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與多個部門昨日介紹颱風“天鴿”善後工作最新進度。
海事及水務局長黃穗文表示,青洲水廠經搶修後,5個水泵已投入運作,供水回復正常,公共管網內水壓回復正常。她稱,現時約25幢樓宇未能正常供水,主要是大廈內水泵、電機或其它設備故障,自來水公司會派員跟進。她說,外港碼頭航線和航班回復正常,但氹仔客運碼頭受災嚴重,搶修後有3個泊位可使用,每小時約可開出6個航班。
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委員吳秀虹表示,民署連日協助食品供應商和零售商處理災後的腐壞食品,已處理了75噸凍肉。民署派員到受颱風影響地區的凍肉店、大型超市巡查,食品已供應如常。
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許志樑表示,供電已正常。他呼籲沒聯絡過管理公司和技術人員的停電住戶儘快向澳電反映問題。澳電、工務局、澳門大學、科技大學組織的技術團隊亦優先為這些住戶提供協助。
衛生局病控中心主任林松表示,衛生局發出指引,提醒市民主意衛生,又加強各區衛生巡查,每天滅蟲、消毒和滅蚊,災後未有登革熱新增個案。衛生局已現階段沒看到呼吸道疾病有上升情況;胃腸炎就診個案輕微上升,但沒有出現群體性爆發,未發現和飲用自來水或進食腐肉有關的病例。
民政總署環境衛生及執照部馮惠星部長表示,民署8月27日的垃圾收集量有1,785噸,清潔專營公司出動了150輛車、安排了820名工作人員在街道清理。昨日凌晨凌時至早上8時,收集垃圾850噸。民署在社區設置的垃圾收集站40個,大大改善了垃圾在街道上堆積的情況。
政府發言人陳致平回應傳媒提問時指出,行政長官批示設立“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的目的,是檢視現行危機處理機制,尤其包括氣象預報、民防工作的統籌、信息發佈的協調等工作。
陳致平表示,為長遠解決澳門內港的水患問題,在2015年,土地工務運輸局已委託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展開《澳門內港擋潮閘可行性研究》及《澳門內港海傍區防洪防潮排澇總體規劃方案研究》,前者建議以灣仔水道口建設擋潮閘,以抵禦風暴潮為主帶來的水患影響,後者從中山、珠海及澳門特區整體區域流域出發,開展探討防洪防潮排澇規劃,建立完善體系。
目前,兩項研究於2016年7月和2017年3月完成;規劃方案已上報國務院,2017年下半年加快工作,包括論證擋潮閘的工程規模、技術方案、環境評估、投資預算,以及對關鍵技術問題進行專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