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應急協調局將成立 管轄易名後的民防中心

【本報訊】特區政府召開記者會,特首及五位司長全部出席,五位司長闡述各自範疇應對「天鴿」風災的善後措施。

增設民防應急協調局

保安司長黃少澤表示,根據行政長官指示,政府將在保安範疇內成立獨立運作、專門預防、應對和自然災害善後和安全事故的專責部門,部門暫名為民防及應急協調局,直接管轄現有的民防行動中心,後者易名為 “民防及應急行動中心”,中心運作時由警察總局局長協調。

政府將通過立法,賦予民防及應急協調局相應的緊急權力,包括徵調各項救災和應對安全事故所需的設備和大型機器,要求各電信營運商提供緊急信息發送;並規定主要媒體定期優先傳送民防行動和安全事故信息的義務。

目前民防架構成員有 27個,在需要時聚集,黃少澤形容較鬆散。

短期內檢討內港防洪措施

運輸工務司長羅立文表示,短期內要求之前的顧問公司檢討內港防洪措施,中長期興建擋潮閘涉及區域合作,政府會研究修築堤岸。

這是天鴿風災後,羅立文首次會見記者,他對風災導致 10人死亡感到遺憾,對10名遇難者的家庭表示慰問,他感謝建築界和博企協助緊急工作,以及範疇內同事對內對外的義務工作。

羅立文表示,8.23風災前,他在 8月21日剛放假,期間他與同事密切聯繫,並於 24日改機票,25日已回澳跟進。

設保安全常恆機制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稱,行政法務司要求屬下部門制定方案作為恆常機制,在災難期間盡力確保澳門管轄公共財產和人力安全,關心部門人員受災情況和建立協助救災機制,並訂定恆常應變機制,將政府資訊中心熱線8866 8866自動轉為接受市民求助熱線,即時將所有訴求匯總到民防中心,轉交相應職能部門。

在協調各界積極參與義務救助工作上,陳海帆稱,民署計劃與社團機構建立聯絡機制,在不同社區設置義工集合點,利用設施統一調配義工資源和物資,避免出現資源重疊和不均情況。並與 3區社諮委商討訂定災害協助緊急機制,更好發揮社區救援力量。

公職局計劃開發手機應用程式,向各部門發放災難訊息,包括管理訊息等,同時研究結合政府入口網和手機版,協助全澳市民迅速掌握訊息。

水浸車換新車減稅最高14萬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公布水浸車換新車稅務優惠具體措施,受災車主購買非新能源車輛,可獲扣減受浸毀車輛按年期折舊比例計算的已繳機動車稅,上限為已繳稅款 8成,金額最高 14萬元,電單車為 5,500元。

若購買新能源車輛,除可按現行法律規定豁免機動車稅,尚可退回受浸毀車輛按年期折舊比例計算的已繳機動車稅,上限為 100%,金額最高 14萬元,電單車為 5,500元。

確保大賽車如期舉行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會確保第 6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如期舉行。

譚俊榮稱,體育局及時與相關部門協調,檢查及評估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相關的設施及設備的受損情況,並安排各項修復工作,有關工作預計於下月 (10月) 底完成,以保證大賽車順利舉行。

另外,譚俊榮稱,按業界提供數據,暫停內地旅行團來澳期間,入境旅客下降 28%。受“天鴿”影響,本澳上月 25至本月 1日暫停接待內地旅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