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失去了什麼,中國又得到了什麼

6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又一次成功製造了舉世震驚的大新聞。在世界範圍內,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領導人發表共同聲明,駁斥特朗普重啟巴黎協定談判的建議,並表示他們將繼續履行《巴黎協定》。英國首相特里莎•梅表達了類似的失望情緒,在致電特朗普時表示,《巴黎協定》確保的是「下一代的繁榮和安全」。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也譴責特朗普的決定。

而在美國國內,聲音就不是那麼一致了,甚至呈現出分裂狀態:民主黨及其支持者痛心疾首,前總統歐巴馬認為美國正加入「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而保守派盛讚特朗普是「純爺們」,認為此舉對美國經濟發展大有好處。6月1日當天,美國股市道瓊斯工業指數小幅上漲0.5%,說明美國投資者的整體看法並不悲觀。

消息傳到大洋彼岸,中國輿論也炸開了鍋,這從觀察者網當天相關新聞的讀者評論區可見一斑:有人認為中國應該繼續遵守《巴黎協定》,藉此機會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在新能源領域占據世界範圍內的絕對優勢;也有人認為中國應該像美國那樣果斷退出《巴黎協定》,打破溫室氣體減排的「緊箍咒」有利於恢復快速經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爭論中還有一種聲音認為:老大哥退出之後,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到底是不是我們暫且不評論),中國應該接過美國撂下的擔子,藉此贏得世界領導權。那麼,為了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逆潮流而行,不惜與多年盟友鬧掰,到底想要換取什麼政治利益?對於美國的舉動,中國應該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

  美國:得不償失

儘管競選期間,特朗普頻頻爆出和共和黨團隊不和,但是作為共和黨人,特朗普還是無法自外於黨派利益。在美國,民主黨一向主張清潔能源,而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則對此持批判態度。歐巴馬政府時期,根據美國著名智庫「美國進步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新當選的100多位共和黨議員中有超過50%否認「人類行為造成氣候變暖」。

原因很簡單,這些高碳行業和高碳州是共和黨選票的重要來源。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2015年,地熱、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這些完全不產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僅占美國能源消耗總量的5%;而煤、石油、天然氣這些化石燃料占比高達81%。為節能減排,歐巴馬政府制定了清潔能源計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內容:提高化石燃料電廠的能源利用效率;用天然氣取代煤炭作為電力能源;大力推廣不產生碳排放的新能源。前兩方面意味著美國傳統能源企業需要大量追加投資、升級設備,第三方面則是給美國傳統能源企業培養競爭對手。支持共和黨的能源集團自然對這些政策深惡痛絕。

隨後,共和黨人特朗普上台,然而他的任期只有4年,所以他更在乎看得見的短期利益,才找到了《巴黎協定》這個突破口。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為能源集團打破了「節能減排」這個緊箍咒,使得能源集團更容易獲利,短期內還可能使美國能源價格下降,順帶降低美國製造業的一部分生產成本。

這樣一來,既有利於特朗普與共和黨建制派搞好關係,也有利於短期內緩解美國製造業的頹勢,撫慰一下支持特朗普的那部分「憤怒的藍領」。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確實是在兌現競選承諾,而兌現承諾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他自己——既有利於在共和黨內爭取盟友,又能從社會下層收穫許多選票。

然而,這世上很難找到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特朗普這種做法的代價很高——透支了國家信用,傷害了與傳統盟友的關係。《巴黎協定》可謂來之不易,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經過艱苦談判的產物。作為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時隔18年才達成,足見節能減排這個問題非常敏感、談判困難重重。歐巴馬政府將牽頭制訂《巴黎協定》當作任期內一項重要政績。2016年4月22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克里抱著孫女代表美國簽署《巴黎協定》,意在表現「美國在乎子孫後代」,公關文章做得十足。

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的國家信用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這是非常明確的政治信號——美國開始奉行單邊主義,在不顧及傳統盟友意見的情況下獨自做出重大決定。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在國際關係的重要領域往往要先與傳統盟友磋商,然後採取一致行動,試圖從經貿上圍堵中國的TPP談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進入2017年,特朗普先宣布退出TPP,又給《巴黎協定》砸鍋。做大哥的直接撂挑子不干,讓小弟們很難做人啊!

其次,美國政黨更迭造成內外政策無法延續。《巴黎協定》被民主黨政府當作重大國策,並且作為重大政績廣為宣傳。共和黨政府一上台,就像翻燒餅一樣把以往的政策掉個個兒。如果後任政府可以輕描淡寫地推翻前任政府的重大承諾,以後其他國家又會如何看待美國的承諾呢?

