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與安倍唱對台戲

在二戰結束70周年的日子,在戰爭與和平的話題上,日本國內的分歧相當怪異

就在很多國家的領導准備前往莫斯科,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時,日本明仁天皇已提前完成記類似的活動。

4月8日,在記者以及政府閣僚的送行下,身著英倫皇室風格衣裝的日本天皇明仁和妻子美智子,從東京羽田機場出發,開始兩天一夜的帕勞訪問。

與以往不同,天皇這次出訪沒有乘坐改裝後的波音747政府專機,而是選擇了全日空的波音767飛機。這是因為帕勞的國際帆場只有一條大約2100米的跑道,無法保証政府專機的安全起降(需要2200米以上)。

“這次明仁天皇訪問帕勞的確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了他長久的夙願。”日本某報社的資深政治記者飯田哲也感嘆道。在之前的三月份,天皇夫婦都還在感冒,日本政府和宮內省當時一度考慮取消這次訪問,但隨著後來病情好轉,82歲高齡的明仁天皇終于踏上這塊昔日被稱為“天皇之島”的土地。

艱難的旅程

在日本外務省的介紹中,帕勞是“一個犯罪多發的國家,遊客須謹慎出行”。這裏甚至沒有能讓國賓住宿並且警備完全的國際酒店。

為此,早在3月31日,日本就派出號稱世界上最大級別的巡視船“秋津島”號前往帕勞,對船長室做了些許改裝,由“單人房”變成“雙人房”,作為天皇夫婦在帕勞的“行宮”。

很久以前,明仁天皇就渴望能到帕勞進行陣念活動。2005年日本戰敗60周年時,宮內省和政府就討論過去帕勞的可行陸,不過出於治安和交通等原因被否決,最後天皇選擇去的是塞班島。

在日本,帕勞、孟加拉國和日本被稱為“日之丸三兄弟”,因為三個國家的國旗都是純色背景上有-個異色的“太陽”。

一戰前,帕勞是德國殖民地,戰後日本通過簽訂《凡爾賽條約》獲得帕勞的統治權;二戰結束後,帕勞又被聯合國委任美國進行“管理”。時至今日,帕勞是世界上少數與台灣地區建交的國家之-。

二戰時帕勞的貝裏琉島稱為“天皇之島”,被日軍認為是“絕對要守住”的軍事要沖,1944年在島上配備了10500人的日本海軍師團。

當年9月15日,美國進行強攻作戰,動員5萬海陸士兵,在裝備和火力上都具有壓倒性優勢。然而,守備日軍硬是抵擋住了美軍攻勢,造成登陸美軍六成以上傷亡。當年10月20日,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成功拿下萊特島,日軍的海上封鎖線被撕開裂口。失去補給的日軍於11月24日開始,從指揮官開始相繼自殺,戰鬥結束時活下來的只有55人。

一年後,當時的昭和天皇宣佈投降時,日軍只剩下34人生還。

歷史總有回響。今年4月初,有人在貝裏琉島的-處洞窟中發現6具日本士兵的遺骸。由於擔心有日軍當年設下的地雷等陷阱,-個由帕勞人、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組成的非政府組織,還對這個洞窟進行過掃雷。據稱,此洞窟當年是專門攻擊坦克的“要塞”。

“在這個太平洋美麗的島嶼群中,有過悲傷的歷史,我絕不會忘記。這次訪問是為了撫慰戰後70年留下的傷痕。”

這是明仁天皇在4月8日出發前的表態。第二日,他還在貝裏琉島的戰死日軍墓碑和戰死美軍墓碑前進行了哀悼。此行中,還有當年生還、現年90多歲的日本土兵在現場痛哭流涕,由此在日本的媒體報道中渲染出悲壯無奈的氛圍。

