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工程盡管遇到種種困難,但正在加快建設。倘我們從澳門國際機場乘坐飛機,恰好是由南向北起飛,就可見到窗下「一橋飛架東西」的壯觀景色。而在珠海情侶南路海邊,也可見大橋的橋體露出水面。其實,在珠海情侶南路看到的,應是有兩條橋體,其一是較高的港珠澳大橋的「本尊」,其二是由珠海九洲港附近陽光假日酒店前地直達珠澳口岸人工島的施工便橋。據說該施工便橋的主要功能,是在珠澳口岸人工島的珠海口岸各種設施,包括基礎建設、聯檢大樓建設、口岸辦公區,及出入境查驗設施的安裝測試等,施工人員的進入,施工材料及器材的運輸使用。因而這條全長達二千四百三十五點六米,橋寬十二米,雙向兩車道,並設有人行道的施工便橋,「壽命」只有三年,在人工島珠海口岸區全部建成後,就將拆卸。不過,據說珠海市方面打算,將會依照該施工便橋的走向,興建一條永久性的聯絡橋。即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作為疏導珠海主城區與港珠澳大橋之間的通道之一。
實際上,當初在論證港珠澳大橋的走向時,珠海方面的戰略思路,是希望能籍著港珠澳大橋,將香港的「水」引進橫琴(當時尚未有橫琴新區、《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國務院給予橫琴優惠政策,以至是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而只是一座沒有任何政策優惠的荒島),因而堅持要把珠海端的大橋出入口設在橫琴。但如何將大橋引導橫琴,則煞費苦心。其中南面的方案,一是在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的海面通過,二是經路環島南面的海面通過,皆遭到澳門方面的反對。最後決定還是在澳門--珠海間「三不管」地帶,穿越地下至昌盛路一線通行。
實際上,按照設計,大橋珠海連接線起自珠澳口岸人工島,下穿拱北口岸的出境口與澳門口岸的入境口之間的過渡地帶(即所謂「三不管」地帶),在粵海國際花園旁的茂盛圍升上地面,再在鄰近昌盛大橋的地方修橋過河,穿將軍山隧道,到南屏邊檢出口,接太澳高速公路。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八十公里,並設有南灣、橫琴北、洪灣三個立交互通和珠澳人工島連接匝道。
由於該連接線全長十三點四三公里,倘在珠澳口岸人工島的口岸設施施工期間,人員、材料器材是由此進出,就需要兜大路。更嚴重的是,該連接線的施工需期,珠海口岸不能等到這段連接線完成通車後,才進行興建工程。因此,上述的施工便橋的興建,就可使得珠海口岸的興建工程爭速度搶時間同步進行,可以趕在通車前,完成珠海口岸區的所有工程。
珠海方面最初對港珠澳大橋珠海端出入口,是對接橫琴及太澳高速公路。此方案的好處是既可以分流拱北的交通流量,減輕拱北交通壓力,又可以充分利用太澳高速和珠海大道,迅速接通粵西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最終貫通大西南泛 珠三角地區。但由於其出入口遠離珠海主城區,卻讓珠海主城區的車主較難分享到成果。因為珠海主城區的車輛必須兜一個大彎,到洪灣上落橋,路程二、三十公里,花上大半個小時(遇上堵車需時更長),比在橋上所需時間還要多,結果是「撿了芝蔴,丟了西瓜」。
因此,倘是在施工便橋的位置,興建一條永久性的橋樑,今後珠海主城區的汽車,要進入港珠澳大橋,就無須兜一個大彎了。
這座橋樑也可為澳門所用。就是澳門的兩地牌車輛,又多一個出入境通道。就是澳門往來吉大、香洲,以至翠亨新區、深圳的車輛,就可經過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的澳門、珠海口岸通關,並經該橋樑抵達九洲港登陸後,再分流到各目的地。這也可減輕拱北口岸汽車出入境通道的負荷。
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運輸工務範疇的二零一五年施政方針中,雖然文字詳版中的「城市規劃及土地管理」一節,有一點是「落實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澳門口岸上部設施工程」,承諾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澳門口岸上部設施工程會在二零一五年內啟動,並爭取與港珠澳大橋同步建成,但在羅立文司長向立法會引介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的簡版口頭發言稿中,雖然有提及到港珠澳大橋,也有提及到粵澳新通道,卻沒有這一段。希望不會是為了「簡省」,及為了強調其他大型工程規劃建設,而把該重要工程規劃也給「簡省」掉。否則,當珠海口岸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興建時,澳門口岸的建設卻是冷冷清清,而致未能同步完工,港珠澳大橋在澳門這一端遇到「腸梗阻」。
現在的問題是,澳門方面即使是能夠按照運輸工務範疇二零一五年施政方針文字詳版中的表述,在今年啟動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澳門口岸上部設施工程,但由於澳門半島與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之間,原設計是作為聯絡區的新城填海區A區,填海工程仍需到今年底才全部完成,還來不及興建包括道路、排水道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因而澳門的施工人員,及相關器材、建築材料及設施的進出,就極不方便。因此,可以藉著基建和聯檢大樓土木工程是批給內地工程單位施工之便,由該單位借用珠海施工便橋出入。作上述工程完成後,進行查驗設備安裝時,就不方便再使用施工便橋了。當然,屆時或許新城填海區A區的基建工程已經完成,就可經該區出入珠澳口岸人工島的澳門口岸區。
據相關資料顯示,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上的澳門口岸區,位於珠澳口岸人工島(西人工島)的南面,面積七十一點六一公頃,約佔人工島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四。澳門口岸的設施,包括邊檢大樓、境內及境外地庫停車場。設計設想是,珠澳出入境廳設計客流量每天十五萬人次,港澳出入境廳為十0萬人次,預計合共每日二十五萬人次出入。而出入境車道各有十八條,可滿足大橋的車流量。目前,澳門口岸管理區上部工程已進入詳細設計工作階段,預計今年內可以完成,隨即啟動建設工程。動工首階段包括工期較長的邊檢大樓、境內及境外地庫停車場,之後會按進度建造出入境通關車道及上落客區、物流裝卸貨區及預留輕軌站區域工程等。澳門口岸已預留連接線位置從人工島西南側以橋樑方式接入澳門填海新城A區,將與澳門口岸管理區的建設同步建成。
但可惜,這麽重大的工程,在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的辯論中,未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倘該工程未能與港珠澳大橋的整體同步建成,或是雖能建成卻受到新城填海區A區興建工程的延宕,而未能對接得上,導致耽誤港珠澳大橋的整體通車,澳門的臉皮就將臭大了。因此,運輸工務範疇還需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區的建設上,花大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