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在形勢格禁下作實事未求是調適?

目前可能是蔡英文在驚愕和痛苦中進行政策盤點的關鍵時刻。因為再過幾天就是她上台執政的一百天,而按照西方政治學的理論,新領導人的「蜜月期」最長考驗時間就是一百天。而在這一百天中,不要說是已經連篇累牘的狀況連連報導,也不要說是民調來「贈慶」,指出她的民望已跌到「死亡交叉」,不少支持者都搖頭嘆息,就連她的重要社運智囊及首席「文膽」姚人多多也驚呼「貼票區已經鬆動」,就說是她在競選過程中高舉並讓許多選民充滿憧憬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大旗,也已經受不了實踐的考驗。盡管國民黨一時難以恢復元氣,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對民進黨還將難以構成「換黨試試看」的威脅,但來自民進黨內「換人試試看」的威脅還是會有的,已經有具相當資質的中生代政治明星認為,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民進黨隨便推出一個候選人,都將能輕易取勝,因而開始埋怨民進黨提名錯候選人,她也辜負了支持選民的託付,就像黨內的馬英九那樣。因此,蔡英文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出比馬英九任期後段更好的政績來,證明自己「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競選訴求是「貨真價實」的。既然如此,就必須對競選過程中開出的「競選支票」,作出適當的補救或調整。

蔡英文昨日上午召集「行政院院長」林全與相關部會首長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的例子,就佐證了這種情況。據「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轉述,綱領」包含短中長期目標、行動準則與推動架構,且未來不排除跟對岸針對領域議題對話,共創區域合作典範。在有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方面,除了「總統府」成立辦公室外,「國安會」也成立工作小組,「行政院」以及各個部會也啟動各項工作;蔡英文也指示「國安會」匯集各部會初步工作內容與各方意見,依據未來施政目標與方向,研擬綱領文件。而在目標綱領方面,《新南向政策綱領》的總體與長程目標,主要希望促成台灣與東協、南亞、紐澳等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與各層面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等,建立經濟共同意識,以及廣泛協商與對話機制。在短中程目標方面,將會結合「國家」意志、政策誘因與企業商機,促進並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人才等雙向交流;同時也能配合經濟發展模式,且培育新南向人才,突破發展瓶頸。在兩岸善意互動與合作上,黃重諺表示,區域和平兩岸肩負很大責任,也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如果能合作發揮更大力量,不排除於適當時機,與對岸進行協商對話。

如果說,《新南向政策綱領》中的各項中長期規劃,大多是一些財經首長和幕僚的「閉門造車」之作,乏善可陳的話,那麼,其中的「未來不排除跟對岸針對領域議題對話,共創區域合作典範」之句,就卻是令人感到頗為厄然,頓生蔡英文或至少是黃志芳在「撞了南牆」之後,終於不得不對「新南向政策」的戰略目標及操作方式,進行了重大以至是與其初衷「南轅北轍」式的調整。平情而論,這是蔡英文在遇到錯頓之後,不得不被迫做出的實事求是的調整。但由於「新南向政策」原本就是建基於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之下的「應變策略」,因而在蔡英文未能正面回應「九二共識」之前,即使是對嚴重脫離台灣經濟發展規律的「新南向政策」在文字上進行了較為重大的調整,也將難以收效,尤其是最具諷刺意味的「未來不排除跟對岸針對領域議題對話,共創區域合作典範」那段文字。

實際上,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最所以要推出「新南向政策」,就是因為自己既要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又要能夠維持台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要與馬英九全面依賴大陸的經濟政策作出區隔,那就只能抬起李登輝、陳水扁的餘唾,重啟「南向政策」。當然,吸取了兩位恩師或長輩般的失敗教訓,給其賦予一個「新」字,其「新」主要是跳脫出單純的經濟主義亦即追求低廉生產投入的思維,而多了些人文關懷等方面的內容。

然而,「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到了自己當家時,此前的各種美麗烹飪設想全都遇到「無米炊」之憂。盡管蔡英文也曾在小範圍當過家,但是在沒有對比物的情況下,也就無法得知自己究竟是「巧婦」還是「無能夫」。現在正式做了「大當家」,就有了馬英九那八年的「對比物」。不過,蔡英文仍然是以偏見之先,利用馬英九的某些施政失誤,打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旗號,以為僅憑一些充滿浪漫想像力的願景,即可實現「台灣會好」。在當選並就職之後,才發覺自己比馬英九更為「自我感覺良好」,更為脫離群眾。

其實,這種狀況,在西方的任何政治公職選舉前後,都會出現,不足為奇。實際上,在「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中,窮光蛋的手中是一票,藝王府更億萬富翁的手中也是一票(近年大財團操控其旗下員工投票意向的能力已趨弱)。而按選民人口比例,對社會充滿各種不滿意見者的比例,永遠都是佔據高位,因而候選人就必須遷就那些充滿民粹意識訴求的選民。因此,候選人所作出的承諾,往往是美好但卻「窒礙難行」的。在當選並就職後,就必須作出微調。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歷任美國總統選舉時,各黨候選人都激烈抨擊中國,但在當選並就職後,卻換了一副面貌,要與中國搞好關係。

現在,「新南向政策」終於撞牆,證實了當初人們分析的東南亞國家和印度的勞工勢力強大,治安惡劣,地下武裝盛行,對台商的合法經營和人身安全,也構成重大威脅,更不用說台商自身的語言溝通能力欠佳等不利條件。尤其是越南河靜台塑鋼鐵廠遭受天價索償一事,倘是在大陸,即使也有官商勾結欺詐台商的個案,但總體來說,全大陸的各級各地政府,都是以吸引台商投資為政績,寫進內部年終總結及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不會怠慢,會盡力協商解決。而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各國,都是持抱單純的經濟觀點,無須承擔「對台政策」的政治任務,當然是會令台灣投資者吃虧遭殃。

因此,《新南向政策綱領》的轉彎調適,還是實事求是之舉的。但亡羊補牢,為時己晚。當初過頭話講得太絕,使得為了抗衡大陸市場的「新南向政策」,並因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與大陸市場失去互結。現在驀然回首,才知自己已陷入自挖的陷阱,要再爬出來就再難以取信大陸。

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仍然「未知衰」,或是要摔落地還要抓把沙」,竟然在《新南向政策綱領》塞進去「附加價值」,那就是要藉此打開已經因自己不承認「九二共識」而導致「停擺」的「一軌大門」。這真是癡人說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