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萬千民眾來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當「帶感」——穩定感、獲得感、強大感、便利感、輕鬆感、緊迫感……
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總結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展望了2017年的工作打算。這份長達1萬多字的政府工作報告,為「十三五」開局指明了方向。而對於萬千民眾來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當「帶感」——穩定感、獲得感、強大感、便利感、輕鬆感、緊迫感……
穩定感
在政府工作報告的開頭,總理就先回顧了過去一年的「不尋常」——「我們面對的是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7年來最低、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地區和全球性挑戰突發多發的外部環境,面對的是國內結構性問題突出、風險隱患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多重困難,面對的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利益關係深刻調整、影響社會穩定因素增多的複雜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上要能求「穩」殊為不易。但中國迎難而上,排除萬難,為「十三五」實現了良好的開局。有幾組數字特別說明問題: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增長6.7%,名列世界前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這無疑顯示了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而比這組數字更令人感覺穩當的是,過去的一年,我國的工業企業利潤由上年下降2.3%,轉為增長8.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與此同時,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上升到51.6%;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這些數字表明,不僅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向好,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也在明顯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
正如總理所言:「去年宏觀調控面臨多難抉擇,我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而是依靠改革創新來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
進入2017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再強調的,仍然是「改革」。唯有改革,才是保證穩定的源頭。為了進一步改善供給結構,總理強調了「三去一降一補」——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去產能」;支持農民工在城鎮購房,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從而讓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去庫存」;推動企業兼併重組,發展直接融資,「去杠杆」,「降成本」;加大「補短板」力度。
新的一年,我們的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轉型升級。總理用「化蛹成蝶」來比喻這個轉型升級的過程:「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既非常緊迫又艱巨複雜。要勇往直前,堅決闖過這個關口。」他同時也充滿了信心:「我們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素質較高的勞動力,有最大規模的科技和專業技能人才隊伍,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能。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人力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準。」
顯然,贏得這份穩定感,需要你我共同的付出。
獲得感
中國人喜歡用「安居樂業」來形容理想的生活,沒錯,事業和家庭在某種程度上最能代表一個人的獲得感,或者說幸福感。那麼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人的獲得感究竟如何呢?
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了好消息:首先,就業增長超出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多年來最低。對於13億人口的超大國家而言,取得這樣的成績堪稱不易。而在2017年,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更比去年多了100萬人,更加突出了重視就業的導向。與此同時,2017年的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這也為促進就業出了新的考題——而總理的解答是:完善就業政策,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就業這一民生之本,讓人們在勞動中創造財富,在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
過去的一年,房地產成為城市居民的談論日常。一二線城市房價在調控中停止了「高燒」,三四線城市穩步「去庫存」。但總理指出:「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考慮到目前城鎮還有幾千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總理提出今年要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從而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其實,除了安居樂業,一個人的獲得感至少還與幾件事相關——求學、求醫、有多少閒錢、有多少精神生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強調了「公平優質教育」和「健康中國建設」。教育方面,實施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加快實現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醫療方面,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地市。可別小看了這420元到450元的轉變——這個增速超過了今年的預期經濟增速7%,僅此一項,財政就至少要增加投入上百億元。
2016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6.3%。比這個數字更激動人心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大力推動全民閱讀、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準、辦好冬奧會、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等方式,使人民身心健康、樂觀向上,讓國家充滿生機活力。
以往,農村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貧困人群的獲得感從哪里來?顯然需要社會的特別幫扶。今年,總理提出了一個「小目標」:「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未來,不僅都市要建設成理想化的「海綿城市」,農村發展也要齊頭並進,建設「美麗鄉村」。
強大感
一個國家的強大感來源於兩個方面:硬實力+軟實力。
過去的一年,我國的國防硬實力取得了重大突破,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新的一年,在強化海空邊防管控、反恐維穩、國際維和、遠海護航等方面,都會有重要行動,令人深感祖國的強大!
