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觀生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日前透露,現正籌備在暑假舉辦武林大會,邀請世界各地武林高手來澳比賽,相信可打造成每年一度的體育旅遊產品。眾所周知,澳門在上世紀 50年代於新花園舉行的 “吳陳比武”,啟發了一系列的武俠小說和電影創作,譚俊榮亦希望文創界藉機會創作相關文化產品,使旅遊和文化結合,成為大型活動。早幾年,內地亦有地方政府以武林大會為名,推廣旅遊文化,但被批評搞得“一地雞毛”。本澳今次舉辦武林大會,是再現“吳陳比武”效應還是重蹈內地覆轍?令人有著期待與疑惑。
武林群英會引起社會熱議
譚俊榮表示,武林群英會計劃在 8月中旬舉行,將廣邀國際武林高手來澳,首年活動舉辦 4天,他希望每年都舉辦。譚俊榮認同體育與旅遊的協同效應帶來成效,受鼓舞之餘再構思新計劃。當局正籌組在澳舉辦首屆國際武林大會,邀請包括內地各武術門派的高手及國際武術愛好者來澳觀摩、表演,並於擂臺上一較高下。內地方面更於兩星期前獲得國家體育總局允諾大力支持,體育局正跟進籌備,本澳日後會陸續發展盛事旅遊、文化旅遊和體育旅遊,希望做到每年、每月、每星期、每日都有盛事發生。
武術是中國國粹,與澳門亦有淵源。上世紀五十年代新花園泳池舉行的“吳陳比武”,轟動港澳東南亞,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靈感源泉。今日再現“武林群英會”不但噱頭十足,譚俊榮認為具備實力和基礎。不但亞洲武術聯會將總部移師澳門,反映對澳門非常重視,本澳武術學校歷年培訓出梯隊精英,是次武林大賽是他們認識世界級武林高手的好機會。
與大賽車等體育項目一樣,武術同樣是“大人、細路皆宜”的活動,譚俊榮指武林群英有望發展為體育項目和旅遊產品結合的新亮點,變成體育旅遊的嘉年華盛事。首屆活動計劃今年八月中旬一連四日舉行,旨在吸納“暑假客”,尤其是一家大小親子遊的客人,延長旅客在澳門的逗留時間。至於比賽場地,譚俊榮稱塔石廣場、塔石體育館等場地都在考慮範圍內。項目整體正由體育局負責具體執行,待做好方案後再向公眾詳細介紹。
消息一出,馬上引起本澳社會關注,大多認為“武林群英會”是繼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馬拉松和澳門國際龍舟賽外,又將增加的一項國際大型體育盛事。有媒體稱,相信該盛事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及國際馬拉松和龍舟賽外一樣,能夠吸引更多的國際關注。
媒體報導,對於政府的計劃,本澳武術總會指體育局目前正與武術總會討論活動細節,認為今次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社會各界重新認識武術擂臺賽。武術總會有關人士指出,不少人認為擂臺賽與血腥暴力掛鈎,不過舊日澳門曾有不少擂臺比武,成為澳門武術運動的一個重要板塊。由於家長們擔心小朋友受傷,所以參加擂臺賽的新血愈來愈少,導致近年擂臺賽漸趨“淡靜”,社會的焦點亦放在套路、龍獅等獲獎的項目。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武術隊在海外的套路及龍獅賽事屢創佳績,令擂臺賽在澳門受關注的程度大不如前。該人士認為今次的賽事正好加深社會對擂臺賽的認知,相信對於推廣擂臺、散打等項目有正面作用。總會樂見政府對武術運動的支持,亦會配合政府的安排,全力辦好今次的比賽,達到宣傳推廣的目的。
武林大會勿墮“一地雞毛”境況
譚俊榮表示,外國人很喜歡武術,而且 “好勁”,屆時亦會邀請內地各個門派的掌門人比武。譚俊榮亦希望文創界藉機會創作相關文化產品,使旅遊和文化結合,成為大型活動。
早幾年,內地亦有地方政府以武林大會為名,推廣旅遊文化。初時萬眾無不期待,不乏摩拳擦掌者前去切磋。然而,所謂的武林大會“勝利閉幕”後,人們才發現,認真就輸了。獲得真傳、身懷絕技的“裘千仞”沒來,卻來了一幫花拳繡腿的“裘千丈”。裘千丈們打扮得像模像樣,一出手卻露了怯,差點輸給“踢館”的群眾。人們不由感歎:“如今的武林已不是當年的武林了!”
