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濟世 共用祥和

我於1983年開始擔任澳門同善堂值理,參與慈善公益工作至今,轉眼已30年有餘。想當年,我深受前輩全心向善的高風薰陶,追隨前輩一步一個腳印,真誠踏實地參與堂務工作。在擔任同善堂稽核部部長和同善堂小學副校長、校長、中學校監期間,我努力做好所負責的各項工作,在完善同善堂內部運作制度規範化,改善教學管理,推動同善堂學校由小學發展成為中學,再逐步完善全校雙班制等方面略盡綿力。隨著時代的進步,慈善事業也因應社會的需要不斷地發展,我欣見年輕一輩熱誠投入慈善公益事業的雄心壯志,同善堂的老傳統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對此深感欣慰。此時此刻,我亦深深緬懷高可甯、何賢、崔德祺等對同善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先賢們。

澳門同善堂創辦於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9月,是一個民間慈善機構。“同心濟世、善氣迎人”是同善堂的創立宗旨。這個宗旨的注釋是:五分國籍,救死扶傷,濟世助人,同心行善。120多年來,無論是在時局動蕩的年代抑或是在和平時代,無論是在澳門回歸過渡期抑或是回歸祖國15年以來,歷屆值理同仁一直默默耕耘,恪守創立宗旨,同心致力於澳門的慈善公益事務,積極關心、參與社會事務,在安定社會方面作出不可或缺的貢獻。特別是澳門回歸祖國15年以來,在“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百年老店”同善堂歷久彌新,煥發活力,貼近社會底層所需,傾聽貧困大眾的呼聲,在各項慈善服務得到持續發展的同時,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開發了新的服務內容,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居民的支持,也得到了特區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澳門同善堂的工作主要分兩大類,一種是日常施贈,另一種是緊急

在平常時期,同善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展慈善服務,其內容包括贈醫、施藥、接生、殮葬、供茶、派米、賑災、恤貧、救濟、施教等等。這些看似平淡無奇但貴在持之以恆的服務,120多年代代相傳沒有間斷,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深人民心。對於諸如老弱病殘、單親家庭、受災貧民、工傷或者交通意外遺屬、貧病交迫者等弱勢人群,可以說,同善堂就像是他們的一顆定心丸。老弱病殘或單親家庭,每月持領物証便可到同善堂領取該月物資,及在節日期間領取應節物品,冬天領取禦寒衣物等。每當出現突發性天災人禍,同善堂均會及時派員趕赴現場慰問受災者,並提供緊急救助,助其渡過難關。每遇工傷或者交通意外,遺屬處境淒涼者,同善堂亦給予無限同情,除派員親往慰問,還視乎情況給予緊急救濟或者發給“領物証”,並安置遺孤免費人托同善堂托兒所或免費人讀同善堂學校。同善堂診所設有中、西醫,配有西藥房、中藥局和先進醫療器械等,對來診者不分國籍,不問貧富,秉承創辦時“俱系方便於人,不受人家銀兩之事”的理念,服務大眾,只要掛號後輪候便對其提供贈醫施藥服務,提供的免費醫療服務,深受各階層人士的歡迎。

在非常時期,比如抗戰期間,國難當頭,同善堂不但繼續慈善賑濟,更協助開展愛國救亡運動,扮演了穩定社會的角色。當時,數以萬計難民湧進澳門,哀鴻遍野,同善堂義不容辭地負擔起救濟和治療疾病的重任。特別是在20世紀40年代災情嚴重時,每日向難民派粥逾千份,最高紀錄為16000多份,使成千上萬的人免成餓殍。1942年春節前後寒潮襲澳,難民飢寒交迫,死亡枕藉,每日遺屍百具以上。同善堂值理們夤夜到貧民露宿點派送棉被寒衣,並且施棺拾殮,使無以為殮者人土為安。1943年,澳門出現大批因戰禍流落街頭或父母貧病餓死的孤兒,境況淒慘,同善堂施“難童粥”,搶救了無數難童。這是同善堂史上傑出的一頁,是教育、激勵同善堂後人的生動教材。

同善堂的恤貧施濟主要是面向澳門居民,但每當國家有難耐,例如早年的華北華中飢荒、香港風災、廣肇水災,後來的華南和華東水災、河北地震,近年的貴州雪災、四川蘆山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等,同善堂值理及屬下職工,均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捐款賑災,體現了立足澳門、心系祖國的濟世胸懷。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澳門回歸過渡期,澳門同善堂值理在繼續發展堂務的同時,更重大的任務就是參加澳門基本法的起草、咨詢工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籌建工作。記得時任值理會副主席何厚鏵先生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值理會主席崔德棋先生是澳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主任,還有多位副主席、值理任咨詢委員。1998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同善堂有9位值理代表不同界別被委任為籌委會委員。1999年6月,何厚鏵先生榮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時任同善堂值理及醫務部部長崔世安先生獲任命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他們也相繼請辭同善堂副主席、值理。