在對外經濟交流上,總理再三強調的一個詞,正是「開放」。「一帶一路」「人民幣入籃」「深港通」「上海自貿區擴容」「G20峰會」,都是近來取得的開放新成就,在全球經濟地圖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未來的中國,仍將為全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經濟發展離不開創新引領,「開放」一詞的最佳搭檔,正是「創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也屢次看到了「創新」的重要位置,例如「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資料戰略,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落實和完善‘雙創’政策措施。部署啟動面向2030年的科技創新重大專案,支援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新設6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技術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上升到56.2%……」等等。未來的中國,將繼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各類主體各展其長、線上線下良性互動,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當「中國創造」亮相國際舞臺時,「中國製造」也將飛躍一個層級,MadeinChina將不再是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而是以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獨具匠心的品質之魂,讓中國製造揚威國際。
便利感
這些年,你是不是感覺生活越來越便利了?出門就是飛機高鐵,地鐵網路遍佈城市,手機4G了,遍地WIFI了,別說地理距離感縮小了,就算是足不出戶,也能辦成好多事兒了。
而這一切,首先離不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給力」支撐。2016年,我國高速鐵路投產里程超過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農村公路29萬公里;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21項;新增第四代移動通信用戶3.4億、光纜線路550多萬公里。
到了今年,國家仍然將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領域——要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繼續加強軌道交通、民用航空、電信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
不僅如此,從前一直困擾老百姓的戶籍制度,也在改革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又有1600萬人進城落戶,令城鄉發展的協同疊加效應不斷顯現。
不只是日常生活,對於生意人而言,這也是一個空前便利的時代。以外商為例,我國將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措施包括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放寬服務業、製造業、採礦業外資准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發債,允許參與國家科技計畫專案;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享受《中國製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可想而知,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必將繼續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
對於民企而言,亦是生機勃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深入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構建新型政商關係。內容包括「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准入。凡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允許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都要堅決制止」。
不僅如此,在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方面,2016年也有了長足發展——取消了165項國務院部門及其指定地方實施的審批事項,清理規範了192項審批仲介服務事項、220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在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增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性,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這些關鍵字都將在新的一年繼續推進。顯然,這也將會是一個民企發展「最好的時代」。
輕鬆感
與便利感相攜而來的,還有輕鬆感。
2017年的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為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這主要就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預計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總理號召「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不僅如此,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也擴大了,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也由50%提高到了75%。一再地減稅降費,目的正是為了進一步減輕實體企業稅負壓力。
以往,名目繁多的收費使許多企業不堪重負。如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口氣提出了五大對策:一是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收費專案再減少一半以上,保留的專案要盡可能降低收費標準,各地也要削減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三是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仲介服務違規收費,推動降低金融、鐵路貨運等領域涉企經營性收費,加強對市場調節類經營服務性收費的監管;四是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五是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都要舍小利顧大義,使企業輕裝上陣,創造條件形成我國競爭新優勢。
「輕裝上陣」的不僅是企業,還有老百姓。據悉,從2005年開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提出「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到今年已經實現了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的「十三連漲」。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快速增長,國家逐年提高養老金標準,加快老年服務業發展步伐,無疑讓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緊迫感
當然,政府工作報告也並非始終令人輕鬆幸福,時不時也夾雜著一絲緊迫感。正如總理所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一些地區嚴重霧霾頻發,治理措施需要進一步加強。」
的確,霧霾問題成了過去一年老百姓的心頭之痛。對此,總理亦深感迫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再強調,並立下了「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誓言。
「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總理表示。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五個方面的群策群力:首先是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問題,通過「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全部淘汰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第二是推進污染源治理,開展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對所有重點工業污染源,實行24小時線上監控。明確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後達標時限,到期不達標的堅決依法關停。第三是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對高排放機動車進行專項整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第四是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對霧霾形成機理研究,提高應對的科學性和精准性。擴大重點區域聯防聯控範圍,強化應急措施。第五是嚴格環境執法和督查問責,對偷排、造假的,必須嚴厲打擊;對執法不力、姑息縱容的,必須嚴肅追究;對空氣品質惡化、應對不力的,必須嚴格問責。
總理希望,通過這五個方法,通過全社會不懈的努力,讓藍天一年比一年多起來。
(闕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