由新疆大晨報股份公司、特克斯縣聯合主辦的“天山武林大會”於2013年8月8日落下帷幕。一個歷時2天,耗資百萬的活動對“新疆天山”旅遊推廣作用可以說本末倒置,一地雞毛。
據內地傳媒批評,這個“天山武林大會”起碼有幾大問題。
一、組織混亂,疑點從生。“天山武林大會”對外公佈的組織機構由新疆大晨報股份公司、特克斯縣聯合主辦,因此活動具體執行部門應是特克斯縣委宣傳部和旅遊局才對。但實質上卻由新疆都市消費晨報和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在運作。
兩張皮的組織機構,其運作的結果是受眾對參會的掌門身份的不斷置疑。大會組織對外宣傳的嵩山少林寺達摩院首座釋德朝禪師和武當掌門游玄德。分別遭到少林寺外聯處主任鄭書民和武當山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公開否認。實名確認少林寺沒有派人參加什麼武林大會。游玄德更不是武當掌門。其他掌門身份和功夫也備受公眾置疑。
二、環節無趣,令人不服。根據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為素材而策劃“天山武林大會”在環節設計上著實無趣,毫無吸引力。譬如:作為武林大會各門派之間缺乏精彩的“對打”場面,只是以表演、展示、擺擺POSE,許多觀眾大感失望。公眾戲稱這根本不是武林大會,而是“社區老人在晨練”。
更為尷尬的是崆峒派掌門白義海在與普通觀眾過招都沒占到便宜,雙方比劃了有近兩分鐘的時間後,均累得氣喘吁吁,最後在白義海大師一句“點到為止”中收場。結果引發輿論一片譁然,《崆峒掌門險被觀眾打敗 天山武林大會上演尷尬》紛紛見諸各大網站。
更讓公眾生氣的是,穿著傳統服裝表演功夫的掌門們是邊演,還一邊掏出iPhone、三星等各種“暗器”拍照,顯得極不嚴肅,過於娛樂和穿越。網路上對武林大會的態度,很快從吐槽,進化成一股造句的熱潮,“張無忌正在來天山的路上”,“滅絕師太下午的航班”,“在下乃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正在高速路上搖輪椅中”……
三、傳播膚淺,本末倒置。特克斯縣副縣長李青梅・李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做“天山武林大會”是特克斯縣想借慶祝天山申遺成功為由,以提升知名度,發展旅遊業。由此可見,借助武術文化活動,意在旅遊行銷,促進當地旅遊發展,這才是主辦方的初衷。然而,從傳播角度來看,事實上已本末倒置。原因是:傳播就事論事,鮮少提及天山旅遊。在百度中輸入關鍵字“天山武林大會”搜索到的新聞共有4060篇,其中95%都是圍繞武林大會的負面新聞、揭密參會掌門的個人佚事、以及線民們的調侃。
“天山武林大會”只是一場自我娛樂,與策劃初衷背道而馳。可以說是一次本末倒置的,完全失敗的旅遊公關行銷。本澳需吸取教訓,避免出現這種狀況。
時移世易“武術文化”牌不好打
眾所周知,澳門在上世紀 50年代於新花園舉行的 “吳陳比武”,啟發了一系列的武俠小說和電影創作,譚俊榮亦希望文創界藉機會創作相關文化產品,使旅遊和文化結合,成為大型活動。
幾年前內地的 “天山武林大會”活動主辦方並不否認這是一次商業活動,當地官員坦言,文化搭台,旅遊才能有靈魂,沒有文化這一環,旅遊不會走得更遠。因此借助武術文化活動策劃,意在旅遊行銷,促進當地旅遊發展,這才是主辦方的初衷。至於請來的是否是真掌門,展示的是不是真功夫,主辦方並不十分看重,也勸觀眾不必太苛責。
不過,有媒體報導,看似熱鬧的“天山武林大會”難以受到觀眾的認可,不僅僅是因為沒有打鬥場面,更重要的是未現真功夫。不少網友認為,這場商業秀實際上在過度消費武俠文化。有網友直呼:“如此這般假比武,瞎折騰,武俠好似變了味,豈不是挫傷了國人心中的武林夢?”
