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戰爭」效應溢出民進黨變成跨黨態勢?

「九合一」選舉這個作為腳踏實地的行為形態活動結束後,台灣政壇又回到了政治議題「高空打炮」的常態境況。朱立倫提出了「內閣制」、降低投票年齡至十八歲、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降低政黨「門檻」至百分之三等一系列「修憲」議題的主張,蔡英文立即「打蛇隨棍上」式地提出召開「國是會議」的主張;馬英九眼看「有機可乘」,邀請蔡英文進入「總統府」商談召開「國是會議」的問題,但蔡英文卻以「國是會議」不是私人間的事情,應當全民參與為由予以拒絕。一時間,好像是台灣地區的天空上有「三顆太陽」在散發「修憲」議題的「光和熱」,令人感到民進黨內的「太陽戰爭」,已經溢出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進行。

「國是會議」是台灣地區的一個政治術語,指由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的會議,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不論政治或經濟層面。「國是會議」的性質類似政治協商會議,但並非是常設機構,也不具備任何法定職權。

在李登輝時期曾經召開過兩次的大型「國是會議」,既加速了台灣地區的民主化發展,被稱為「寧靜革命」,其實是台灣版的溫和「顏色革命」,也助長了「去中國化」的「獨台」思維。

一九九零年的第一次「國是會議」,是李登輝在會見「野百合花學運」的學生代表之後,而同意召開的,以解決重大的「憲政」爭議。六月二十八日,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支持下,於台北市圓山飯店召開。會中針對「國會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體制」、「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憲法與臨時條款修正方式」等五組議題逐一討論,最後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回歸憲法」、「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修憲採取一機關兩階段方式」、「修憲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名之」等共識,並一一透過法定體制逐一落實。根據會議結論,台灣當局於一九九一年宣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國大代表」恢復定期改選,「萬年國會」現象結束,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

而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八日舉行的「國家發展會議」,又被稱為「第二次國是會議」。由「副總統」連戰主持,討論健全「憲政體制」,加速經濟發展及增進兩岸關係三大議題。該會議做出的最大決議為「省虛級化」亦即「凍省」,從此「台灣省」稱為一個歷史名詞,大有「去中國化」的意味。

今年三月的「太陽花學運」期間,學運領袖提出了「舉行公民憲政會議」的訴求,顯然是將自己比擬為當年提出「召開國是會議」訴求的「野百合花學運」的發動者和組織者。但馬英九沒有接受,而是在七月間召開「經貿國是會議」,其內容全是經貿議題,而避開了政制議題。由於民進黨拒絕派出代表參與,因而這個會議徒有「國是會議」之名,並未得到國民黨以外的各方承認。

由於在九十年代召開的兩次「國是會議」,所討論並達成共識的議題都是「修憲」議題,因此現在馬英九提出召開「國是會議」的建議,算是回應了朱立倫的「修憲」主張。畢竟,「修憲」並不可能由某一個政黨一手遮天,而必須全民一起參與,並由朝野各政黨和各界別的代表經過詳盡討論,取得共識並達成協議。而以此範式比照,似乎是提出召開「國是會議」主張的馬英九,比只是單純提出「修憲」主張的朱立倫,要「棋高一著」,並大有兩人互相「較勁試比高」之意。看來,民進黨內「兩顆太陽戰爭」的「戰場」,已由民進黨內轉移到國民黨內。

今天的時空背景與二十四年前第一次「國是會議」召開時相比,既有相似之處,也有著質的不同。相似以之處是,其中不少後來成為民進黨骨幹的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野百合花學運」,提出「修憲」、「總統直選」、「廢除刑法一百條」等訴求。李登輝借力使力,在會見學生代表們後,決定召開「國事會議」,推動「修憲」。第二次「國是會議」雖然沒有「國是會議」之名,但在實質上仍是「國事會議」。李登輝由此而獲得了「民主先生」的「美名」。

而不同的是,當時是台灣地區仍然處於獨裁管治狀態,「戡亂動員時期」仍未終止,《刑法》一百條仍然威脅著民主運動和言論自由,確是有著透過朝野舉行「國是會議」討論「修憲」事宜的需要。而現在則是台灣地區已經完全實現了民主化,政黨輪替也已發生了兩次,社會上充分享受著言論自由,而且在七次「修憲」之後,再次「修憲」的「門檻」極高,因而即使是舉行「國是會議」並達成「修憲」共識,也將難以跨過「公投複決」的「門檻」。而且,今次是「太陽花學運」領袖提出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但馬英九卻不理不睬。直到「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自己也已辭去國民黨主席,成為「跛腳鴨」後,才提出召開「國是會議」,已經是氣勢矮了一截。而且還是在表面上要與朱立倫「試比高」之下,實質上是為朱立倫的「修憲」主張「背書」,其實也已經輸了。

這個微妙之處,蔡英文看到了。但她卻不屑於與已經「跛腳」的馬英九「平起平坐」,因而聲稱「修憲」不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而拒絕進入或在一年半之後自己就可進駐的「總統府」。本來,馬英九邀請蔡英文進入「總統府」相談,這是誠意的表現。實際上,在國民黨再次執政之後,民進黨諸君一直未能進入「總統府」;只是在今年因為爆發了「太陽花學運」,馬英九要與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進行辯論,才有蘇貞昌一人進過「總統府」。因此,馬英九邀請蔡英文進入「總統府」相談,並沒有「輕待」她之意,但蔡英文可能是認為總有一天她要成為「總統府」的「主人」,還會在乎「進入總統府相談」麽?

本來,執政黨與最大在野黨會談,提出各自的想法,然後「喬」好議題,再開「國是會議」,可能會較為順遂,這與真正的「國是會議」是兩回事。但蔡英文卻偏要「扮豬食老虎」,裝作不懂,聲稱「國是會議」必須由社會各界代表參與,而不是兩個人之間的事,這實際上是把「馬英會」與「國是會議」混淆起來,偷換概念。由此可見蔡英文的倨傲之處。在此角度上而言,民進黨內的「太陽戰爭」,已經發生溢出效應,變成跨黨之間的態勢。

或許,在蔡英文的心態中,是認為自己是如日中天的「太陽」,民進黨也已經不存在「兩顆太陽」,而國民黨內部卻有馬英九和朱立倫「兩顆太陽」,但馬英九已是「夕陽西下」。因而是看不起馬英九,不願與馬英九「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