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者呼籲嚴控私家車增長

【本報訊】澳門論壇昨日探討本澳控車政策。

交通事務局表示,本澳去年車輛增長少於百分之四,符合政府的目標,是否代表當局控車措施初見成效?面對堵車情況未見改善,本澳可否參考鄰近地方,實施電子道路收費?交通局提出縮減巴士站的做法,對紓緩交通壓力有多大幫助?

立法議員李靜儀認為,當局應先優化本澳步行環境,若增加道路應只限公交行駛,否則塞車問題惡性循環。

李靜儀認同交通死結並非無法解決,只是政府決心不足、能力有限,令問題越來越嚴重。例如由關閘到媽閣的公交專道遲遲不落實、對停車場月票的態度不變改變,“大家都知道,唔係做咗就可以一了百了,面對少許阻力就退縮,舉棋不定、議而不決,大家覺得政府無決心解決問題,覺得好失望。”

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高冠鵬表示,部分公共停車場加價後,有駕駛者不將車泊入停車場,寧願違例泊,希望當局誘導駕駛者入停車場泊車,執法部門應利用更多除抄牌以外的手段維持路面秩序。

高冠鵬指出,按照政府規劃,輕軌不本“二○一六有得搭”,成為澳門主要運載工具,惟現時願望落空,其任務被迫交給巴士,但巴士沒有專用路權的條件,一味責怪巴士不實際。他批評政府過去多年將“公交優先”掛在口邊,真正落實的僅有嘉樂庇總督大橋有公交專道、公交車資優惠、新馬路公交優先,此外再無其他。道路資源有限,公共交通工具和私人交通工具競爭路面,早前政府表明至二○二○年控制車輛年增長在百分之四的目標,但路長不會同比增加,交通不會有很大改善,控制車輛增長應以負增長作目標,否則公交工具無法運行。他建議讓有限的資源向公交傾斜,釋放更多路面讓巴士使用,減少私人交通工具的空間,當私人交通工具的司機發現在路上的時間增加,他們就要在時間和舒適度之間權衡,至少在部分時間改為使用公交系統。這些協調資源分佈的政策須政府實施,不應由公衆慢慢討論醖釀。

環保電動摩托車商會理事長李仲森表示,政府控車應適當調整行車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