此外,在參加澳門立法會方面,早在澳門回歸前的1976年,同善堂主席崔德祺獲間選為澳門立法會首屆議員。1984年和1988年,由同善堂值理會提名副主席崔樂其、何厚鏵為第三、四屆立法會議員。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同善堂值理容永恩、許世元、吳榮恪、崔世昌、賀定一分別由直選、間選、委任的不同管道當選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議員。澳門回歸以來,計有許世元等8位值理先後當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二、三、四屆立法會議員。現屆值理中有崔世昌、崔世乎、陳明金、徐偉坤、陳澤式5位值理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立法會議員。

在參加內地人大、政協工作方面,同善堂值理同樣有相當出色的表現,歷屆值理中有50多位分別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及省市一級政協委員。換句話說,同善堂值理為善不甘後人,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參政議政,為澳門的平穩過渡、順利回歸作出積極貢獻。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同善堂積極配合和支持特區政府“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指導、資助下,原有的四大項慈善公益服務項目,即“贈醫施藥、助貧施濟、免費教育、免費托兒”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一、“贈醫施藥”方面,同善堂所開辦的3間診所就診人數從回歸前的日平均580人次,發展到現在日平均就診近800人次,醫護人員從30名增加到50多名。

二、“助貧施濟”方面,堅持不懈給持同善堂“領物証”受助人每月派送濟貧米、食油,冬天派送棉被寒衣,中秋、春節派送禮品等,是同善堂經年累月的工作。回歸後增設了“何金容基金”用於救助傷殘人士,提供緊急救援。同善堂120年周年慶典時,曾做過一個統計,2002年至2012年派米總量達72萬斤。

三、“免費教育”方面,回歸前同善堂設有從幼兒園到高中及成人教育部,學生約900名,教職工60多名。回歸後從小學至高中全部設雙班,成人教育部改為專業進修中心,現共有學生約1100人,教職工100多名。全面增加了電子教學及各種教學設備。

四、免費托兒始於1976年,到1999年底前,同善堂共有托兒所3間,免費收托兒約300名,保育員50多名。回歸15年後的今天,同善堂已有5間托兒所,免費收托兒600多名,保育員增加到100多名,所內設備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近年,因應社會的實際需求,同善堂又推出“敬老護老”的新項目,作為重點發展的第五項服務。2012年12月10日,坐落于黑沙環的“同善堂崔德祺紀念樓”正式落成,第一個長者活動中心就設在該樓內。目前,同善堂正在籌辦多所長者日間活動中心和長者針灸、理療中心,結合長者的特點和需要,組織多元化活動,豐富長者晚年生活,並增加了慰問安老院長者及傷殘機構人員的工作內容等。

隨著服務項目的拓展和服務內容的增加,同善堂的人力和物力都面臨新的要求。同善堂創辦初期,值理會由12人組成,後改為24人。20世紀八九十年代澳門回歸過渡期,同善堂值理會加強領導,副主席由兩人增加至四人,並且重視老中青結合,增聘專業人士、年輕俊彥,特別是女值理人閣。如今的第96屆值理會由50人組成,結構合理,團隊強大,新人輩出。在物力方面,一直以來,同善堂的經費主要有五大來源:其一是每年十月初一啟動的沿門勸捐活動募集的善款;其二是多年以來一些善長無償捐獻給同善堂的私人物業所得的租金收益;其三是乎日有不少熱心市民、善長仁翁給同善堂的捐款;其四是同善堂值理會成員每年合捐的資金;其五也是最重要的經費來源是特區政府給予的年度資助。值得一提的是,同善堂對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創辦120多年來,始終堅持著所收捐獻款項盡數用於社會慈善的運作模式,其餘不涉慈善項目的各類支出包括堂慶、節日慶典聚餐活動等全數由值理會另行集資,不動用善款一分一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善款善用,效益顯著,這是同善堂得以取信於民、經久不衰並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澳門同善堂助貧施濟堅持不懈,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認為幫到有需要的人就是幫到社會。試想,若人們露宿街頭,可能被迫打家劫舍。要是有棲身之所,或是有一點生活來源,或是在危難時得到及時的安慰和幫助,那麼就會重建克服困難的信心,重新融入社會,這樣便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祥和。同善堂派米、開診所、辦免費教育,很多澳門居民都是直接受益者,他們知道同善堂可以幫到人,因此對同善堂心存很大的一份信任。不少受過同善堂資助的澳門居民飲水思源,不忘為同善堂出錢出力,並帶動身邊人或者後代,對社會付出愛與關懷,這是支持同善堂持續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為善最樂的同善堂,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串聯著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鼓勵,串聯著感恩反饋社會的你、我、他,串聯著澳門這個相信“施比受更有福”的小城。

回歸祖國15年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與全澳市民一道,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認真落實澳門基本法,堅持依法施政,努力把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付諸實施、落到實處,使澳門的社會、經濟各領域整體穩步向前發展,民生素質得以不斷改善。慈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