但在前日本NHK電視台導演志村建世的文章中,那些死者雖然可憐,但不能被樹立為悲劇英雄。因為“他們畢竟是為了天皇而死,最終他們自決時口中念叨的也是

‘為了守護天皇陛下’,他們被灌輸‘一切為了皇國’,被教導作為皇國的士兵,本分就是為了國家樂意赴死。”

“即便戰爭結束時天皇還是小學生,但他必須承擔父親犯下的罪惡。”志村建世在文章中寫道。

個人行為

其實,對于明仁天皇去帕勞,安倍官邸-直並不認同。

據安倍身邊的人透露,明仁天皇想赴帕勞悼念戰爭亡靈,與“安倍談話”的意旨完全相左。因此,首相官邸以“帕勞沒有接待天皇下榻的規格的酒店”為理由,表示希望明仁天皇重新考慮。然而明仁天皇並不打算放棄訪問帕勞,回復說“沒有酒店的話,野外露宿也沒關系”。

在日本,天皇的行為一般分成兩種:為公的國事行為和為私的個人行為。

作為個人行為,在歷屆日本首相繼任之後,天皇會邀請新任首相夫婦到皇居-聚,並召邢睏晚宴,這已經是歷年來的,頃例了。但是,安倍再次當選首相後,明仁天皇並沒有邀請他。這就意味著,在個人行為方面,明仁天皇絕不打算與安倍有什麼私交。但是,作為國事行為,還是會與安倍首相-起出席。

天皇出國訪問,當然是國事行為了。根據日本《憲法》第3條的規定:“天皇從事與國事有關的所有行為,必須得到內閣的建議和認可。”換言之,如果首相安倍不同意,天皇是不可能出訪帕勞的。

結果,安倍還是極不情願地同意了明慷湟的出訪。據日媒分析,這極有可台隄因為安倍擔心,如果拒絕了天皇的出訪要求,將會招致國內外輿論的一致批判。因此雖歷經波折,天皇出訪帕勞一事,還是得以成行。

4月9日晚,明仁天皇和妻子美智子乘坐的專機返回日本,降落東京羽田機場。兩人從舷梯走下來後,到場迎接的德仁皇太子與次子秋筱親王相繼發表了祝詞。因為這一天是天皇及皇后第56周年結婚紀念日,聽罷兩人都面露微笑。

接下來,首相安倍祝賀天皇順利回國,但天皇立刻緊繃著臉,緘默不語,兩人的緊張關系由此可見-斑。

首相的“背叛”

在明仁天皇訪問帕勞的兩天中,日本輿論曾掀起-股“日帕友好”的熱潮。

在該國的報道中,雖然帕勞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但時至今日仍然十分“親日”,比如懷念日本統治時代的聲音在帕勞從未斷絕,很多居民甚至取了日本名字。

在這種氛圍下,日本的保守派人士當然要借題發揮。但是隨同采訪的路透社記者卻表示,日本媒體對帕勞“親日”有過度報道的跡象。

飯田哲也認為,“隨著親身經歷戰爭的日本人逐年減少,現在民眾在潛意識中並不願意提起那場戰爭。即便提及,作為加害者的意識也在減弱。近年來的影視作品,大多反映戰場日軍士兵的無奈。”

而明仁天皇在今年的新年講話中也稱:“日本應該在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借此機會好好學習以‘9‧18事變’為發端的那場戰爭歷史,思考日本今後應有的樣於。”

相比天皇的態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還在考慮最大限度在今年8月15日發表的“安倍談話”中,盡可能降低對二戰反省的內容。

在訪問帕勞過程中,天皇多次強調日本今後不會再參與戰爭,但同一時刻,安倍晉三卻與訪問日本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商談“日本合作新指南”,打算促進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實現更大自由度的無縫合作。

對此,日本前外交官天木直人諷刺道:“安倍正在正面踐踏天皇和國人對於不再戰以及堅守和平的信念。”

只不過,今時今日,日本皇室的政治影響力早已微弱。與二戰時不同,如今首相“踐踏”天皇理念,已經不是個要緊的問題。

(林子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