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護抗戰遺址傳遞和平心願

【新華社重慶8月15日電】盛夏的山城重慶,烈日炎炎,最為繁華的解放碑商業區人潮湧動。在高樓林立的鬧市一隅,有一個五米見方的地方,青灰色石墻雕刻著轟炸的場面,這裡是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

像這樣被保護的抗戰遺址在重慶有數百處,這座抗戰時期的不屈之城以這樣的方式時刻提醒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解放碑較場口的大轟炸遺址建於一老防空隧道口上方,該隧道於抗戰時期倉促修建,隧道洞門很低,距地面10米,平伸約兩公里。75年前的6月5日晚,日軍轟炸重慶,大批民眾湧入較場口隧道,本只能容納5000人的防空洞掩體,卻擠進了近萬人。

“日軍在外徹夜空襲,重慶夏天非常炎熱,隧道裏空氣極差,一夜之間上千市民就這樣被悶死、壓死,這也成為了中國抗戰期間發生在大後方最慘痛的事件,就是較場口大隧道慘案。”遺址現場負責人說。

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日軍飛機持續轟炸重慶,造成重慶三萬多人直接傷亡、6600多人間接傷亡,財物損失巨大,平民居住區、學校、醫院和外國使領館等均遭轟炸。為了紀念這座城市和中華民族的堅毅精神,70多年來儘管周邊建築幾經拆建,大轟炸遺址卻被保留了下來。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中國戰時首都,也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陣地,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抗戰遺址。據統計,抗戰遺址共有767處,現存395處,是全國保存抗戰遺址數量最多的城市。

為加強對抗戰遺址的保護,從2012年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重慶抗戰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和《重慶市抗日戰爭遺址保護利用辦法》等檔,用政府規章的形式,從文物資源管理、城鄉建設中的文物保護等多方面加強對抗戰遺址的保護。

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周勇介紹,重慶對抗戰遺址進行摸底普查,實行文物保護和城市規劃“一張圖”管理,將主城314處抗戰遺址進行“定點定位、資訊入庫”,十二五期間先後投入1.7億元對116處瀕危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目前受損遺址得到妥善修復,抗戰文物保護情況良好。

位於重慶沙坪壩區的“郭沫若舊居”是一座抗戰遺址。近日,來此的遊客們不僅能感受到舒適的參觀環境,還能體驗幻影成像的新技術,這些新變化都來自於兩年來的精心修繕。

“幾年前這裡一度成了危房,小院破損嚴重,隨時有坍塌危險。我們都以為保不住了。但政府及時出臺相關規章進行了搶救性保護,現在館內的建築不僅修繕加固,完善了陳列,還增添了不少新科技,讓遊客們可以更加真實地感受歷史。”現場解說員介紹說。

據瞭解,目前重慶有多個抗戰遺址被納入了國家“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工作,《抗戰歲月基本陳列》《紅岩風範韆鞦楷模》等愛國教育主題展在全國更是屢屢獲獎。如今,重慶全市共有129處抗戰遺跡對外開放,並創建了10個渝臺文化交流基地和4個抗戰文物旅遊區,年均接待遊客650萬人次。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些遺址時刻提醒著人們銘記歷史。2015年中國國務院公佈的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設施、遺址名錄,重慶有3處入選(分別是國民參政會舊址、保衛中國同盟總部舊址,以及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官邸舊址)。

中國多地也均有抗戰遺址升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長春成立了東北抗戰遺跡聯盟,包括110家東北地區抗戰遺跡管理單位;北京門頭溝齋堂鎮馬欄村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村級抗戰紀念館,這裡曾是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福建永安復興堡百年土樓見證了臺胞抗戰史……

“抗戰遺址真實反映了國共兩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共赴國難取得的全民族勝利,展現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為後輩們傳承和還原了真實抗戰歷程,讓人們時刻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周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