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推動中央與特區關係互動新型態

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的「一把手」同一時間乘坐「音樂椅」進行「大執位」後,已經先後分別公開「亮相」,而所採用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和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是在辦公樓外與媒體見面,重申中央的對港政策不變,並強調必須堅持反對「港獨」;而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則是在拜會行政長官崔世安,重申中聯辦作為中央政府的派駐機構,將繼續義不容辭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與特區政府一道,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促進澳門與內地之間多領域交流與合作,增進交往;更支持澳門特區抓緊國家發展大政方針,構建國家給予澳門的發展定位,努力把澳門建設得更美好。此外,鄭曉松還拜會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高度肯定何厚鏵在擔任特區行政長官期間,為澳門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推動澳門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擔任國家領導人後,何厚鏵仍心繫澳門,積極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在團結愛國愛澳力量、關心青少年培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鄭曉松希望何厚鏵繼續關心支持中聯辦的工作,共同努力,使「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行穩致遠。

三位「一把手」履職後首次公開「亮相」的方式不同,但所宣示的內容卻相同,那就是堅守及落實中央所賦予的職能和任務,支持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面準確執行基本法,與特區政府一道做好「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在實踐中探索及推動中央與特區的新型互動關係。至於方式的不同,可能是出於各人的出身背景不同因而工作習慣有異,也也可能是各人目前所面臨的當前急務有所不同。實際上,在香港特區,爭取人心回歸及反對國土分裂的任務更重,必須打一場「人民戰爭」,因而更需要廣泛接觸及發動香港各界群眾;而在澳門方面,這方面的任務相對較輕,反而進一步提高特區政府落實貫徹習近平主席關於「繼續奮發有為,不斷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形勢發展和民眾期待給特別行政區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要努力打造勤政、廉潔、高效、公正的法治政府;要加強公職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及「面對問題和挑戰時,要勇於擔當,敢於碰硬,既要善於早作謀劃,提前化解風險,又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指示,應當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在一場「天鴿」風災之後,更形突出。

當然,也與三位「一把手」的仕途出身背景有關。張曉明是政治官員,長期在國務院港澳辦任職;而王志民是地方行政官員出身,也曾長期在香港中聯辦工作,因而政治官員和行政官員的工作作風及習慣的特色較為明顯。而鄭曉松是外交官出身,在來澳履職前工作的中聯部,雖然是屬於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序列,但也是從事國際政黨外交工作,而且中聯部與外交部的官員是互通的。

外交官的工作作風特色,具體反映在新中國建國初期周恩來任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時,經常向外交官強調的三句話:其一是「外交幹部是不穿軍裝的解放軍」,其二是「外交無小事」,其三是「外交工作,授權有限」。因而外交官在此氛圍的長期熏陶下,鑄就了一種「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而鄭曉松首次公開「亮相」是拜會行政長官崔世安,就充分體現了這種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既是彰揚了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與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行政長官加強溝通聯繫,也是表達對行政長官在高度自治範疇內的工作表達尊重和支持。可說是一絲不苟,拿捏精準到位。

中聯辦既要在其工作中體現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又要掌握分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不干預特區政府高度自治範疇內的工作,盡職而不越權,到位而不逾位。一方面,倘是按照《澳門基本法》所規定的屬於中央政府權力,及中央與特區關係的事務,中聯辦必須盡職盡責處理好;另一方面,屬於澳門特區高度自治權範疇的事務,則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在必要時伸出援手,但仍需尊重特區的高度自治權。這與內地不同,內地同一級行政區域內,除了是有進行行政管理的政府之外,更有實施政治領導的同級黨委;而澳門特區因為實施與內地政治制度不同的「一國兩制」,因而沒有同級黨委之設。但無可諱言,由本地人組成的特區政府,卻缺乏政治意識的鍛煉,可能政治敏感度有所不逮,在遇到政治程度較高的議題時,可能吃虧也未自知。中聯辦又不能象內地同級黨委那樣直接實施政治領導。因此,還需與時俱進,根據「一國兩制」在「五十年不變」中已經實施五分之二的情況下(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及起草法之時,沒有也未能預料到未來將會發生甚麼新變化),尤其是針對目前發生的新態勢,需要探索及推動一種既符合基本法規定,又能協助特區政府落實貫徹習近平主席「繼續奮發有為,不斷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及「面對問題和挑戰時,要勇於擔當,敢於碰硬,既要善於早作謀劃,提前化解風險,又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指示的能力的新型中央與特區關係新模式。

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特區之後,澳門中聯辦以首次舉行「中聯辦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集體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的方式,幫助特區政府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提高認識,以裨全面準確地落實貫徹習近平主席的指示,就是中央與特區的互動新形態。實際上,習近平是執政黨的總書記,他在香港特區發表的系列講話,同樣適用於澳門特區。這樣學習,對提高特區政府的政治認識及行政能力隊伍,很有好處。而據香港傳媒報導,在「天鴿」風災後,是王志民向崔世安建議,向中央政府請求批准並命令駐澳解放軍出動協助救災,而按此行事方式,國家減災委員組織專家團到澳門考察並提出建議,可能也是中聯辦主動向特區政府提出的建議。這是在澳門特區的管理事務中,涉及到中央與特區的關係時,必須主動而不等待,幫扶而不旁觀。

據相關資料顯示,鄭曉松曾任姜恩柱的「大秘」。而姜恩柱在出任香港中聯辦主任時,曾說過「香港是一本很難讀懂的書」。同樣道理,澳門也是「一本書」,其內容有所不同,不像香港這本「書」那樣艱澀。因此相信,有了姜恩柱「好讀書」作風的熏陶,他很快就能將之熟讀,並「進入角色」。

鄭曉松作為外交官,具有國際視野廣闊的優勢。這對澳門特區進一步落實中央賦予的建設好「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及「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任務,應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因此,相信能夠很好地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將這兩個任務融入進去,尤其是「中葡平台」作為「一帶一路」的延長,伸到「一帶一路」路線圖尚未能及的南非洲和中南美洲,與當地的葡語系和拉丁語系國家聯繫起來,擴大「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範疇及影響力,將整個地球管起來。當然,由於台灣當局的「邦交國」主要是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國家,這對於反制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提出的「外交與國際參與」,也有起到特別作用。

(發自台北)