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輿論評價“張夏會”“九二共識”成焦點

【新華社台北10月15日電】15日出版的台灣主要報紙大篇幅報道了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14日在廣州與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會面,並進行了分析評價。

《中國時報》在第二版推出“特別報道”專版。其中,頭條主稿的標題為“張志軍:選錯路將危及兩岸”,報道引述了張志軍在會面中指出的: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重要節點,再次面臨道路選擇的問題。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我們在作選擇時,應站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順應歷史潮流和民心,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以及夏立言談到的:外界對後續兩岸關係情勢或有不同解讀和看法,但當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維持和平繁榮的臺海關係局面,繼續展開兩岸制度化協商,莫陷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窘境。

該報還以圖表形式,報道了張志軍在會面中總結的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五個成果以及積累的四項經驗。

《中國時報》刊發資深媒體人孫揚明的評論文章指出,此次“張夏會”重申了兩岸關係穩定的基礎,包括張志軍、夏立言的講話以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會後記者會上的表態。三人在發言中都賦予“九二共識”相同的重要性,也就是一個共識,即兩岸關係穩定並且發展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除此無他。

文章說,現在許多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為民進黨如果執政後,兩岸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問題“捏把冷汗”。“民進黨如要執政,換政策才是重點,但在‘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上,該黨參選人蔡英文至今依舊置之不理。民進黨和蔡英文最好先多費點心在自己的政策上,免得到時候拿台灣人民的身家性命去做他們意識形態的陪葬品。”

《聯合報》在“兩岸”版用近全版的篇幅進行了報道,主稿中突出報道了張志軍在會面中指出:不同的道路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重要節點,再次面臨道路選擇的問題。在作選擇時,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以及夏立言強調的:“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必須被尊重,兩岸制度化互動順利展開就是歸因“九二共識”;若雙方努力成果難以為繼,將陷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