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食療有禁忌

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中醫歷來講究藥食同源。一直以來,藥膳因其具備“寓醫于食”之功能而廣被推崇。不過,有些人只了解藥膳食療對人体健康的有益方面,不注意藥膳食療的禁忌,容易釀成不良后果。每味中藥的性味、歸經、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點,中醫藥膳的最基本原則是辨証,哪怕是平和的補藥,如不對症或不适合体質,不但無效,反而會危害健康。

藥膳并非人人适合

藥膳,即藥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當可以達到調理、保健、養生的效果。藥膳雖然有一定的滋補作用,但并非人人适宜,不要憑個人喜好隨意食用,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食用。青少年盡量不要食用藥膳,儿童新陳代謝旺盛,根本不需要滋補。

藥膳要達到其功效有兩個前提,首先是對症下藥,其次像甘草、蓮子、枸杞等藥性平緩,需要堅持食用才有效果。有些人看到藥膳上寫了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有效果,就認為只要吃藥膳便可以了,不再服藥,其實這是大錯特錯。藥膳雖有不少好處,但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其針對性和治療效果遠不及藥物,只有兩者配合應用,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藥講究個性化,沒有一种中藥能治好所有人。一個人适用的中藥,并不代表另一個人也适用,任何藥膳、草藥都不能替代正規的治療。拿高血壓來說,患者有不同的体質,有些人為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症候,這時可用夏枯草、決明子、菊花等清肝降火作用的藥材輔助治療。可有些患者的体質為腎虛或脾虛,吃這些中藥則适得其反。是藥三分毒,中藥也如此。

藥膳的著重點應該在“膳”,其次才是  “藥”,它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治病。所以,藥膳首先得滿足美味可口、吃得舒服的要求,別舍本逐末。如果自己動手做藥膳,最好選曾經吃過的、熟悉的材料入膳食,別選太复雜的方子,盡量選擇性質平和的中藥,別選特別寒涼或辛熱的藥材。

藥膳進補有講究

一般而言,溫補藥膳适合于陽虛体質;清補藥膳适用于体型較胖、陰虛陽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補藥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對体質較差、陰陽兩虛、气血兩虧者也較适用。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減退,以補益肝腎為主。

此外,由于气候、生活習俗不同等因素,人們在体質、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選擇藥膳應隨地域而注意輕重厚薄,及南甘、北咸、東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藥膳是調理性飲食行為,是介于“藥”与 “食”之間的特殊膳食,需要遵循中醫辨証論治的原則,因人而异,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鍋煮”。

藥膳還講求配伍,中醫在用藥過程中有“七情合和”之說。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配制藥膳必須根据藥物的性味來定,不可隨意“拉郎配”,否則會降低藥效或适得其反。做藥膳用藥如同中藥的煎法,應按照規定哪种先煎,哪种后煎,如薄荷聿溫芳香,若炖煮時間一長芳香气味易散發,就會降低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