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30年張小月盼諒解理解和解合作

【中央社臺北20日電】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今天表示,兩岸開放交流30年,互動日益密切。兩岸應該多來往才能營造正面、和平環境,彼此間應該有更多「諒解、理解、和解、合作」。

張小月指出,政府並不希望兩岸衝突矛盾,台灣也需要和平穩定環境,經濟才能發展,社會才能穩定,人民才會幸福。但政府堅持主權尊嚴立場不會退讓,交流也應公平對等;在此前提下任何交流,政府都開放且支持。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中華民國全國青年創業總會舉辦「106年民間團體兩岸交流研討會」。陸委會主任委員張小月上午出席開幕致詞時,作上述表示。

張小月說,今年從兩岸角度來看是特殊的一年,從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至今已歷經30年。雖然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有高有低,但日益密切。

張小月引述統計數據指出,台灣民眾去年赴陸人數逾570萬人次,中國大陸人士去年來台則達335萬人次。中國大陸更是台灣第一大對外貿易夥伴,台灣對陸貿易也保持順差;兩岸婚姻家庭則有33萬對;每年在台陸生平均有4萬多人。

張小月也提到,政府政策鼓勵支持兩岸間各種交流,政府人員力量有限,但民間活力無窮,尤其台灣非政府組織相當多元。

她表示,雖然兩岸關係錯綜複雜,台灣堅持的自由民主價值,卻更能透過民間團體代表活潑、暢旺的生命力,在交流中展現。

海峽兩岸產業文創研討會在武漢舉行

【新華社武漢9月20日電)以「兩岸攜手產業文創,融合共創產業價值」為主題的海峽兩岸產業文創研討會20日在武漢舉行。以台灣經驗為借鑒,「首屆湖北地理標誌產品OCOP(一城市一項目】文創大賽」於此間啟動。

據介紹,本次研討會旨在通過學習台灣地區較為先進的文化創意產業理念和經驗,助力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發現價值、實現價值和創造價值。來自兩岸的產業文創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促進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協同發展。

「維繫兩岸關係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紐帶,第一個是文化,第二個是經貿,第三個是青年。繼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是化解兩岸關係發展阻力的必然選擇。」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高孔廉在論壇主題演講時表示。

兩岸30年郵票發行陸委會盼正常對話

【中央社臺北20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商請中華郵政公司於今天發行「兩岸交流30週年」特種郵票。陸委會透過新聞稿指出,希望除了透過郵票回顧兩岸交流,也期盼兩岸能在過去基礎上推展正常對話。

新聞稿指出,自民國76年政府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已有30年,為紀念這個歷史里程碑,陸委會商請中華郵政公司今天發行「兩岸交流30年」特種郵票及郵摺。

新聞稿表示,期盼透過郵票設計意象,刻劃30年來兩岸在通郵、通航、通商、探親、旅遊、經貿、學術、文化、體育等方面交流互動成果。

新聞稿指出,陸委會除了透過發行新郵票,回顧過去兩岸在各方面交流互動過程中,累積的努力和經歷,也藉此展望未來,期盼兩岸能在過去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各領域多元交流互動,致力營造兩岸交流友善有序環境。

陸委會也提到,希望兩岸能共同珍惜30年來雙方往來互動成果,努力推展正常化的交流與對話機制,以維護與增進兩岸人民權益和福祉,為兩岸關係進一步開展累積有利條件。

鄭柵潔:兩岸交流30年成果需珍惜維護

【中央社杭州20日電】中國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柵潔今天表示,兩岸交流30年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兩岸民眾共同珍惜維護;儘管兩岸關係形勢出現複雜變化,但大陸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努力不會改變。

「2017浙江.台灣合作週」今天在中國大陸浙江省杭州市舉行開幕典禮,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鄭柵潔在開幕致詞時作上述表示。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林豐正、蔣孝嚴也受邀出席。

鄭柵潔指出,今年是兩岸開啟民間交流30周年,使得浙台合作週更加有意義。他說,昨天晚宴上與蔣孝嚴回憶當年的情況,都感同身受兩岸交流30年成果來之不易,非常需要兩岸民眾共同珍惜和維護。

他表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儘管台灣局勢和兩岸關係形勢出現複雜變化,但大陸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努力不會減弱,為兩岸民眾謀福祉、辦實事的態度不會改變。

鄭柵潔說,新形勢下,中國大陸願意首先和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努力擴大兩岸經濟社會合作的社會效益,增強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並堅持三個推動,支持台企、台灣民眾在大陸投資興業、生活並提供便利。

第一,推動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協助台企適應「新常態」,提升競爭力。第二,推動台企和台灣民眾在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和成果時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第三,推動政策措施,為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方便。

鄭柵潔最後說,也希望台灣民眾與台灣企業勇於承擔責任,以實際行動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同珍惜、擴大來之不易的局面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