此外,所謂武林大會一般難以吸引到真正的武術高手參與。傳媒報導,首先“一般門派之間的比武活動,真正的門派掌門人或是功夫大師是很少出席的。”習武數十年的詠春拳拳師秦師傅稱,大師對參與各門派之間的比武和切磋尤為謹慎,一般不會抛頭露面,因為一旦比武輸了,不僅自己喪失顏面,連自己所代表的功夫門派都會受到質疑,極少人願意冒這個風險。“這並不是說掌門人或功夫大師經不起比試,而是不見得每一種功夫都追求競技上的無敵,內家拳講求的是練氣,修行是自己的事情,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制敵。”
其次,談及武術文化,大眾對武術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浮於表面,以為電影小說裡所描繪的飛簷走壁打打殺殺就是中華武術,也有些人看到很多地方舉辦的武術文化節,多以表演形式為主,就認為中國傳統的武術只適合表演,不能用於實戰,這些均是認識上的誤區。因此要依靠一次簡單的商業運作,來挖掘並展現真正的中華武術文化,這幾乎是天方夜譚。“天山武林大會”主辦方同樣清楚認識到比武的確難以操作,策劃者將武林大會的內容設計成為各門派展示武術以及交流練武心得,並沒有“比試”的環節,理由是因為比武肯定是有勝有負,容易結仇。
沒有生動打鬥場面、不溫不火的武林大會,結果不少遊客們失望而歸,門票出售量也寥寥可數,一場本想要依靠武術文化賺人氣的商業炒作,儘管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但實際上沒有受到大眾認可。
文化搭台,旅遊唱戲,這在內地地方政府旅遊業中十分常見。挖掘當地的文化元素,能為旅遊增添吸引力和內涵,是旅遊行銷中常見的手法。然而,旅遊行銷中,過度消費文化,不恰當表現文化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且廣受詬病。
本澳今次的武林群英會,消息由社會文化司司長透露,項目整體由體育局負責具體執行,並提升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容。譚俊榮更稱,社文司轄下的旅遊、文化、體育各部門要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而同心協力,朝盛事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方向不斷努力,希望做到“每年、每月、每星期、每日”都有盛事上演,自然能夠吸引旅客來澳。這些活動的背書均是以政府之威信來承擔,一旦有所差錯,將打擊特區政府政府公信力,甚至影響日後本澳旅遊後續之力,因此令人有不少的疑慮。
“吳陳比武”效應精髓在於文創新突破
“吳陳比武”效應主要是促成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出現。1952年,香港武術界太極門與白鶴門發生爭執,他們先在報紙上互相攻訐,後又約定在澳門新花園擂臺比武,這件事轟動了整個香港,當地的報刊自然不肯放過對這場比賽的報導渲染。《今晚報》的編者借題發揮,向讀者預告從比賽的第二天起將有精彩的武俠小說連載滿足讀者,香港新派武俠小說的第一部作品梁羽生《龍虎鬥京華》就這樣匆匆問世了。這一經營策略果然有效,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報紙的銷量自然也大增。
武俠小說,是中國自民國以後出現的一種結合歷史與幻想的武打小說,故事主要描寫武林幫派之間的爭鬥、江湖中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民族國家的俠義精神,以及追求武道的極致。新派武俠小說在傳統武俠小說的基礎上加上現代(甚至西方)的元素,不囿于傳統觀念及陳腔濫調,用較現代的文字及角度去演譯中國歷史。
新派武俠的出現,主要原因在市場的需求,民眾的娛樂意識,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而強化,迫切需要新奇的作品來消遣,武俠小說正是充滿了想像,詭譎多變的作品。