其實美國歷史上也有對外政策「翻燒餅」的事情,當初正是因為小布希政府拒不履行柯林頓政府向朝鮮提供輕水反應堆和燃油的承諾,金正日一怒之下重啟朝鮮的核技術研究。但是區別在於,美國以前是在對手面前「翻燒餅」,現在發展到了給傳統盟友「翻燒餅」。做大哥的突然翻臉不認人,同樣讓小弟們很難做人啊。

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此舉雖然短期內能給美國經濟帶來某些利好,但等於放棄了美國合縱連橫的戰略格局。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他只需要收穫短期收益,卻不必承擔長期的負面後果。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才不顧忌任何反對意見,正所謂「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

美國如此「獨善其身」,意味著它將主動或者被動放棄對一部分國際事務的主導權。而這意味著美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很難再集結一批傳統盟友對其他國家進行政治或經濟層面的圍堵,也給了其他政治體一些新的機會。

  中國:量力而行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基本的立場——中國的策略必須有利於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而且我們是獨立主權國家,應該有自己的政治判斷和政治定力。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尚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我們做事也應該量力而行。想想鼓吹「全人類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戈巴契夫吧,通過一系列拋開國情、不切實際的昏招葬送了蘇聯。中國如何對待《巴黎協定》,取決於哪種策略能夠使中國獲利最多。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後,正在德國訪問的李克強總理做出了這樣的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世界的呼聲與共識。中國一直積極參與、推動並簽署了《巴黎協定》,是最早通過立法程序認定《巴黎協定》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向聯合國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別方案的國家之一。這不僅是我們作為發展中大國承擔的國際責任,也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需求。中方將繼續履行承諾,努力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與各國攜手向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紮實邁進。」

這番話,體現了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和政府信用。這信用可不僅僅是給熱衷環保的歐盟國家看的,更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看的——讓他們好好想想,應該將經濟向誰開放、和誰愉快地做生意。等他們意識到中國比美國更能信守承諾,「一帶一路」以及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就能更好地開展起來。

其實,留在《巴黎協定》不見得給中國帶來明顯的損失。從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說,中國、美國、歐盟是世界範圍內占比最高的三個板塊。現在美國不打算繼續履行《巴黎協定》,假如中國也退出,歐盟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巴黎協定》泡湯。

在諸多歐盟國家,綠黨是相當重要的政治力量。歐盟綠黨聯盟在歐盟理事會28個席位中占5席,在歐洲議會751個席位中占51席。所以,綠黨是歐盟各國執政集團競相爭取的對象,而政治領導人等競選綱領、施政綱領也多涉及環保內容。如果無法推進環保事業,歐盟各國執政集團都會面臨相當大的政治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確實有求於中國,希望中國能夠維持與歐盟在環保方面的合作。

特朗普翻燒餅已經給《巴黎協定》帶來重創——《巴黎協定》規定已開發國家在2020年以前要向發展中國家形成每年1000億美元的轉移支付,鼓勵發展中國家節能減排。現在美國主動砸鍋,這每年1000億美元的錢還不知道由誰來出。在沒有物質刺激的前提下,眾多發展中國家哪有心思去搞什麼節能減排?他們恐怕連保持低速經濟增長都做不到。如果沒有中國的積極參與,《巴黎協定》基本就會變成廢紙一張,所以歐盟根本就得罪不起中國。

正因為如此,中國應當充分利用這種有利形勢,使歐盟在某些關鍵領域做出讓步,為中國帶來明顯的經濟利益。例如:

禁止歐盟對中國的新能源相關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蓬勃興起的電動汽車、光伏設備產業,正符合歐盟的環保取向。

要求以新增林木儲量抵扣二氧化碳減排——中國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增加最快的國家,沒有之一。中國2000年森林覆蓋率為16.55%,2015年達到21.66%,而同時期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森林覆蓋率都在迅速減少。因此,這是一個充分利用中國體制優勢、只對中國有利的條款。

要求歐盟國家對中國開放市場,不得為中國企業在科技領域的投資收購設定障礙——中國企業在歐盟境內收購技術就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實現節能減排,名正言順嘛!

要求歐盟為中國生產的商用大飛機發放適航證——國產大飛機經濟性好,有利於節能減排,歐盟沒有理由拒絕。

美國更側重於短期利益,以為選舉助力為要務。而體制優勢使得中國對外政策的延續性強於美國,在處理國際關係中可以更注重長遠利益。美國和歐盟曾試圖聯手利用環境和氣候問題打壓中國的發展,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就瀰漫著陰謀論的氣息。如今風水輪流轉,但中國也大可不必冒進,承擔不切合自己能力、或者本不該由自己承擔的責任,我們還是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現實國情,同時警惕被其他國家綁架利用。

(徐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