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好這五年,努力爭取“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大臺階,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填寫合格答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築牢堅實的歷史新起點,為人類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是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責任,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召喚,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深切期待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重要的歷史時刻成為一個國家或民族重要的歷史關口。
中國的“十三五”即屬於這樣的歷史關口。
這五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節點最後衝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
這五年,也是中國致力於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的五年。
這五年,同時還是中國為世界宣導的人類共同體播撒希望的種子,並努力讓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五年。
一起走好這五年,努力爭取“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大臺階,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填寫合格答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築牢堅實的歷史新起點,為人類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是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責任,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召喚,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深切期待。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把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化為全民共識,動員起最廣泛的社會力量,變成全體人民的共同行動。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按照“十三五”規劃制定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全面協調、整體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這五大建設,在我們設定的時間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新常態絕不意味著我們告別了重要戰略期。相反,“十三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要抓住機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推動我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創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創新驅動,已成為中國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
強調創新驅動,是因為創新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國家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的道理從未改變。縱向看,500年來,世界經濟中心幾度遷移,背後的重要力量就是創新。科技創新在哪里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里迸發,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里,現代化高潮就興起在哪里。經濟強國無一例外都是創新強國。橫向看,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世界主要國家爭相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發展先機。激烈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
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我們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著力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
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要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品質和水準。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以人民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圍繞人民,圍繞人民的福祉,這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起點和歸宿,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把人民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讓人民共用改革開放的成果,是我們謀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
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使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和行動。
要深學篤用,通過示範引領讓幹部群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級領導幹部要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繫實際學,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宣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要用好辯證法,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行科學設計和施工,堅持系統的觀點,遵循對立統一規律、品質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善於把握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漸進性和飛躍性、前進性和曲折性,善於把握工作的時度效。要創新手段,善於通過改革和法治推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發揮改革的推動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線,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及時化解矛盾風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層層負責、人人擔當。
一起走好這五年,就是要以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凝神聚氣,咬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放鬆。
中國從大國變成強國,是當下人類發展史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人類發展的歷史表明,大國崛起,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儘管我們一再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發展,決不走強大必霸的老路,不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但是,世界上總有那麼樣的國家和政客,以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發展,對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滿懷戒懼,總是試圖以各種手段遲滯中國的發展,甚至妄圖強行中斷中國的發展。這些年,在中國的周邊,在中國的核心利益上,一些小動作接連不斷,花樣百出。這種狀況,在“十三五”時期不會消失,反倒有可能更加頻繁。
而從國內看,我們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發展換擋的“三期疊加”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盤根錯節,錯綜複雜,需要我們沉著應對。一些突發性社會公共事件和環境安全事故,也需要我們及時妥善處置。
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只要我們具備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舉重若輕的駕馭全局的能力,“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戰略定力,就一定能集中精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
一起走好這五年,需要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具備一種藐視一切困難,無懼一切艱難險阻,去奪取最後勝利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這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中國夢,這是英雄的事業,需要喚起英雄千百萬,同心幹。
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的民族,中國人民是英雄輩出的人民。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也”。“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吾養吾浩然之氣”。自古以來,英雄的基因,就奔湧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一經觸發,就會綻放出氣貫長虹的英雄正氣。
在中國革命時代,我們鑄造出了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在建設年代,我們又孕育出了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寨精神、九八大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航太精神。這些精神,已經將中華民族陶冶成具備英雄氣質的偉大民族。具備了這種英雄氣質的民族和人民,是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什麼艱難險阻都能征服,什麼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的。
(《瞭望》編輯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