新派武俠的崛起,在於它們具有濃重豐厚的傳統文化涵量。不但作品用傳統小說的語言寫成,而且舉凡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切最具特色的成分,如詩詞曲賦、琴棋書畫、儒道墨釋、醫蔔星相、傳說掌故、典庫文物、風俗民情……無不與故事情節的展開,武技較量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刻畫,作品題旨的展示,相融合滲透,成為有機的組成部分,令人歎為觀止。它們構成了新派武俠小說的一大優勢,從而使自己在中華民族和海外華人社會中深深劄下根來。
武俠小說風靡于海內外華人文壇,至今讀者仍熱忱未衰。兼且由於電視、電腦相繼普及,武俠小說超越了以往只以文字符號作為表現手段,更以多元、多種的符號形式,配合聲音、彩色畫面、彩色圖片、動作等,在社會上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武俠熱潮,諸如最近風行的電腦遊戲軟體、武俠漫畫、武俠電影、武俠電視劇等都是。
時移世易,幾十年前新派武俠崛起的背景與今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其中的精髓仍值得思考,如在傳統文化上的創新和超越。
本澳再次舉辦武林群英會,能否還有“吳陳比武”促成 “新派武俠小說”的崛起這樣的效應,確實令人期待。筆者認為,或許與當今主流的網絡小說產生化學反應,是未來可能的前景。
網路小說是指利用網路如BBS、Web介面連載發表的小說,與一般的小說比起來,網路小說的語法會更近口語並充斥網路流行語。另外除了文字內容,利用符號圖案排版等進行變化也是其特色,網路小說是網路文學的主要形式。最早的網路小說其實是論壇發帖形式的網路愛情式青春類小說,當初最多的小說是遊戲之作。網路小說的形成是因為網路時代人們對閱讀娛樂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轉變,又加上有商業公司的推動使得網路小說如魚得水一般蓬勃發展,中國網路小說的數量正逐步超越其他的小說類別成為中國第一的小說群體。
大陸網路小說在網路以文字為主的時候便出現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而不斷壯大。那個時候的網路小說更趨向於一種意識的表達,是作者宣洩個人理想的工具。
隨後,網路小說逐漸向商業化發展,出現了許多知名網路小說商業網站,如起點中文網,17K文學網等等,同時也湧現出一大批有才華的作家。但是,網路小說的商業化也使得網路小說大軍中低級趣味,無聊低俗小說的氾濫,大量宣揚不道德行為,扭曲社會價值觀的小說作品出現,以贏利為目的,發表了大量垃圾文學,可以說是一大悲哀。
雖然網路小說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總體上和其他文學發表形式相比,仍具有文學性不足、思想深度淺、和以速食文學為主的缺點。同時,盜版侵權網站的肆虐也是網路小說的大敵。在2010年之後,網路小說與影視劇集結合越來越緊密,成為了中國大陸文學的中堅力量,並且保持著旺盛的活力,蓬勃生長。隨著智慧手機的發展,手持閱讀愈加普及,並且帶來的市場主流小說類型的改變。在這一過程中又發展出了電信運營商的自建小說平臺,無線閱讀平臺的興起,使網路小說普及度更廣,讀者基礎也愈加龐大。
目前,在大陸地區,網路小說的商業化已經十分完善,雖然仍存在較嚴重的盜版現象,但已經發展出了十分成熟的產業鏈條,擁有十分廣泛的讀者基數以及創作者,風格類型眾多。
本澳舉辦武林群英會,政府目標是打造成每年一度的體育旅遊產品。加上特區政府近年力推文創產業,政府官員思考如何讓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因此亦希望文創界藉機會創作相關文化產品,使旅遊和文化結合。這個想法一方面令人期待,另一方面也充滿很多不確定性。而網絡小說的弱點與優勢,能否透過本澳武林群英會的舉辦,出現新的突破,或將有一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