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防治愛滋病委員會秘書長林松表示,今年截至 9月,本澳錄得 25宗愛滋病毒新增感染個案,對比 2014年全年 48宗病例,相信今年會有所減少。
新增25宗愛滋病毒感染
防治愛滋病委員會於舉行“2014年度社區紅絲帶行動 ‧ 愛滋病教育資助計劃”頒奬禮暨分享會。防治愛滋病委員會秘書長林松醫生致辭時表示, 1987年起,衛生局逐步建立針對一般人口及高危群體的愛滋病病毒監測系統,當中包括:在囚人士、結核病患者、靜脈注射吸毒人士、娛樂場所的外籍僱員、非娛樂場所內的性工作者、性病求診人士、自願檢測及諮詢服務的參加者、孕婦、捐血人士等。2010年至2014年間,平均每年檢測約33,000人次,2015年1至9月期間共25,219人次接受檢測。於2015年1至9月期間,衛生局共接獲25宗確診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本地居民佔14例,非本地居民佔11例。14例本地居民感染個案中,因同性或雙性性接觸而感染的個案佔8例,因異性性接觸而感染的個案佔5例,其餘1例的感染途徑不詳。同時,衛生局還對局內各醫療單位所收集的血液樣本進行不記名的檢測,以此推算一般人口中愛滋病病毒的盛行情況,平均每年檢測逾10,000份的血液樣本,2015年首三季共對8,258份血液樣本進行了不記名的檢測。
林松透露,今年感染個案之中,14人為本澳居民,多數透過男同性性行為感染,其餘是如桑拿等娛樂場新入職的外地僱員體檢時發現有愛滋病毒,不獲發外僱工作證。
林松表示,當局一直監測愛滋病隱性感染狀況,會從送交衛生局檢測的血液之中,不記名抽樣送交公共衛生化驗所,1萬個樣本之中平均發現 2至 3個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從而推測本澳隱性愛滋病患者極少數,林松表示有關檢測方式不會知道血液來源,以保障個人私隱。
加強公眾對愛滋病的關懷與重視
林松稱,為提高社會公眾對愛滋病的認識,會動員社區力量,加強公眾對愛滋病的關懷與重視,委員會由2007年起推行“社區紅絲帶行動 ‧ 愛滋病教育資助計劃”,至今累計已向120個團體提供資助,舉辦了287場次的活動,超過5萬9千人次參與。透過多元化的活動項目,向本澳青少年、長者、濫藥人士、弱能人士、互聯網使用者、非本地僱員、跨境旅客等不同的人群推廣預防愛滋病的訊息,相信此計劃已達到預期的目的。他強調愛滋病的預防和控制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及參與,委員會將繼續以社區為本,與社會各界的伙伴同行,群策群力,共抗愛滋。
衛生局將重點推行「愛滋病檢測常規化」的政策,鼓勵醫護人員作主導,不論有否風險行為,積極建議所有就診或體檢者進行愛滋病病毒檢測,如有高危行為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測一次。此外,衛生局還將於下半年舉行“澳門愛滋病社區論壇2015”、“愛自己,做測試”檢測日等活動。
2014年度愛滋病教育資助計劃合共有14項活動獲得資助。在頒奬禮上,除致送紀念座予各獲資助單位外,還頒發了紅絲帶奬、最具創意奬和最佳設計奬。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學生會屬會關愛之光憑”「與愛同行」專題座談研討會”榮獲紅絲帶奬,而庇道學校舉辦的”「支持你‧多一點」校園愛滋病教育計劃”則榮獲最具創意奬和最佳設計奬。頒奬禮結束後隨即舉行了分享會,由兩個得獎單位分享推行本次活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