段總結為“指揮、控制、通信和電腦、情報、監視、捕獲目標、偵察”七大要素,英文縮寫“C4ISTAR”。

新媒體重構情報網

臺灣抗議學生佔領“立法院”時,其中有信息技術背景的首領就注意到網絡信號強弱與對外通信是否暢通對行動影響。為太陽花運動效勞的臺北網頁工程師張龍僑稱,對外傳遞準確的學運信息,扭轉以往只有公營媒體擁有學運解釋權的單邊現象,就必須搭建屬於自己的現場實況轉播平臺、向島內外傳遞即時學運動向,此舉不僅削弱親當局的公營媒體的解釋權,更能直接影響與催化潛在群體支持學運。憑藉網絡科技與新媒體,太陽花運動掀開臺灣學生運動乃至社會運動的新篇章,更是重構了C4ISTAR的運用規則。

此次運動的集成工作分為人員調度、物資補給與運送、信息集成與傳播等三方面,從而讓這場約50萬人參加的太陽花運動(警方估計為11.6萬人)發揮綜合實力。

在指揮層面上,太陽花運動的決策分為內圈與外圈,內圈決策(九人決策小組,戰略層次)以主要學生代表參加,負責運動路線與政策論述主軸;外圈決策(各學生團體分組討論與決策,戰術層次)負責任務執行與政策辯論。受網絡實況轉播影響,主動參與學運的個人與團體日益增加,使得指揮工作面臨挑戰。為了縮短指揮落差,貫徹行動指導,學生團體採用Loomio共同決策應用程序,強化指揮鏈。

Loomio採用共同決策模式與組織決策模式,該軟件適合多數團體活動使用,通過達成共識,讓決策更有共鳴,從而強化指揮鏈。值得注意地,Loomio程序讓指揮者與被指揮者具有共享指揮權的特色,不容易發生不服從指揮的情況,因為被指揮者也參與了決策。

控制層面上,學運主要通過“穀歌地球”、“人民力量展現圖”與“太陽花運動”等程序及網站,學運指揮層可控制運動參與者數,調動“服貿東西軍”(臺灣網絡名詞,系指參與反對服貿暗箱操作的抗議者),同步調動“正兵”與“奇兵”對抗警方鎮壓,並且及時填補人力,支援抗議現場。其中,ANDRIOID程序讓指揮層面具有實時控制能力,即便抗議者與現場指揮代表失去聯繫,抗議者也可通過該程序接受直接控制,從而落實行動。

參與太陽花運動的學生被外界稱作“刷屏人類”,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不離須臾,除了常見的臉譜與LINE即時通信軟件,他們還使用FireChat與TOX程序——TOX具有文字信息加密功能,而FireChat具有短距離離線通信(off-the-grid)功能,使得臺灣情報機構不易掌控學運內部情況,很難一窺學運決策與指揮層全貌。

在具體工具選擇上,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成為他們的數字化武器。通過這一平臺,抗議者能夠依據自己所能提供的人力與物力,支援抗議現場或協助管理學運物資。從綜合性互動式電腦運用來看,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的便利化與國際標準化,讓戰場中樞走向國際化。另一方面,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結合雲計算科技,共享軟件資源與信息,能夠集中管理資料並且分散運算。

此外,太陽花運動成員還會進行偵察工作,比如搜集防暴警察與刑事警察動向,以便修正運動戰鬥指導。智能手機上的SkyWatch程序與網絡攝影機,加上“一鍵連通”無線安裝技術,能夠採用“實時錄像”或“事件錄像”將影像資料存在雲計算空間,並隨時將資料分享給島內外人士。而充斥學生與警察肢體衝突的錄像資料也可作為日後法律訴訟的參考證據,避免警方片面搜集證據,平衡證據力。

為掌握防暴警察行蹤,抗議者除了使用SkyWatch即時錄像監視外,還採用AMO TV程序觀看媒體拍攝畫面,補充漏網鏡頭。WhatsTheNumber程序則可建立快速聯絡電話本,讓負責監視警方行蹤的學運幹部在第一時間彙報情況。據稱,太陽花運動幹部用該程序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合作,並建立“陪偵專線”,讓被逮捕的抗議者充分獲得法律保障。由於現場實況傳播呈現許多一手信息,誘發更多學生與公民自發參與並捐贈物資。

“鍵盤敲擊國際”策略見效

在太陽花運動中,除了學生與防暴警察的對峙外,學會幹部還同步推出“鍵盤保護抗議者”、“鍵盤敲響國際”、“鍵盤對抗警棍”等策略,讓社會人士通過鍵盤直接參與學運。“鍵盤保護抗議者”策略,是要求網絡社會參與者在相關社會網站發佈信息,直接對案件偵辦警員與“立法委員”施加壓力,並通知媒體進行“第四權力”監督。

“鍵盤敲響國際”策略,是讓學運參與者動員其人脈,串聯島內親朋、海外人士、國際非政府組織(NGO)與國際媒體第一時間將反制當局的新聞與信息翻譯成近35種語言,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學運爆發僅一個月,已獲得670多條外電報道。“鍵盤對抗警棍”策略則通過社會網站參與者24小時接力,實時對島內外媒體與公民團體傳送防暴警察鎮壓的情況,讓社會網站參與者持續關注學運,並揭露防暴警察警械使用過當,引發島內社會介入。

臺灣“外交部國際傳播司”發佈的《國際媒體有關反服貿抗議事件後續報道之匯析報告》稱,“學生抗議行動持續,群眾人數有增無減,國際媒體持續密集報道篇數激增,其內容雖以事實陳述為主,但已出現正反面評論。示威學生積極運用社會網站爭取國際主流媒體之同情,時日拖延,全球輿情動向值得密切觀察。”

面對不利局面,臺灣當局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如要求撤回或更正國際媒體新聞報道、宴請與親馬英九的留學生與僑團代表、打探海外華僑與國際人士響應太陽花運動的情況、並抄錄僑團與留學生社團所提供的網絡社會資料;捐助國際思想庫、大學與研究單位,通過馬英九與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進行視頻研討會的機會,安排駐外單位常年接觸的親台學者與會,委婉地宣傳服貿協議意義並批評學運;宴請國際媒體,遊說其撰寫肯定服貿的文章,並安排其來台訪問等。

但這些應急措施效果卻遭遇失敗,不但收買細節被島內媒體披露,連綠營“立法委員”也紛紛通過“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要求當局停止“海外白色恐怖”。這些過猶不及的反制行動激起了更多臺灣學生與民眾響應“鍵盤敲擊國際”策略,揭露當局控制言論的行為。

太陽花運動活動與訴求引起臺灣社會熱烈辯論,表面上社會陷入分裂,卻也讓攸關臺灣生存的服貿協議攤在陽光下充分討論。雖然正反兩方立場僵持不下,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臺灣民眾意識到網絡科技左右著太陽花運動的發展命運。為學運提供信息技術支持的IT奇人雖然沒有直面學運參與者的贊許,但他們的專業背景為太陽花運動樹立了里程碑。

信息科技已然影響到兩岸關係發展,臺灣執政者也應引以為戒,拋棄過去打電話和傳真機的老舊情報控制模式,認識到社群網絡情報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調整兩岸政策。

(小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