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10月7日電】美國、智利、新加坡以及日本等12國日前結束“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并達成協定。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該協定可能涉及全球經濟總量的四成左右,但協定對中國的預期影響有限。
從短期看,該協定或對中國的對外貿易形成某種程度的衝擊。從長期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多邊貿易安排都無法將非協定國家和地區排除於國際貿易體系之外,否則其自身發展將大為受限。
近年來,隨著中瑞、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推進,上海自貿區等試點不斷發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和亞太自貿區建設穩步前行,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呈現出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對外貿易開放格局。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目前中國尚未加入TPP,但未來不排除中國在適宜的時候提出加入。不少美國智庫專家和商界領袖認為,TPP協定最終要取得成功需要中國的參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認為,TPP的目標之一是制定高標準的經貿規則,但如果國際主要經濟體不遵守這些規則,其意義就會明顯下降。
他認為,最終大家都會認識到TPP完全成功需要中國的加入。美國商會負責亞洲事務的副會長塔米•奧弗比也表示,中國是亞洲最大的經濟體,應該成為TPP的一部分,不包括中國的TPP將會是一份失敗的貿易協定。
TPP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蘭、文萊於2005年發起,其最重要的特點是相互取消關稅。由於最初參與方經濟體量較小,這一協定原本少人關注。2008年美國宣佈加入,提出要創建一個高標準、更廣泛的地區合作協定,此後熱度漸高。澳大利亞、秘魯、越南、日本等國在此後幾年陸續加入。
據了解,TPP包含大量法律條款,包括投資、服務、電子商務、政府採購、知識產權、勞工、環境等30個章節,其中農產品市場准入、汽車業原產地規則、製藥業知識產權保護是此前多輪談判的主要焦點。
分析認為,與現有一些多邊自貿安排相比,TPP更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因此追求“全覆蓋”和“高標準”是其顯著特徵。
首先,TPP追求“全覆蓋”。以往大多數自貿協定主要限於降低商品關稅、促進服務貿易,而TPP不僅規定取消或降低商品關稅,還涵蓋投資、競爭政策、技術貿易壁壘、食品安全、知識產權、政府採購以及綠色增長和勞工保護等,覆蓋領域之廣遠超一般的自貿協定。
其次,TPP在開放程度上明確指向“高標準”。例如,TPP在環保、勞工、原產地和政府採購等方面包含了諸多高標準的條款。
專家指出,這些高標準或許體現了國際貿易未來的某種趨勢,但是考慮到TPP所包含的國家還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這些條款實際上超過了部分國家的現實情況和承受能力。同時,該協定最終能否生效仍有懸念。TPP協定需完成各國的立法或批准程序後方能生效。12國的政情各異,審議這份協定將面臨政黨之間、利益團體之間複雜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